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朱有燉,身為朱元璋之孫、周定王朱橚長子,雖生于鐘鳴鼎食之家,卻以雜劇創作與哲學思考名垂青史。他的《靜坐》一詩,以短短八句道盡人生至簡真諦,既展現了文人雅士的精神境界,也為現代人提供了應對喧囂的心靈良方。這首詩如同一面古老的銅鏡,照見了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哲學,更在當下的快節奏社會中,為我們指引了一條回歸本真的道路。 ![]() 靜坐 靜坐閑觀理自明,是非榮辱豈須爭。 一身常在閑中過,萬事肯于先處行。 嫩竹半欹聽夜雨,晚云收盡看秋晴。 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第一句:靜坐閑觀理自明 - 原文:靜坐閑觀理自明 - 翻譯:靜坐時閑適觀照,真理自然顯現 - 心得解析:在紛繁的世界中,我們往往被外界的聲音裹挾前行,卻忽略了向內探尋的力量。朱有燉在此強調“閑觀”的智慧——當我們靜下心來,摒棄雜念,那些被忙碌掩蓋的真相便會逐漸清晰。就像一杯渾濁的水,靜置后泥沙自會沉淀,水面恢復清澈。 - 傳授道理:人生需要留白,心靈需要沉淀。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抽出片刻靜坐,讓思緒平靜下來,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理解世界。這種“閑觀”并非消極逃避,而是主動為自己創造思考的空間,在喧囂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二句:是非榮辱豈須爭 - 原文:是非榮辱豈須爭 - 翻譯:是非對錯、榮耀恥辱何須爭執 - 心得解析:世間的紛爭往往源于對“是非”的執著。朱有燉以旁觀者的視角,看透了世俗的名利場——那些讓人爭得頭破血流的是非對錯,在時間的長河中終將變得微不足道。就像秋風掃落葉,再熱烈的爭執也會隨時間消散。 - 傳授道理:學會看淡是非榮辱,并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當我們不再執著于他人的評判和短暫的得失,就能從無謂的消耗中解脫出來,專注于更有價值的事情。這種心態能讓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少一些沖突,多一些包容。 第三句:一身常在閑中過 - 原文:一身常在閑中過 - 翻譯:一生常以閑適的狀態度過 - 心得解析:“閑”并非無所事事,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節奏。朱有燉主張在忙碌中保持內心的閑適,就像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既能入世做事,又能出世養心。這種“閑”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在快與慢之間找到平衡。 - 傳授道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容易讓人迷失方向,而“閑”是對抗焦慮的良藥。學會在忙碌中給自己留出時間,做一些讓心靈放松的事情,如閱讀、散步、品茶,能讓我們在緊張的生活中保持內心的寧靜。 第四句:萬事肯于先處行 - 原文:萬事肯于先處行 - 翻譯:做任何事情都愿意提前規劃 - 心得解析:閑適的生活并不意味著拖延,而是在從容中保持行動力。朱有燉強調“先處行”,即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就像農民春耕秋收,只有提前播種,才能有豐收的喜悅。這種“先處行”是一種智慧,能讓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更加從容。 - 傳授道理:人生需要有計劃,但不必被計劃束縛。提前規劃能讓我們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減少焦慮。同時,也要保持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避免因過度執著而陷入焦慮。 第五句:嫩竹半欹聽夜雨 - 原文:嫩竹半欹聽夜雨 - 翻譯:細嫩的竹子在夜雨中微微傾斜,靜靜聆聽雨聲 - 心得解析:這句詩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柔弱的竹子在風雨中依然保持著優雅的姿態。朱有燉借竹子的形象,表達了在逆境中保持內心平靜的態度。就像竹子雖彎而不折,人在困境中也應學會順應自然,以柔克剛。 - 傳授道理: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風雨,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堅韌。當困難來臨時,不要急于反抗,而是靜下心來,順應形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以柔克剛”的智慧,能讓我們在逆境中保持從容。 第六句:晚云收盡看秋晴 - 原文:晚云收盡看秋晴 - 翻譯:傍晚的烏云散盡,欣賞秋日的晴空 - 心得解析:經歷了風雨,才能更珍惜陽光。朱有燉用“晚云收盡”比喻人生的困境,而“秋晴”則象征著希望和光明。這句詩告訴我們,無論眼前多么黑暗,只要堅持下去,總會迎來光明。 - 傳授道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當我們身處困境時,不要放棄希望,要相信風雨過后必有彩虹。這種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在逆境中保持信心,最終走出困境。 第七句: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 原文: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 翻譯:這兩種清逸的意境有誰能理解?世間的交往應酬之外,別有一番超脫的情懷 - 心得解析:朱有燉在詩的結尾點明了主題——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世俗的紛擾,在物外尋找心靈的寄托。“兩般清意”既指前文的自然之景,也指內心的寧靜與超脫。這種“物外情”是對世俗生活的超越,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 - 傳授道理: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與自己相處,尋找心靈的寄托。可以是閱讀一本好書、欣賞一幅畫作,也可以是在自然中漫步。這些“物外情”能讓我們從世俗的紛擾中解脫出來,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 朱有燉的《靜坐》,看似簡單的八句詩,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它告訴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要學會慢下來,保持內心的平靜;在面對是非榮辱時,要學會看淡,保持豁達的心態;在忙碌中,要學會留白,保持從容的節奏。這些智慧不僅適用于明代的文人雅士,也適用于現代社會的我們。 當我們在喧囂中感到疲憊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首詩,讓朱有燉的智慧引領我們回歸本真,找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END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易經 八卦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