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臨帖:看什么,學什么 五看: - 筆畫形態:草書筆畫形態豐富多變,要觀察筆畫的長短、粗細、曲直、方圓等變化。如懷素《自敘帖》中,筆畫粗細對比強烈,粗筆豪放灑脫,細筆剛勁有力。 - 筆畫關系:注意筆畫之間的呼應、連帶和疏密關系。比如王羲之《十七貼》,筆畫間呼應自然,連帶流暢,有的地方筆畫密集,有的地方則較為疏朗,形成獨特的節奏感。 - 字的結構:觀察字的重心、開合、欹正等結構特點。像黃庭堅的草書,字的結構常常欹側多變,通過巧妙的筆畫安排,使字在看似不穩中又有平衡之感。 - 整體布局:看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系,包括大小錯落、寬窄變化、疏密分布等。如張旭《古詩四帖》,整體布局氣勢磅礴,字與字之間有時緊密相連,有時又相隔較遠,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視覺效果。 四學 - 筆法技巧:學習草書獨特的筆法,如使轉、提按、頓挫等。孫過庭《書譜》中使轉自如,提按分明,通過臨帖可掌握這些筆法,使寫出的筆畫富有立體感和韻律感。 - 墨法運用:體會濃淡、干濕等墨法變化。王鐸的草書常運用濃淡墨的對比,以濃墨增強字的力度和質感,用淡墨營造出空靈的意境,豐富作品的表現力。 - 線條質量:追求線條的力度、彈性和質感,如篆書線條的圓勁、隸書線條的厚重等,像賀知章的《孝經》,線條既有力度又有靈動之感。 - 風格特點:不同草書家有不同風格,如懷素的狂放不羈、智永的平和秀逸等,通過臨帖深入了解并汲取其風格特點,為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奠定基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