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的來由 此功是自著名硬氣功大師李炳仁,根據古典導引法和經絡學說,通過長期的實踐而創(chuàng)編的一種硬氣功法。 功法的效能 久練此功,可隨意念導引真氣沿經絡運行,調整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人體的生理機能,達到抗疾防病治病的目的;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后,可使身體力氣大增,產生掌可開磚碎石故而稱為“神力掌” 練功的原則 此功的練習基本原則是以練氣為主,意氣相隨,內外合一。 《易筋經·內壯篇》說:“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于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因此,練功應以練氣為主,用意引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最終使氣內通五臟六腑;外及四肢百骸,逐步達到內外合一,氣力合一。 練功的要素
調心是指意識的訓練。就是說,通過練功使人體大腦皮層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練功。其方法是:用單一的意念排除雜念的萌生,從而進入高度入靜,虛實、松弛、愉快,恬適的境地。 意念單一,使大腦入靜,有利于身體氣血調和,激發(fā)、調動人體的潛能,誘發(fā)、聚集人體的內氣,以達到“調心”的效果。 調心的具體方法很多,如“放松法”、“默念法”、“數息法” “貫氣法”“意守法”等。此功最常用的方法是“意守法”,即在做功之前先閉目,目視兩眉間,待一切雜念停止以后,由兩眉之間下行,內視丹田,能內視丹田不散,可謂入靜。 2.調息: 調息就是調整呼吸。 練氣功主要是通過調整呼吸來調動人體之內氣,使之可聚可發(fā)。 聚則凝集儲存于腹部;發(fā)則以意導氣,用意念統(tǒng)領內氣循經絡路線運行全身,疏通經絡氣血。所以呼吸是內氣運行的動力,練習氣功必須先從呼吸著手。 呼吸的方法很多,有“自然呼吸法”、“深呼吸法”、“胎息呼吸法”、“順呼吸法”、“逆呼吸法”等。 此功最常用的是“順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逐漸凸起,呼氣時腹部逐漸凹陷。和“逆呼吸法”即吸氣時逐漸收縮腹肌而腹部凹陷,呼氣時腹肌自然放松而腹部逐漸凸起。 3.調身 調身是指調整好練功時的姿勢。 姿勢正確,能使全身之氣血循經絡運行通暢。 正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守,意不守則氣散亂”, 因此氣功初學者要注意姿勢。 練功的方法 1.培元站樁功 兩腳左右分開,寬與肩同,雙腳平直,腳尖稍內扣,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與腳尖垂直(即為馬步)。 上體正直,下頦內收,百會上頂,百會與會陰穴同在一條直線上,口微閉,舌頂上腭,挺胸塌腰,收胯,重心落在兩足涌泉穴連線之中點上。 屈臂,兩掌環(huán)抱于胸前,掌心內凹,掌指自然分開,拇指均朝上,四指均向前,兩掌心相照,目視兩掌間,鼻呼鼻吸,呼吸自然。 要求:全身肌肉關節(jié)均要放松,兩掌成捧籃球在兩掌之間狀,練10~20 分鐘。 意念:守勞宮穴,似有氣柱外撐而兩掌不能合,或兩掌似有氣柱牽引而不能分。 效應:練功3月之后,兩掌有外撐或相引之感,掌心發(fā)熱,發(fā)脹。 2.四步神力功: ①吸氣:兩腳開立同肩寬,雙腿微屈以舒適為度。 口、眼微閉,下頦微收,兩臂自然下垂,兩掌指自然分開。 按著兩掌心翻轉向上,拇指向前,四指相對于襠前,掌心內凹兩掌同時上提與胸平。 呼吸:兩掌上提時,嘴稍張開一點兒小縫,上下牙齒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下牙床,深深吸氣。 要求: 吸氣與提掌要一致。提掌時,全身肌肉、關節(jié)收緊腳趾扣緊,掌指用力內扣,胸隔上提,腹部內收,胸部外張。 意念:天氣、地氣分別從頭頂百會、兩掌心勞宮穴、兩足心涌泉進入體內。 ②吞氣:兩掌提至胸前,掌心外翻向前,兩拇指相對,四指朝天。 呼吸:掌心翻轉向前,嘴合閉,舌抵上腭,喉嚨用力將氣吞入腹丹田。 要求:全身肌肉、關節(jié)放松。胸隔下降,腹部外凸。 意念:氣沿任脈下行于丹田。 ③閉氣(姿勢不變): 呼吸:口鼻合閉,舌頂上腭,不呼不吸 要求:全身放松,意念集中。 意念:氣由丹田沿任脈上行于頭頂百會,由百會反回丹田,經會陰沿兩腿內側下行過大拇趾至腳心涌泉穴,沿兩腿后側向上至會陰,沿督脈上行至百會,再由百會沿兩耳側下行于肩井穴。 ④呼氣:兩掌直臂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高與肩平。 呼吸:推掌的同時,嘴稍張開一點,上下牙齒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下牙床,將氣細勻地呼出。 要求:全身稍收緊,腹部微凸,兩臂稍用力。 意念:氣由肩井穴沿臂內側前行于掌心勞宮穴。 說明:兩掌前推出,氣呼畢。 改用自然呼吸之后,再按吸氣一吞氣一閉氣-呼氣,反復練習。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鐘左右。 效應:氣的運行使習者有似流水之感,或者蟻爬、熱、麻脹等感覺,精神抖擻,能產生強大的掌力。 收功:每次練功30分鐘后,即可收功。 收功時,兩手重疊以左手心勞宮穴按壓在肚臍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臍眼為中心,先按順時針方向自左至右(女子相反),從上至下,由內向外,速度均勻地輕輕揉轉18圈。 然后又換為逆時針方向,自右至左,從外向內,速度均勻地輕輕揉轉18圈。 再以雙掌互相搓至熱后,輕擦面部18次。放松全身肌肉。 準備練習外功,即擊樁功。 3.擊樁功: 面對木樁(或墻)馬步站立,用掌外側,向樁(墻)砍擊,直至手掌發(fā)熱發(fā)紅,并覺疼痛難忍時為止。 呼吸:砍樁(墻)之前以鼻吸氣,于吸氣末時,隨之閉氣,舉掌砍樁(墻),同時發(fā)出“哈”的聲音作為助力。 要求:揚掌時吸氣,全身放松,松肛、松睪丸、砍掌時,掌至氣出,收腹提肛,提睪丸,十趾抓地,掌腕收緊。 意念:丹田內氣上升膻中穴,并經腋下沿臂內側達掌,全身力量集中于一掌。 說明,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練習至掌熱、發(fā)紅、疼痛難忍時為止。 必須在練完“四步神力功”后,才可練擊樁功。 練功的要求: 1.要排除雜念。 2.要寬衣松帶,以免阻礙氣機之流通 3.必須有始有終,不可了草,不可半途而廢。 4.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5.必須堅守“苦”與“恒”的妙訣。 注意事項 1.要注意選擇空氣新鮮的場所,嚴禁在空氣污染的地方練功。 2.每次練功前,思想必須集中,情緒安定,心情要愉快嚴禁在過度興奮、惱怒、悲哀時練功。 3.練功時要面向南方背向北方站立。 4.嚴禁過饑過飽時練習。 5.要保持正確的方法,按功法順序進行。 6.要注意調整飲食節(jié)律,加強營養(yǎng)。禁止在雷鳴電閃時練功。 |
|
來自: 新用戶389228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