“鳳頭豹尾” 開篇與結尾法 作者:莫眲Mone “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白居易)一篇佳作,開篇與結尾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對文章的整體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鳳頭豹尾”的寫作理念,強調開頭應如鳳凰之頭,小巧而精美,具有先聲奪人之魅;結尾則似豹尾,簡潔有力,能夠收束全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開篇之“鳳頭” 好的開頭,能夠在瞬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引領他們踏入作者精心營造的文學世界。常見的“鳳頭”寫法有多種。 或開門見山,直抒胸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開篇即言:“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此句簡潔明了,毫無拖沓之感,直接點明了文章的核心人物——父親,以及貫穿全文的關鍵意象——背影,能在第一時間便明晰文章的情感聚焦點,猶如在迷霧中看到一座明亮的明燈,為后續的閱讀指明方向。 或描繪場景,營造氛圍。如朱自清在《春》中的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短短幾句話,就巧妙地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把人們對春天的殷切盼望之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也為全文描繪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奠定歡快的基調。這樣的開頭,恰似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油然而生。如魯迅的《故鄉》:“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作者通過對深冬故鄉景象的細致描繪,那陰晦的天氣、嗚嗚作響的冷風、蕭索的荒村,如同一幅色調灰暗的水墨畫,將故鄉的衰敗與荒涼展露無遺,能深刻感受到文中彌漫的壓抑與惆悵之情,為下文對故鄉人物命運的敘述以及對社會變遷的思考埋下伏筆。 亦或設置懸念,引發好奇。像莫泊桑的《項鏈》:“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了婚。”文章開頭簡單介紹女主人公的出身與婚姻狀況,卻又似有未盡之言,讓讀者不禁好奇這位女子將會有怎樣的命運走向,這種懸念的設置如同一把無形的鉤子,緊緊鉤住閱讀欲望,使其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打造“鳳頭”,皆需遵循簡潔精美的原則,避免冗長拖沓。如老子所言:“少則得,多則惑。”力求以最凝練的文字,傳遞出最豐富的信息,為文章奠定良好的開端。并且能精準地提煉出與主題緊密相關的元素,以最凝練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輪廓,在開篇便能對文章的走向有所預感,如同在迷宮入口處看到指向中心的箭頭。 (下)結尾之“豹尾” 結尾是文章的終章之筆,是留給讀者的最后一抹余韻。有力的結尾,能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情感得以深化,讀者在合卷之后,仍久久沉浸于文章所營造的意境之中。 一種常見的“豹尾”形式為總結全文,點明主旨,升華主題。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結尾:“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作者在前文對白楊樹的外形、品質等進行多方面的描寫與贊美,結尾處通過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對比,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對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歌頌與贊美之情,使文章的主題從對白楊樹的禮贊升華到對民族精神的敬仰與弘揚,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極大拓展和深化,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 另一種結尾方式是含蓄蘊藉,留白回味。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結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此句看似只是平淡地敘述了庭院中枇杷樹的生長狀況,卻于這看似不經意的一筆中,蘊含了作者對亡妻深深的思念與無盡的眷戀。時光流轉,枇杷樹已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而曾經一同植樹的愛人卻已離去,物是人非的感慨盡在這寥寥數語之中,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讓這份思念之情如裊裊余音,縈繞在讀者心頭,久久不散。 還有一種結尾方式是含蓄留白,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如沈從文在《邊城》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樣的結尾沒有明確地交代故事的最終結局,卻讓讀者的心始終牽掛著翠翠的命運,在那片湘西的山水之間久久徘徊,沉浸在對人性、愛情和命運的深沉思索之中。 還可采用抒情議論,余音繞梁之法。如冰心的《寄小讀者?通訊七》結尾:“我心潮澎湃,又想起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句詩。親愛的小朋友,我在這漫漫長夜中,望見了黎明的曙光,愿你們也都能在人生的海洋里,揚起希望的風帆,駛向那光明的彼岸。”作者在結尾處通過引用古詩,抒發了自己內心復雜的情感,并對小朋友們寄予殷切的期望,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使讀者在感受到作者情感溫度的同時,也能從中獲得啟示與力量,仿佛在聆聽一曲悠揚的樂章,曲終而意未盡。 “鳳頭豹尾”的結尾,應避免倉促收尾或畫蛇添足,要做到簡潔而不失深度,有力而富有韻味,要做到有力、深刻,避免虎頭蛇尾,使文章留下持久而耀眼的光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說:“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是善。”一個好的結尾,應該是對文章整體的一種升華和完善,讀者在讀完之后,能夠感受到一種心靈的觸動和思想的啟迪,仿佛在品嘗完一杯美酒之后,仍有余香在舌尖縈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