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濃厚的抽象風油畫、純黑色有棱角的現代風桌椅、古樸具有禪意的茶桌、賽博朋克風的不規則毛毯...... 單獨來看這些家具都非常的有特色,拿出哪一個都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但你能想象這些各具特色的家具,擺放在同一個家里的畫面嗎? 沖突的色彩、耀眼的色調,以及三步一個風格的裝飾。 大多數人都接受不了如此錯亂的裝修風格。 而這卻是一個39歲,賣掉公司,開啟自己的gap期的女老板Lisa,親自給租的房子設計的風格。 ![]() 一、我先是我,才是妻子 Lisa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在上海有一家自己的服裝公司。 她在38歲的時候賣掉了公司,開啟了自己人生的gap期。 Lisa在搬進這個家之前,她的人生基本上是圍繞著自己的事業團團轉的。 她給許多明星做過妝造和服裝設計,大受好評,因此也開了自己的公司。 后來結婚了,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 Lisa現在賣掉了公司,并不是為了回歸家庭,而是她突然想躺平了。 她非常注重自我感受,也專注于自身體驗。之前專注于事業是她,而現在想躺平了也是她。 搬進這個家,Lisa就想要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裝修風格。 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她對顏色十分的敏感,可以說色彩占據了她人生中很大一部分。 Lisa認為,統一的裝修風格,只是在視覺上體現了統一,但并不能表達色彩的真正含義 。 她認為色彩很重要,所以這個家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她精心設想過的。 就算在外人眼中,這些風格融合在一起又沖突又奇怪。 Lisa也認為這些色彩就是她自己的具象表現。 當記者問起她的丈夫對這個裝修風格的意見時,Lisa理所當然的說: “我的丈夫很支持我,而且我認為,我就是我,其次才是妻子。” ![]() Lisa覺得每一個顏色都代表不同的情緒,也代表她人生的不同階段。 人是由不同階段,不同思想組成的,而這些不同的顏色融合在一起就是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她自己。 Lisa設計的裝修風格充滿了明艷、沖突和熱烈的感覺。 就像她本人一樣。 二、我先是我,才是母親 Lisa給家里面制定了一個很奇怪的規則,那就是: 不允許孩子在客廳放置私人物品。 Lisa認為孩子是這個家的適應者。 他們來到了這個家,并不是說明他們是這個家的主宰,而是這個家的適應人。 和許多“以孩子為中心”的普通家庭不同,Lisa不認為有了孩子就要放棄自我選擇。 她愛孩子,但她并不會遷就孩子。 Lisa會給孩子預留他們獨自的空間,讓她的兩個孩子有屬于自己的小天地。 但像客廳這些公共區域,她認為孩子需要去適應這里本來的樣子。 關于這一點有許多人持完全不認同的態度。 確實,父母對于孩子有天然的遷就和愛護。 所以Lisa的行為在他們眼中看起來有些冷酷無情。 但Lisa并不為此而動搖。 她的行為無異于告訴大家,女性先是她自己,其次才是他人賦予的標簽和社會屬性。 無論是妻子還是母親,都是一種身份。 重點是有沒有因為這個身份而丟失了原本的自我? 女性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母親。 但最終她就是她自己。 三、任何時候不丟掉自我 許多人不太理解為什么Lisa會賣掉自己的公司,開始享受躺平的生活。 她之前確實是專注于事業的女強人,但生活確實給了她很多困難。 尤其是在生育期間,Lisa感受到了兩難。 女性選擇生育還是事業好像是亙古不變的難題,如何平衡生育和事業,更是擺在女性面前的社會性話題。 Lisa原本也認為自己可以將事業和家庭平衡的很好,但現實卻不是那么美好。 只有真正經歷了,才會發現,所謂的平衡根本就是取舍。 女性很難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當孩子餓的哭喊,你還能靜下心來繼續會議嗎? 當孩子晚上需要你起夜好幾次,你還能第二天精神充沛的應對客戶嗎? 關于生育還是事業,這道題永遠不是多選題,甚至很難找到一個兼顧的平衡點。 有人說讓另一半多付出一些,男性不能在這個話題中隱身。 那新的問題就來了,夫妻二人又該如何平衡呢? 生育和事業并不只是女性的話題,只要是擁有“父母”這個角色,就會面臨這個問題。 看似平衡,實則都是取舍。 后來Lisa像想通了一般自洽了,不會再因為事業或者是家庭,而讓她去做選擇。 她要根據自己的想法主動選擇。 她在問自己目前的狀態想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受身份的任何制約。 無論是女強人、妻子還是母親,她首先是Lisa。 任何時候她都先是她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