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淑秀
我們常常被困在時間的兩個端點:
一邊是后悔過去,那些“如果當初”像幽靈般縈繞心頭,讓我們深陷自責的泥潭。
另一邊是擔憂未來,對未知的恐懼如同無形的枷鎖,牢牢禁錮著我們的心靈。
我覺得,焦慮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們放不下過去,以及面對未來時感到的無能為力。
而自責成癮,則讓我們不斷在內心審判自己,把過去的錯誤變成今日的負擔。
我們總以為,通過反復思考和分析,就能找到解決焦慮的辦法,但事實往往相反。
過度使用我們的左腦,那個負責邏輯、分析和語言的部分,只會讓我們在思維的旋渦中越陷越深。
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心理學秘密:當你學會暫停左腦,給它片刻休息,讓右腦接管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所有的焦慮和恐懼都在漸漸消融。
為什么左腦讓我們更焦慮和恐懼
左腦是我們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的核心,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解決問題和進行語言表達。
然而,當我們過度依賴左腦,尤其是面對情緒和心理問題時,它也可能成為焦慮和恐懼的助推器。
1. 過度分析,陷入思維反芻
左腦負責邏輯分析和線性思維,這使得我們在面對問題時傾向于反復思考和分析。這種反復思考的過程被稱為思維反芻。
當我們陷入思維反芻時,會不停地分析過去的事情,試圖找到答案或理解“為什么”。然而,這種過度的分析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焦慮和抑郁。
比如,我們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考試后,左腦可能會不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甚至夸大自己的錯誤,導致自我責備和更深的焦慮。
2. 對未來的過度預測和擔憂
左腦擅長計劃和預測未來,它幫助我們為未來做好準備。然而,當這種能力被過度使用時,我們可能會陷入對未來的過度擔憂。
左腦會試圖預測所有可能的風險和問題,導致我們對未來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
比如,我們在準備一次重要的演講時,左腦可能會不停地預測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尷尬場景,導致演講前的極度緊張和焦慮。
3. 語言化和標簽化情緒
左腦負責語言和符號化思維,它幫助我們將情緒和體驗轉化為語言和概念。
然而,當我們過度依賴這種能力時,可能會將復雜的情緒簡單化和標簽化,導致對情緒的誤解和放大。
比如,我們感到焦慮時,左腦可能會將其簡單地標簽為“我很焦慮”,而忽略了焦慮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復雜情感,導致對情緒的過度關注和放大。
4. 忽視當下,失去與右腦的平衡
左腦過度活躍時,我們可能會忽視當下的體驗,而右腦負責的直覺、創造力和情感則被抑制。
這種左右腦失衡會導致我們失去與內在情感和直覺的連接,使我們更加依賴邏輯和分析,從而加劇焦慮和恐懼。
比如,我們在工作中過度依賴左腦進行分析和計劃,可能會忽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直覺,導致內心的空虛和焦慮。
5. 自我批判和自責
左腦的分析能力也可能被用于自我批判和自責。當我們犯錯或遇到挫折時,左腦可能會不停地分析我們的錯誤,導致自我責備和低自尊。
比如,我們在犯了一個小錯誤后,左腦可能會不停地分析錯誤的原因,并將其歸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導致自我批判和更深的焦慮。
6. 追求完美和控制
左腦傾向于追求完美和控制,它希望一切都按照計劃和預期進行。
然而,生活充滿了不可控的因素,這種對完美和控制的追求往往會導致挫敗感和焦慮。
比如,我們在計劃一次旅行時,左腦可能會不停地分析和計劃每一個細節,試圖控制一切,但當意外情況出現時,這種控制感被打破,導致焦慮和挫敗。
左腦的邏輯分析和語言能力是我們理解和應對世界的重要工具,但當我們過度依賴左腦,尤其是面對情緒和心理問題時,可能會導致思維反芻、對未來的過度擔憂、自我批判和自責等問題,從而加劇焦慮和恐懼。
暫停左腦,停止焦慮和恐懼
那么如何“暫停左腦”,停止焦慮和恐懼呢?
我覺得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和行為技巧,減少過度依賴左腦的邏輯分析和語言化思維,讓右腦的直覺、創造力和情感能力更多地發揮作用.
左右腦達到平衡時,我們就能體驗到更深層次的平靜和內在和諧。
我總結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幫助你暫停左腦,減輕焦慮和恐懼。
一、正念冥想與注意力轉移
1. 正念冥想的力量
正念冥想是一種有效的暫停左腦的方法。在冥想過程中,我們專注于當下的呼吸、身體感覺或者一個特定的意象。
例如,當我們坐在安靜的房間里,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鼻尖處空氣的進出,感受氣息的溫度、流速等細節。
這種專注會讓左腦的邏輯分析暫時停止,因為此時我們沒有在思考過去的錯誤或者未來的擔憂。
就像心理學研究中發現的,正念冥想能夠改變大腦的神經活動模式,減少與焦慮和恐懼相關的腦區的活躍程度。
它幫助我們從左腦的“思考模式”轉換到一種更具直覺和感知的狀態。通過持續的練習,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地從焦慮的思緒中抽離出來。
當焦慮情緒出現時,我們可以像啟動一個冥想的小開關一樣,將注意力從引發焦慮的想法轉移到當下的感官體驗,比如觸摸手中物品的質感、傾聽周圍環境的聲音等。
2. 注意力的重新導向
當我們發現左腦開始陷入焦慮的思考時,有意識地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積極的事物上。
比如,我們可以沉浸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欣賞花朵的嬌艷色彩。或者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繪畫、手工制作等。
以繪畫為例,當我們拿起畫筆,專注于色彩的搭配和線條的勾勒時,左腦的焦慮性思維就會被抑制,因為我們的注意力被重新導向了創作的過程,而不是那些令人擔憂的事情。
二、情緒表達與身體放松
1. 情緒的釋放
把內心的焦慮和恐懼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是暫停左腦分析的重要途徑。
我們可以和信任的朋友或者家人傾訴,當我們講述自己的擔憂時,左腦的理性分析會逐漸讓位于情感的宣泄。
例如,在和朋友分享自己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焦慮時,我們可能會在傾訴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得到了緩解,而且朋友的安慰或者不同的觀點也會幫助我們跳出左腦的負面思維循環。
寫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將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寫在紙上,就像是把這些情緒從腦海中轉移出來。
在書寫過程中,我們可以詳細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必受到左腦理性批判的干擾。
這種情緒的釋放能夠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平靜,打破左腦不斷制造焦慮的模式。
2. 身體的放松技巧
身體和心理是緊密相連的,通過放松身體可以有效地暫停左腦的緊張思考。
深呼吸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當我們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然后再緩緩地呼氣,這個過程能夠激活身體的放松反應。
我們可以在感到焦慮時,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進行幾次深呼吸。
全身放松和漸進性肌肉松弛也是不錯的選擇。從頭部開始,逐漸收緊和放松身體的各個肌肉群,比如先皺緊眉頭,然后再舒展,感受肌肉緊張和放松的差異。
這種身體的放松會向大腦發送信號,使左腦從焦慮的思維狀態中脫離出來,讓我們的身心進入一種更平和的狀態。
在袁老師的催眠冥想課程里,有非常豐富的全身放松技巧,帶你進入深度睡眠,用正念和心理學療愈睡眠和情緒問題,擺脫失眠和焦慮——
三、改變思維模式與認知重構
1. 接納不確定性
左腦對確定性的追求是導致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看作是一種機遇而不是威脅。
例如,面對一份新的工作機會,雖然可能存在風險,但我們可以提醒自己這也是一個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能夠讓左腦不再執著于尋找一個確定的答案,從而減輕焦慮。
2. 認知重構
對引發焦慮的想法進行認知重構是暫停左腦焦慮循環的關鍵。
當我們產生焦慮的想法,比如“我肯定做不好這個項目,會被老板批評”,我們可以嘗試用更積極合理的想法來替換它,比如“這個項目是有一定難度,但我可以先規劃一下步驟,而且即使遇到問題,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我們可以通過右腦的形象思維列舉證據來反駁左腦的負面想法。
如果我們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不受歡迎,我們可以回憶過去在社交中被他人接受和欣賞的經歷,從而改變左腦那種片面的、消極的認知,讓自己的思維更加平衡,減少焦慮和恐懼。
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激活右腦,重新連接內在的智慧和情感,從而減輕焦慮和恐懼,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結語
在這個被焦慮和恐懼裹挾的時代,有一個隱秘的鑰匙藏在你的大腦深處——暫停左腦。
左腦,那位邏輯嚴密、分析不休的思考者,常常將我們困于無盡的思維循環,令焦慮和恐懼滋長。
要殺死這無形的恐懼,你需要喚醒沉睡的右腦,那個充滿直覺、創造力和情感共鳴的詩人。
如何暫停左腦?正念冥想如一縷清風,吹散左腦的喧囂;情緒放松如一汪清泉,滋潤右腦的荒原;積極感覺如一束光,照亮內心的寧靜。
當你學會在紛繁中停下左腦的齒輪,右腦的靈感與平靜將帶你飛越恐懼的深淵,重拾內心的自由。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創始人,松果兒童正念APP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近二十年心理咨詢經驗,專注正念,擅長情緒療愈、親子療愈、睡眠改善、生命質量提升,解決親子問題、失眠、焦慮、抑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