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華昌中醫 古中醫防未病,保民眾大健康。 一、引言肺癌,作為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長期居高不下。在現代醫學不斷探索新療法的同時,中醫憑借其深厚的理論底蘊與悠久的臨床實踐,在肺癌治療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中醫雖無 “肺癌” 這一精準病名,但依據其癥狀表現,將其歸屬于 “肺積”“咳嗽”“咯血”“胸痛” 等范疇。歷經數千年積累,中醫形成了一套針對肺癌的獨特診療體系,以下將結合個人臨床經驗,深入闡述中醫對肺癌的治療心得與認識。 二、中醫對肺癌病因病機的認識(一)正氣虧虛:發病的根本土壤中醫秉持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的理念。肺癌的根源在于正氣虛弱,致使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機體抵御外邪能力大幅下降,為癌毒入侵敞開大門。肺臟嬌弱,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對寒熱變化極為敏感,易受外邪侵犯。肺氣虛弱時,衛外功能不固,風寒、風熱、燥邪等外邪便乘虛而入,在肺內蘊結,久而久之化毒,損傷肺絡,誘發肺癌。同時,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調養失當,導致脾腎虧虛,正氣生成無源,進一步加劇正氣虛弱,使人體更易罹患肺癌。 (二)痰瘀毒結:核心病理的相互交織
(三)臟腑功能失調:關鍵的內在紊亂肺癌的發生發展與多個臟腑功能失調緊密相連。肺臟自身功能失調,如肺氣失宣、肺失肅降、肺陰虧虛等,是肺癌發病的直接因素。肺與脾、腎等臟腑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響。脾虛會導致運化失常,水濕內生,聚濕成痰,上漬于肺,加重肺部痰濁;腎虛則腎不納氣,肺失攝納,使氣喘、氣短等癥狀加劇。此外,肝郁氣滯會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氣郁化火,灼傷肺陰,進一步惡化病情。 三、中醫對肺癌的治療原則(一)扶正培本:穩固生命的根基扶正培本是中醫治療肺癌的核心原則之一。通過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預防腫瘤復發轉移。臨床中,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分別采用補肺氣、養肺陰、健脾胃、補腎精等方法。肺氣虛弱者,常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等補肺益氣;肺陰虧虛者,多用沙參、麥冬、百合、玉竹等滋陰潤肺;脾胃虛弱者,以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等健脾和胃;腎精不足者,選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等補腎填精。扶正培本貫穿肺癌治療全程,尤其在中晚期,患者正氣虛弱,更需著重扶正。 (二)祛邪解毒:清除致病的因子針對肺癌患者體內痰、瘀、毒等病理因素,運用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方法祛邪解毒。化痰散結常用半夏、南星、瓜蔞、貝母、海藻、昆布等藥物,消散肺部痰結,減輕咳嗽、咳痰癥狀;活血化瘀選用桃仁、紅花、赤芍、川芎、三棱、莪術等,改善肺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阻滯,緩解胸痛;清熱解毒采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重樓、山慈菇、蒲公英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減輕癌毒對機體的損傷。祛邪解毒需依據患者病情與體質,合理選藥,嚴格把控用藥劑量與療程,避免過度攻伐損傷正氣。 (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精準治療的策略中醫治療肺癌注重辨證論治,通過綜合分析患者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判斷證候類型,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結合現代醫學對肺癌的認識進行辨病治療。例如,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在辨證論治基礎上,適當選用有抗癌作用的中藥。常見辨證類型有肺脾氣虛證、肺陰虛證、氣陰兩虛證、痰瘀毒結證等。針對不同證型,采用相應方劑加減治療。肺脾氣虛證,常用六君子湯加減;肺陰虛證,以沙參麥冬湯加減;氣陰兩虛證,選用生脈散合百合固金湯加減;痰瘀毒結證,多以血府逐瘀湯合二陳湯加減,并酌加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品。 四、中醫治療肺癌的方法(一)中藥內服:整體調理的基石中藥內服是中醫治療肺癌的主要手段。依據患者病情與辨證結果,制定個體化中藥方劑。肺癌治療中,方劑組成隨病情變化調整。早期以祛邪為主,輔以扶正;中晚期正氣漸虛,則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注重藥物配伍與劑量把握,以達最佳療效。除傳統湯劑,還可根據患者情況選用中成藥,如華蟾素片、康萊特軟膠囊、鴉膽子油軟膠囊等,這些中成藥具有抗腫瘤作用,服用方便。 (二)飲食調理:滋養身心的良方飲食調理在肺癌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肺癌患者應遵循 “辨證施食” 原則,依據自身體質與病情選擇適宜食物。肺脾氣虛者,可食用健脾益肺的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紅棗、雞肉等;肺陰虛者,宜多吃滋陰潤肺的百合、銀耳、雪梨、蜂蜜、黑芝麻等;痰瘀毒結者,可適當食用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的海帶、紫菜、山楂、桃仁等。同時,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保持清淡均衡飲食。 (三)情志調節:心靈康復的力量肺癌患者常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情志失調會進一步影響臟腑功能,加重病情。因此,情志調節不容忽視。醫生應與患者充分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給予心理支持與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更多關心陪伴,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患者可通過聽音樂、閱讀、散步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五、典型病例分析患者李某,男性,62 歲,2018 年 5 月因 “咳嗽、咳痰伴胸痛 1 個月” 就診。胸部 CT 檢查發現右肺上葉占位性病變,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患者就診時咳嗽,咯少量白痰,胸痛,神疲乏力,氣短,自汗,納差,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證。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散結。方用六君子湯加減:黨參 45g,白術 30g,茯苓 15g,炙甘草 9g,半夏 30g,陳皮 10g,黃芪 30g,薏苡仁 30g,浙貝母90g,桔梗30g,貓爪草 30g。每日 1 劑,水煎服。同時,配合華蟾素片口服,每次 3 片,每日 3 次。 經過 2 個月的治療,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減輕,胸痛緩解,精神狀態明顯改善,食欲增加。復查胸部 CT,肺部腫塊較前略有縮小。繼續以此方為基礎,隨癥加減治療。治療中,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適時調整藥物。如出現口干、舌紅等肺陰不足癥狀時,加用沙參、麥冬、百合等滋陰潤肺之品;若出現瘀血征象,如舌質紫暗、有瘀斑等,加用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藥物。經過 1 年的綜合治療,患者病情穩定,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六、總結與展望中醫對肺癌的治療基于獨特理論與豐富經驗,通過扶正培本、祛邪解毒、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等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臨床中,應充分發揮中醫優勢,結合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手段,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加強中醫治療肺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深入探索作用機制,提升中醫治療肺癌的療效。注重患者整體調護,包括飲食調理、情志調節等,促進患者康復。隨著中醫事業發展,中醫在肺癌治療領域有望發揮更大作用,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以上中醫對肺癌治療的心得與認識,皆為本人原創內容。肺癌復雜,應經醫生面診辨證用藥。本文內容受保護,擅自抄襲侵權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