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大將與蔣先云、賀衷寒并稱為“黃埔三杰”, 要知道“杰”之一字自古便是美稱,褒義之情溢于字表。陳賡也確實對得起這一稱號,文可出謀劃策,指點戰局;武可上陣殺敵,力挫敵軍。文武雙全一詞,用在陳賡身上自是再恰當不過。 陳賡的大半生幾乎都獻給了革命和黨,在那個動蕩戰亂的年代里,他帶領士兵打過無數勝仗,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建國之后,陳賡大將擔任的職務卻并不太盡人意。 與其說是職位不高,倒不如說是與眾人所想有些差距。 一、黃埔三杰陳賡 1903年,出生于湖南的陳賡,可說是真真正正的將門之后。 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陳賡了解到革命對當下中國的重要性,這也為他日后之所以會棄筆從戎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1916年,年僅13歲的陳賡毅然選擇了革命之路。參加革命的同時,陳賡也不忘學習文化知識,努力填補自己在知識上的空白和不足。但因為 不滿軍閥主義的所作所為,陳賡最終并沒有在軍隊中長留。 機緣巧合下,陳賡接觸到了毛澤東的思想文化,并被其所深深觸動。在離開軍隊的第二年,也就是 1922年,陳賡毫無猶豫的投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設中。 陳賡更是將學無止境這個詞詮釋的淋漓盡致,廣州進陸軍講武學校學業有成后,陳賡再次考入到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中,陳賡在一眾青年才俊中也是佼佼者的存在, 他也因此與蔣先云和賀衷寒并成為“黃埔三杰”。黃埔軍校畢業后的陳賡,更是將自己生平所學充分運用到戰場作戰中。 八年動蕩的歲月中, 陳賡先后在昔陽縣黃崖底、長生口、長樂村等多地與日軍展開斗爭, 并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給予日軍沉痛的打擊。在與國民黨的戰斗中,陳賡更是勇猛向前,殲敵無數,為革命走向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開心果與鐵漢子 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陳賡和彭雪楓是他最喜歡的兩個知識分子戰士。 陳賡與周恩來的第一次見面頗有戲劇性,當時陳賡正在給同學表演吃面條。周恩來見一群人圍在一起不免湊過去查看,結果就看到了陳賡滑稽的表演,周恩來甚至還夸贊陳賡演得非常好,可以進戲劇班。 除了給周恩來總理留下好印象外, 陳賡與蔣介石之間也是淵源頗深,陳賡更可以說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 蔣介石督戰時,叛軍突然反擊,直逼而來,隨身的人員見狀紛紛跑走,只剩下蔣介石一人孤零零的站著。這時陳賡奔至蔣介石面前,二話不說便背著他快速跑遠。 因為 陳賡在軍校中素來就有“飛毛腿”的稱號, 所以哪怕背著蔣介石也跑的飛快。接著陳賡又化裝成農民模樣,夜行百里給周恩來送去情報,最終援兵趕到救下了蔣介石。也難怪一直有著 “蔣先云的筆,賀衷寒的嘴,快不過陳賡的腿!” 的說法。 只可惜再快的腿也快不過子彈, 陳賡的左腿更是差一點折在敵軍的手中。 南昌起義時,一顆子彈無情的擊中了陳賡的左腿。面對敵人的檢查,陳賡計上心頭,裝死躲過了一劫。也不得不佩服陳賡的膽量和演技,面對敵人近在咫尺仍能不為所動,不露出絲毫破綻。 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傷口又被感染的陳賡,在被送往醫院時已是奄奄一息。 當醫生查看陳賡腿上的傷處時,不免嚇了一跳,隨后給出一個結果,截肢。 聽到要截肢,陳賡自然是不干了,如果真的截肢,那以后自己也就不是什么飛毛腿,更不用說上戰場打仗。 但是如果不進行截肢處理,那只能將傷口處的爛肉剜掉。因為當時的麻醉藥太少,所以每一刀都需要陳賡咬牙忍下。 古有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今有傅連璋為陳賡割肉治腿。 好在最終陳賡的腿保住了,就連見過無數血腥場面的傅連璋也是對他稱贊有加。 陳賡在醫生和護士的精心照料下,腿上的傷口愈合的很快。陳賡在出院時,更是握著傅連璋的手不放,連聲向傅連璋道謝,并表示以后每年為他做壽。根據陳賡的種種事例來看, 他既是一個幽默風趣的開心果,又是一個鐵血錚錚的真男兒, 流血流汗不曾流淚。 三、陳賡待遇引人不滿 陳賡對新中國成立所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無人可以質疑。 建國后,面對美國的挑釁,陳賡又遠赴朝鮮與美國作戰。雖然面對著美國的長槍大炮戰斗起來略有吃力,但好在最終還是取得勝利。 也就是與美國的這次戰爭,讓陳賡看出了兩國之間真正的差距,并 決定要培養一批精通武器研發的專業人才。 哈爾濱工程學院,便是陳賡經過一番考察后所著力建造的學校,這所學校也為中國日后培養了不少的軍事人才。 但也就是這樣一位革命老兵,卻也讓很多人感到可惜和不平。建國后,在對為革命做出貢獻的眾人論功行賞時, 陳賡和徐海東、粟裕等人被封為十大將軍。 大將的頭銜已經很高了,陳賡也確實有這個能力和實力擔任這一軍銜。地位如此高的陳賡,為何還會有人為他抱不平呢? 原來, 與同為大將的其他人比起來,陳賡的哈工大院長一職位似乎就有些不太夠看了。 倒不是有說哈工大院長不好的,而是與粟裕的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徐海東的中央委員的職務來看,差距就顯現出來了,陳賡并沒有擔任高層次的職務。 難道是陳賡得罪了什么人?或者是陳賡后期犯了明顯的錯誤?只能說統統不是。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陳賡的心臟不太好, 國家高層領導人為了顧忌陳賡的身體狀況,所以只給他安排了較為輕松的職務。只是因為外人不太知道內情,這才有了種種猜測。 總結: 一輩子將大部分時間和經歷獻給革命事業的陳賡大將,最終于1961年去世,享年58歲。陳賡將軍的去世,對中國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雖然陳賡已經離開,但他的精神卻在影響著每一代的年輕人。 或許陳賡將軍的離開并沒有遺憾,因為這盛世終于如他所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