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家庭的意義,不在于多殷實、富貴,而是每一輩就竭盡所能,去托舉下一代更上一層樓。“生養不是恩,托舉和兜底才是”意思是:很多父母,以賦予生命為恩。標榜自己養大就必須得到回報,綁架孩子的一生,讓其一生處于痛苦之中。其實父母之恩不止生養,而在于托舉,而是一代一代向上托舉。爺爺不努力,爸爸就會很辛苦,爸爸不努力,孩子就會很艱難,父懶則母苦,母苦則子懼,子懼則家衰,家衰敗三代。窮人最大的悲哀是老人沒有義務帶孩子,公婆幫不幫襯帶不帶孩子,取決于他們愛不愛他的兒子。是否在意兒子幸不幸福,辛不辛苦。跟貧富無關,跟兒媳婦也無關。換句話說,兒子和兒媳婦離婚了,婆婆還是要幫兒子帶孫子。兒子再婚,不管換成哪個兒媳婦。還是要依然幫兒子帶孩子的,有父母幫襯是平路,沒父母幫襯是彎路,等你繞出來彎路人家已經上了高速。別人一家掙錢養小孩,而你一人掙錢養全家怎么比,拿什么比,這就是差距!在我們身邊,有些父母過度強調生養之恩,然而在我看來,生養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真正提現父母之恩的,是在孩子成長中給與的精心呵護,培育以及用心的托舉,助力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做為子女,要接受父母的平凡,也是人生最大的教養。在推舉和教養之間做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一個家庭的幸福,需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一起努力雙向奔赴相互合作,才有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好,才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血脈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