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內耗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當你產生內耗的時候,你會感到腦子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而你就在這倆個小人中間來回拉扯,結果什么也沒干成,還把自己累得夠嗆。
那為什么我們會精神內耗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精神內耗的根源是:
過度思考和自我否定。
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未雨綢繆”,總想提前解決所有問題,但現實是:
問題根本沒那么復雜。
再加上我們對自己要求太高: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結果就陷入了無盡的自我攻擊。
舉個例子:
比如你發了一條朋友圈,別人沒給你點贊,你可能就開始想:“是不是我發的內容太無聊了?是不是他們不喜歡我?
”然后越想越焦慮,最后刪了這條朋友圈。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精神內耗。產生精神內耗的時候,你的大腦不停地在自我否定、猶豫、焦慮,甚至懷疑自己,你會感覺十分痛苦。
那怎么擺脫精神內耗呢?
我給你提供幾個實用的方法,你可以試試。
很多人精神內耗,是因為總想做到完美。
但問題是,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
你越追求完美,越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所以,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我不需要完美,我只需要盡力就好。”
比如:
你工作沒達到預期,別急著罵自己,先問問:“我是不是已經盡力了?如果盡力了,那就OK了。”
精神內耗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把想法當成了事實。
比如:
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但這是事實嗎?
其實只是你的想法而已。
所以,當你開始自我否定時,可以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我的想法?”
學會去質疑它,找出與之相反的例證,你的判斷會更客觀一點。
我們的腦子就像一個不停的跑馬燈,總是在播放各種想法。
如果你想擺脫精神內耗,就要學會給腦子設定一個“停止按鈕”。
比如:
當你發現自己又開始過度思考時,可以對自己說“停!”然后深呼吸,把注意力拉回當下。
你也可以試試正念冥想,專門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你想健身,但總想著“今天要不要去?去的話會不會太累?”
結果想了半天也沒行動。
其實,與其糾結,不如直接去做。
你可以試試5分鐘啟動法:
當你在猶豫糾結的時候,跟自己說“什么都別想,先干5分鐘”,這會減少你的阻抗,而行動是有慣性的,當你開始之后,你會不自覺的想要完成它。
很多人害怕犯錯,總覺得犯錯就意味著失敗。
但其實,犯錯是成長的一部分。
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犯錯額度”,比如:
“這周允許自己犯3個錯誤”,這樣你會更有勇氣嘗試,而不是一直糾結。
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來的概念。
意思是:
你的事是你的課題,別人的事是別人的課題。
比如:
你發了一條朋友圈,別人沒點贊,這是你的課題還是別人的課題?
顯然是別人的課題。
你只需要專注自己的事,別管別人怎么想。
其實精神內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對它。
記住,你不必完美,不必過度思考,不必活在別人的評價里。
你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專注當下,少想多做。當你學會這些,你會發現,生活真的可以變得很簡單、很輕松!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精神內耗比較嚴重,需要一對一地幫助,那可以和我們的咨詢師聊聊,他們會詳細了解你的情況,并提供針對性的方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