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黃昏,日軍第6師團到達撈刀河畔,并以第23聯隊為右追擊隊,第45聯隊(欠第3大隊)為中追擊隊,第13聯隊為左追擊隊,開始渡過撈刀河。 其中,第23聯隊的第3大隊于26日20時開始夜襲對岸的151.1高地,并成功占領,第6師團各部隨后開始渡過撈刀河。 該師團渡河的地方結果恰好是第74軍第58師與后續第51師的結合部,第74軍的情況遂變得危急起來。 隨后,日軍以第13聯隊攻擊洞陽市的第51師,第45聯隊向瀏陽河追擊,第23聯隊向永安市的第58師進攻 第74軍最后一個進入戰地的是李天霞第51師。27日,該師在下午3點左右剛剛趕到指定位置李家港、楓江橋一帶時,就與正在迂回攻擊第58師的日軍第6師團第232聯隊、山炮第2聯隊突然遭遇。 日軍比第51師早到戰場,以逸待勞,占領了大部分山頭,山炮聯隊將大炮架在山上,向山下的51師官兵猛轟。 中國軍隊只得仰攻山上,苦戰到黃昏,始終被日軍火力壓制,無法占領山頭。 戰至深夜,按照以往習慣,日軍應該停止進攻,等待天亮。沒想到,此時日軍得到第4師團主力的增援,兵力火力都占有絕對優勢,居然開展了大規模的夜戰。 不下2萬的日軍從各個山頭向山腳下第51師官兵據守的位置猛攻,激戰到晚上8點,該師兩個團被日軍截成數段,師聯系不到團,團聯系不到營。 ![]() 圖片來自網絡 師部參謀黃幼衡回憶道: 大家都在各自為戰,我們幾個參謀跟著師長,帶著師部特務連,通訊連,向南跑到一個小山后面的民房中。 師長讓特務連占領山頭抵抗,同時讓通訊連迅速恢復和各團的聯系。 結果,通訊連用盡全力,只聯系上第151團和153團,而這兩個團的團長也各自僅僅掌握1個營在戰斗。 情況危急,如果此時不撤退,恐怕天亮時候就要傷亡殆盡,李天霞顧不上向軍長王耀武請示,立即命令: 各部立即突圍。 命令下達后沒多久,日軍數百人沖至第51師師部附近,在很短時間內擊潰了師部特務連,雙方混戰一場。后來,有人指責李天霞沒有請示就撤退,屬于臨陣脫逃。 其實,李天霞做的完全正確,這是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線將領正確的決斷權。 說實話,如果這個命令遲下幾個小時,第51師說不定就真的垮了,因為,日軍第6師團一部和第4師團以一倍以上重兵猛擊,他們剛到前線,立足未穩,沒有擺開,倉促應戰,如何能夠頂住? 黃幼衡參謀回憶道: 當晚天陰沒有月亮,一片漆黑,無法分清楚方向。師部被沖散后,我一個人背著公文包,拿著一把手槍,根本找不到其他人。 無奈之下,我爬上一個長滿灌木的山頭,想觀察一下地形,誰曉得山下到處都是日軍,能清楚聽到他們講話、吃飯、問口令的聲音。 我一個人不敢下山,只得蹲在灌木中躲到天亮日出,等日軍撤走以后,看清楚方向后才下山。 走了十多里,遇到一戶人家,要了點吃的。隨后,我把公文包連同文件一起燒了,向老鄉問路。大路不敢走,只得沿著小路跑。 當時到處都是日軍,我走了十多里,就被日軍發現。我想向山上跑,但已經來不及,日軍向我開槍了,兩個日軍士兵還追了過來。 我一咬牙,翻身沖下河溝,不顧一切的跳入瀏陽河內,向河中潛水游去。這兩個日本兵用步槍對我連打了幾槍,見我沒有浮起來,認為我已經中彈死了,就沒有再打。 我游上對岸,顧不上鞋子已經掉了,爬上岸就狂奔。隨后又走了一天一夜,才遇到51師大部隊。 好在李天霞師長撤退命令下達的早,我師傷亡雖大,好在突圍期間編制尚存,團長營長連長很快互相聯絡成功,成建制突圍,沒有一個營被日軍全殲。 就在51師連夜苦戰,不敵日軍撤退的時候,當天下午5時,根據情報的匯總,薛岳明白撈刀河戰線已不可守,而且日軍應該集結3個師團的重兵圍殲,如果繼續堅持,第74軍必受重創甚至被殲滅。 消息很快傳到重慶軍委會,蔣介石震驚不已,日軍為殲滅第74軍竟放棄長沙,動用戰斗力最強的三大精銳師團圍攻,為抗戰首次。 作為中國軍隊五大主力之首,如果被殲滅甚至被全殲,將給抗戰造成極負面影響。 薛岳當機立斷,令該軍撤出戰斗,東向洞陽市、橫江至瀏陽河南岸轉移,準備側擊日軍。 可以說,薛岳這個命令下的雖然稍晚了一點,仍很及時,而日軍也預計到第74軍可能會后撤,所以他們一改不夜戰的傳統。 27日晨,第45聯隊以第1大隊為前衛,向石子灣南側的撈刀河畔展開進攻;第1大隊以3個中隊并列,向中國軍隊陣地渡河。 突然,原本沉寂的中國軍隊陣地突然像覺醒了一樣,密集的彈雨襲來,還有很多斜射,側射,日軍一下子出現了很多死傷者。 同時,第2大隊向楓漿橋北側的中國軍隊陣地展開力攻,正午當面第58師開始崩潰,第1大隊也攻占了撈刀河對岸并擊破了中國軍隊的反撲。 ![]()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準備攻擊的日軍官兵 圖片來自網絡 第13聯隊也于27日5時以第3大隊為前衛,突襲洞陽市,第51師防守官兵被突然襲擊搞得暈頭轉向,很快潰退…… 隨著第6師團近8個步兵大隊加入戰斗,戰局瞬間逆轉,第74軍全線動搖。 日軍第3師團第34聯隊在153.3高地慘烈的戰斗后繼續前進,于27日拂曉渡過撈刀河,遂繼續向前追擊;其中第1中隊于26日就渡過撈刀河,截斷中國軍隊的退路…… 第18聯隊以師團司令部要來第8中隊(第6中隊,第8中隊于26日黃昏被配屬于師團司令部),配屬于第1大隊,向147高地進攻,在迫擊炮彈幕掩護下,經苦戰終于突破,于27日5時占領該高地。 同時,第2大隊(以第7中隊為基干)于8時30分對中國軍隊據守的156高地進攻,日軍以山炮為掩護,以手榴彈和肉彈攻擊,反復爭奪陣地,終于占領并確保156高地,日軍失去了第7中隊長以下中隊軍官,第7中隊也傷亡60余人。 眼見戰局極為惡劣,27日下午,王耀武下令各部連夜突圍,如果整軍無法突出去,立即分散為團撤退。 第58師以一部掩護,余部立即撤退,師長廖齡奇讓張靈甫率部殿后,放棄永安市,集中主力撕出一個缺口,全軍突圍出去,此時該師已經傷亡嚴重,接近半數。 而最前方的第57師更遭受兩個師團主力夾擊,極為不利,奉命放棄陣地,各部一邊混戰,一邊撤退。阿南惟幾發現后,立即下令各部追擊。 王耀武那邊剛把突圍命令傳達下去,軍部就遭到日軍的襲擊。 27日下午,日軍從春華山西側翼突破后。第57師和第58師被日軍分割包圍。 原與軍部布防在同一方向的第51師遭到日軍猛烈攻擊,為防止被日軍分割擅自向58師靠攏收縮后撤,兩個師之間出現一個大豁口,這樣一來,把駐扎黃花鋪的王耀武第74軍軍部暴露在日軍面前。 激戰中,軍部特務營被打散,王王耀武的衛士排,為掩護軍長拼死苦戰。打到最后,衛士排除排長外,全部戰死。 王耀武與長官部派去聯絡的中將高參沈久成(貴州遵義人)帶著軍部的參謀們登山躲避。 日軍沖過來后,發現多處受傷的排長抱著機槍,孤身伏在土坑里動彈不得,而他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其實,王耀武就在十幾米外的有密草遮蔽的溝壑里。 日軍將腿部被射穿的排長架起來,詢問王耀武的去向: 說出王軍長的下落,給你大大的這個(做出鈔票的手勢);不說,掉腦袋。 這個排長滿臉血污,一言不發。日軍一個中隊長見他不說,將明晃晃的武士刀架在排長脖子上,惡狠狠的又說: 不說,馬上掉腦袋! 這個排長還是一個字都不說,甚至連頭都轉向另一邊,日軍中隊長見狀,罵了一句,然后手起刀落,排長人頭落下,鮮血噴濺出幾米遠。 王耀武看到了這個場面,心痛不已,卻沒有辦法,他身邊只剩幾個人有槍,日軍隨后即沿林外大道向株州前進,王耀武調過頭來朝相反的瀏陽方向跑去,逃過一劫! 犧牲的衛士排長是王耀武的山東老鄉,從淞滬抗戰時就跟著他,南昌會戰后被提拔為排長。 ![]()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的日軍坦克 圖片來自網絡 第74軍雖然大部擺脫日軍,但日軍卻緊追不舍。28、29日,各部在轉進途中先后遭到第6和第40師團各一部圍攻,受到嚴重損失,到10月1日才趕到瀏陽河一線。而后,又奉命開赴醴陵集合。 此戰,第74軍傷亡不輕,廖齡奇的第58師傷亡最大,有55%,第57師傷亡40%,而51師由于撤退較早,傷亡比較輕微。 這場戰斗是一場遭遇戰,是中日雙方中堅兵團的一場大戰。 由于戰略失誤,導致第74軍與日軍作戰時兵員配置極不合理,第57師、第58師主力對付第3師團的6個大隊,給了日軍不小傷亡。 但是,第6師團的8個大隊面對的僅僅是第51師主力與第58師一部,而第51師甚至沒有完全做好戰斗準備,導致第74軍被第6師團攔腰劈成兩截,隨后全面崩盤。 總之,這是一場慘烈,中國軍隊勇猛頑強但有點不盡如人意的戰斗。 第58師師長廖齡奇在率領部隊撤退突圍成功后,由于對王耀武軍長指揮不滿,將全師的指揮權交給副師長張靈甫,自己則繼續跑回老家祁陽探親去了。 廖齡奇戰前就請假去了祁陽,新婚媳婦也留在那里,所以,他自認為回去也沒什么。關鍵是,戰場上豈容你不說一聲就擅自脫離隊伍? 第74軍軍長王耀武發現廖齡奇突然離開隊伍,而此時會戰并沒有結束,薛岳命令74軍開赴長沙一線準備作戰,第51師和57師先后又和日軍交手,而58師由于師長不在,所以開拔較慢。 王耀武將此事告知薛岳,薛岳又上報給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 帶兵的將領在這種時候扔下部隊,叫做什么?叫做臨陣脫逃,該殺! 會戰結束后,蔣介石親自趕赴長沙檢討會戰,師長以上軍官必須參加。他肯定了51師和57師艱苦作戰,對58師的苦戰也給予肯定,但對于師長莫名其妙脫離部隊極為不滿,破口大罵。 廖齡奇是個軍人,不懂政治。被罵以后,自恃是蔣介石的嫡系,休會的時候徑去找蔣介石評理。 蔣介石本來正在考慮怎么處理此事,廖齡奇卻不識相地闖進門來喊冤,正撞在槍口上。 蔣生氣的問到: 就算王耀武和薛岳混蛋,你就能丟下在打仗的隊伍不管,自己跑回家去嗎? 廖齡奇還要強辯,蔣介石怒喝:“滾蛋” ,起身準備去會場。 廖齡奇真是糊涂透頂,居然不辨顏色,跟在其身后追著喊了十幾聲“報告” ,震怒的蔣介石當場命憲兵團長將廖齡奇扣押起來。 隨后,蔣介石親下手令: 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著予槍決。 大會秘書長賀耀祖,有意救廖,將手令暫時壓下,擬俟蔣息怒后,再為設法。但是,蔣介石在第二天追問命令有沒有執行,賀耀祖只得將命令下發。 據行刑的憲兵第18團團長的報告, 廖齡奇在臨刑前留下三份遺書,一份致其母處理家事,一份囑其新婚之妻改嫁,一份致其表弟,囑結算師部賬目。 并要求將這三份信函抄呈蔣介石審閱,表示他至死仍對校長忠誠。 槍斃了廖齡奇,蔣介石念他之前為國家做出不少貢獻,還是命令給予他的家屬陣亡軍官的待遇,這也是所謂的禍不及妻兒。 于是,副師長張靈甫就繼任了58師師長職務。 廖齡奇的家屬后來一直鳴冤叫屈,不過,在會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作為高級將領,扔下隊伍自己亂走,放在哪個國家也是死罪。如果在古代,恐怕都要滿門抄斬的! 據說,廖齡奇和王耀武有一定的矛盾,其實王耀武的人緣頗好,又是誰都不得罪的那種。 第74軍盡管傷亡近半,但是骨架都在,會戰結束后,第74軍撤至新余、分宜等地休整。 緊接著,全軍率先換裝了美式新裝備,各師配備了遠程火炮團,各團配備了Pak36戰防炮及75MM克虜伯山炮營,營連配備了20MM麥德森機關炮和20式迫擊炮,士兵配置了清一色的M3沖鋒槍、湯姆遜沖鋒槍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等美式槍械。 此時,第74軍火力配制在中央軍中是為數不多最先進的美械軍,除了沒有空中優勢外,陸戰武器裝備上毫不遜色日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