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吃完火鍋、燒烤后,右上腹突然劇烈絞痛,還以為是“胃不舒服”,隨便吃片胃藥就應付過去?《中華消化雜志》數據顯示:我國10%-15%的成年人患有膽囊結石,其中30%的患者首次就診時誤把膽絞痛當成“胃疼”,導致膽囊炎、膽管梗阻等并發癥延誤治療。 ![]() ![]()
為什么會這樣? 膽囊結石發作時,結石會卡在膽管口,膽囊劇烈收縮引發“痙攣性絞痛”;而胃痛多是胃酸刺激胃黏膜或胃動力不足導致的鈍痛。 ![]() ![]() ![]() ?持續腹痛超5小時(警惕急性膽囊炎) ?皮膚、眼白發黃(膽紅素升高,可能膽管堵塞) ?大便變白、尿液濃茶色(典型膽管梗阻表現) ?發燒伴寒戰(細菌感染征兆) 確診靠什么? ·首選腹部超聲(95%以上結石都能查出來) ·疑難病例做MRCP(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精準排查膽管問題) ![]() ![]() ?無癥狀結石:定期復查(每6-12個月做超聲),暫時不用手術 ![]() ?反復發作疼痛:建議腹腔鏡微創切除(創傷小、恢復快) ?出現并發癥(如膽管梗阻、膽囊穿孔):必須緊急處理 ??提示:切除膽囊后,肝臟分泌的膽汁會直接流入腸道,3-6個月膽管會代償擴張,長期不影響消化功能,別擔心! ![]() ![]() 1.飲食管理:避開3個“陷阱” ·控脂肪:每天吃的脂肪不超過50克(約2個炸雞腿的油脂量) ·多纖維:早餐加一碗燕麥,午餐吃點魔芋豆腐,幫助膽汁排出 ·別暴瘦:每周減重別超過1.5公斤,快速減肥會讓膽汁成分失衡,催生結石 2.控制“代謝開關” ![]() ·體重達標:BMI保持在18.5-23.9(肥胖者結石風險比常人高3倍!) ·血糖穩定:糖尿病患者注意控糖,血糖波動會促進膽固醇結晶 3.動起來:每周150分鐘“護膽運動” ·每天快走30分鐘,或每周游泳3次,避免久坐(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 ![]() ?誤區1:吃排石藥能化掉所有結石 ?真相:僅對膽固醇結石有效(需滿足結石<1cm、膽囊功能正常),且50%的人停藥后會復發,別盲目嘗試! ?誤區2:切除膽囊后會消化不良 ?真相:膽汁是肝臟持續分泌的,術后膽管會代替膽囊儲存膽汁,3-6個月后消化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不必擔心腹瀉或腹脹。 膽囊結石偏愛這5類人——女性(尤其是多次妊娠者)、40歲以上、肥胖、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脂飲食者。如果經常飯后上腹隱痛,別硬扛,先做個超聲排查,及時采取正確診療措施,才能避免將“沉默的結石”拖成“危險的炎癥”。特別提醒,請務必到正規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早發現早處理,遠離健康困擾! ![]() [1]趙文霞,郭紹舉,馬素平,等.(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4,32(10):839-848. [2]何相宜,施健.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年)[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35(06):1231-1236. |
|
來自: 826271992 > 《養肝護肝(肝膽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