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歌闋闋 日月如梭,光陰荏苒,進(jìn)入了臘月門,在喜慶的鼓點(diǎn)中我們又迎來了小年。 小年又稱小歲、小年夜,我國大部分地方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過節(jié),但在北京、河南等地是提前一天,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太平御覽》卷三十三引徐愛《家儀》中說:“惟新小歲之賀,既非大慶,禮止門內(nèi)。”小年這天合家團(tuán)聚,歡宴飲酒,就像過大年一樣。 人間逢小年,祭灶訴心愿。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察看善惡的大神,掌管一家的禍福,每到小年這天都要上天向玉帝稟告塵世吉兇,所以家家戶戶都在這一天將酒、糖、果等供品擺放在廚房造神牌位下面祭祀,于是就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祝愿。 過了小年,民間認(rèn)為諸神全部回到了天上,人間諸事百無禁忌。娶媳婦、嫁姑娘不用挑選日子,稱為趕亂婚。 過了小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fā)。有錢沒錢,剃頭過年。人們爭相把自己個(gè)人衛(wèi)生打掃干凈,不留一點(diǎn)污穢。 臘月掃塵,驅(qū)逐霉運(yùn)。掃塵,始于臘月,盛于小年。從農(nóng)歷二十三這天起,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jìn)新年的門檻,人們開始大掃除,掃塵土,倒垃圾,粉刷墻壁,糊裱窗紙,保證屋里屋外整潔一新。“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就有除舊布新之意,把過去的“窮運(yùn)”與“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地出門,寄托著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鵲躍枝頭,紅梅映瑞;福臨宅院,紫氣東來。一幅祥瑞的年景,一年的嶄新美好,于紅彤彤的窗花之上鋪展開來。至此,張燈結(jié)彩待歸人,今夕人間小團(tuán)圓,把“大年之序曲,春節(jié)之開端”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 “年”就是“家”,是家人期盼的日子;“家”就是“年”,是親人重逢的日子。小年已至,歸家的路不再遙遠(yuǎn)。無論你離開多久,不管你身在何處,此時(shí)就是一個(gè)想法,回家過年。 小年,宛如歲月長河里的一盞暖燈,悄然照亮了回家之路,也溫柔地叩響了新春的門扉。 小年,帶著家的味道、年的氣息,讓疲憊的心有了棲息之所,讓漂泊的靈魂找到了方向。 過小年迎大年,有趣有盼福氣滿滿。愿你飲下人間的暖,忘記歲月的寒,愿心底諸多溫柔都正遇其景,愿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sh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