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受五臟之精而能視,然痰濕作祟,精微難達,則目失濡養。現代醫學所謂視神經萎縮之癥,實為目系經絡受困之候。吾輩臨證四十載,深諳痰濕為患之理,今以古法新用,調治此類眼疾,屢獲奇效。 一、痰濕蒙竅機理探微 《證治準繩》有云:'痰生百病,變幻多端。'痰濕之邪,其性黏膩,最易阻滯氣機。目為清竅,位居至高,需賴清陽之氣上奉滋養。痰濕盤踞三焦,阻遏清陽上升之路,精微不得上輸,目竅失養,漸成枯萎之勢。現代研究證實,高脂血癥患者眼底微循環障礙發生率高達78%,與中醫痰濕致病的理論不謀而合。 典型癥候可見視物昏蒙如隔紗,伴頭重如裹,口黏納呆,舌苔厚膩如敷粉,脈象濡滑似珠走盤。 曾遇一中年患者,雙目視力驟降至0.1,西醫診為視神經萎縮,觀其形體豐腴,晨起痰涎壅盛,此乃痰濕困脾之明證。 ![]() 二、滌痰通絡古方新用 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二陳湯為底,加石菖蒲9克開竅醒神,澤瀉12克利水滲濕,佐丹參15克活血通絡,更入決明子、枸杞各10克養肝明目。此方妙在半夏、陳皮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滌痰通絡之功。 配伍要旨在于'通''利'結合。石菖蒲引藥上行,如舟楫載藥達目;澤瀉利水而不傷陰,使濕邪從小便出;丹參活血化瘀,改善目系微循環。臨證若見虛象明顯,可酌加黃芪30克補氣升陽;兼肝郁者,添柴胡6克疏肝解郁。 三、臨證調攝要點 曾治張某,女,48歲,雙目視物模糊半年余。查其舌胖苔白膩,脈滑數。予基礎方加車前子12克,連服月余,視力由0.3恢復至0.8。囑其每日晨起以薏苡仁30克煮粥,佐餐食用。三月后復診,視盤顏色轉紅潤,視野缺損明顯改善。 調養之道,首重脾胃。忌食肥甘厚味,尤當戒絕冷飲。每日辰時(7-9點)按揉足三里、豐隆二穴,每穴5分鐘,可助脾胃運化。配合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升清降濁,事半功倍。 ![]() 明·王肯堂言:'治目之法,與治他癥不同。'視神經萎縮之治,非單純補益可效,當著眼整體,滌除痰濕,疏通目絡。 然病有深淺,體有虛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醫者當謹守病機,辨證施治,方能使濁陰得降,清陽得升,目竅復明。 |
|
來自: 綠水青山ysjowa > 《視力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