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非常通透的話:“窮人的富養是帶孩子到處旅游,增長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養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規則,獲得真正的能力。” 在很多人眼中,帶孩子到處旅游似乎是一種富養孩子的方式。 對于窮人家庭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能想到的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 然而,這種方式卻可能在不經意間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旅游的確能讓孩子開闊眼界,看到不同的風景、文化和生活方式。 但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而言,過度地追求帶孩子旅游,可能會讓孩子更多地增長了欲望而非真正的見識。 就像盧梭說的:“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無知,而是由于他自以為知。” 當孩子在旅游中看到了繁華的都市、奢華的生活,他們可能會在心中種下不切實際的種子,渴望擁有那些超出家庭能力范圍的東西。 例如,有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為了讓孩子體驗所謂的“富養”,省吃儉用帶孩子去國外旅游。 孩子在旅游過程中看到了國外高檔酒店的豪華設施、各種高端的消費場景,回來后就對自己家中普通的居住環境和簡單的生活方式產生不滿,總是向父母索要那些在旅游中看到的昂貴物品。 這種旅游帶來的不是對世界多元的理解和尊重,而是不切實際的欲望膨脹。 富人的富養方式則截然不同。他們更注重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規則,從而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能力。 富人深知,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只有掌握了規則,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情況。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在孩子的教育上就非常注重讓孩子理解財富的本質和世界經濟運行的規則。 他的孩子從小就接受關于理財、投資以及社會經濟結構等方面的教育。 他們不是被奢華的物質生活所迷惑,而是清楚地知道財富是如何創造和積累的。 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并沒有依賴父親的財富,而是憑借自己對音樂和商業的理解,在自己的領域里努力奮斗,取得了屬于自己的成功。 這就是富人富養孩子的智慧,讓孩子明白世界的真相,掌握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窮人的富養方式,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可能因為缺乏對自身經濟實力和教育本質的深度思考,導致孩子陷入欲望的漩渦。 而富人的富養方式,則是站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孩子未來在社會中的立足之本。 從社會階層流動的角度來看,窮人家庭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旅游等方式富養孩子,而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內在能力,孩子很難突破家庭的階層限制。 而富人家庭的富養方式,卻有助于孩子在繼承家族財富和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更好地維護和擴大家族的影響力。 所以,“窮人的富養是帶孩子到處旅游,增長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養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規則,獲得真正的能力。”這一現象背后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家庭對孩子成長的不同期望。 因此,真正的富養不應僅僅局限于物質的給予或表面的體驗,而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內在品質和能力。 無論是窮人家庭還是富人家庭,都應該深入思考富養的真諦,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成長道路,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獨立自主,實現自己的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