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江號稱甜城,因歷史上盛產蔗糖,它也是張大千、喻培倫等人的故鄉,長江的支流“沱江”穿城而過,一江碧水入畫廊,風物獨釀韻流長。其所屬市中區、東興區共有3國保:一崖墓、一寺院、一摩崖,漢至明清,千年篇章。 ![]() ![]() 大蜀有崖墓的縣市非常多,如樂山、三臺、高縣、綿陽、彭山、青神、宜賓、中江、內江、合江、安岳等等,它們共同構成巴蜀崖墓文化帶。順河崖墓群在順河鎮的兩個村子,分布在約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官家統計說有200多個,主要有蠻子山、觀音洞、獅子山和后山等。 ![]() ![]() ![]() ![]() ![]() 小程序定位在觀音洞村,其緊鄰大清流河,紅房子為“目標物”,國保碑就立在下面。這一片,從紅房子過河就有一個崖墓,而紅房子的左山崖、右邊獅子山,及上面的觀音洞就可看見至少十余處崖墓。大小不同,雕刻裝飾繁復簡約不一,是經濟狀況下的差異化。 崖墓流行于東漢,與此還有石館。鬼者,歸也,精氣歸于天,肉體歸于土,都去追求一種雖死猶生的生活場景。生則孝養,死則厚葬,這些觀念的加持,成為集體性的效仿。本地人稱崖墓為“蠻子洞”,合江一帶的人也這么叫,“蠻子”可能是對早期蜀人和巴人的稱謂。觀音洞的崖墓平淡無奇,有大室有小洞,有的竟然是村民們的信仰場所,立有泥偶,丑陋不堪。有的崖墓則雕鑿有臺階、小室、灶臺、燈臺等。 ![]() ![]() ![]() ![]() ![]() ![]() ![]() ![]() ![]() ![]() ![]() 獅子山有一華麗崖墓,空間設計感舒朗,似為家族墓。其分內外室,門口兩側雕有闕樓,象征墓主身份或升仙意象。里面還有一“菏鋤”圖像,外室左開一室,上雕出屋瓦,又雕上下兩龕,上面無裝飾。內室正中為主室,雕有梁、斗栱和門柱,兩壁側室上也雕有瓦當。 獅子山腰處還有一大洞,里面是坐于蓮臺的佛祖,墓穴里置佛不足為奇,新鄉潞簡王次妃的墓即是。洞口上面有漢代隸書題記,這非常難得,右側能看清“初平二年□月□日作……”等字,左側為“延熹三年□月廿□日陳夫人辛苦了”,字跡大寫意灑脫不拘,兩年號相差約20年。“辛苦了”是一句感謝語,是夫對妻、子對母愛的隱形契約轉輸,也是情感外化的表達。 ![]() ![]() ![]() ![]() ![]() ![]() ![]() ![]() ![]() ![]() ![]() ![]() ![]() ![]() 內江圣水寺在沱江邊,號稱“中川第一禪林”,此言不虛。第一次來的時候是1999年“五一”,20多年過去了,現在它的門票還是1塊。 圣水寺規模宏大,明末清初遭兵燹,現存建構多為清康熙、雍正年間復建和擴修的。大廟坐北朝南,分東、西、中三院。東院有中軸線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萬佛圓覺樓、摩崖題刻,兩側有三大士殿、五觀堂、禪堂等。大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藏經樓前的兩個經幢,底座為宋代舊物,圓覺樓重檐三滴水,是這廟里最高大的建筑。 ![]() ![]() ![]() ![]() ![]() ![]() ![]() ![]() ![]() ![]() 摩崖題刻洞里有渾濁不堪的“靈泉”,廟名“圣水”即指它。崖壁上有造像和題記,有“一佛二菩薩”“二佛”“千手觀音”等圖像,大多毀壞。而題記大字尚可辨讀,小字模糊不堪。 ![]() ![]() ![]() ![]() ![]() ![]() ![]() ![]() ![]() ![]() ![]() ![]() ![]() 中院有財神殿、地藏殿、西方三圣殿、玉佛殿、地藏洞、藥師殿、摩崖造像等,東路建筑最少,有居士殿、講經堂和觀音殿等。摩崖造像偏隅東北角,多被游客忽略,它算是圣水寺的精華,外觀被木構所罩,有造像、碑碣和題刻。 ![]() ![]() ![]() ![]() ![]() ![]() ![]() ![]() ![]() ![]() ![]() ![]() 造像以佛教題材為核心,有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經變、毗沙門天王、地藏等,以及道教龕、供養人龕和摩崖碑。龕窟都不大,多為1米見方,藥師龕等最大。風格多為唐宋,也有晚期的明清造像,綿延千年。 ![]() ![]() ![]() ![]() ![]() ![]() ![]() ![]() ![]() ![]() ![]() ![]() ![]() 百子蓮,石蒜科,百子蓮屬 ![]() ![]() ![]() 翔龍山摩崖造像就在市區,免費開放,造像布列的山腰百米長的崖壁上,大致分三塊,臺級上來,千手觀音居C位,左右開有大小龕,中間區域是以阿彌陀佛為核心的,最后龍池即摩崖題刻。整個翔龍山約有80多龕,為唐至清遺存。 千手千眼觀音坐像為晚唐制造,是翔龍山最大的一龕,但頭像等明顯有后世修補的痕跡。觀音高約6米,頭戴花冠,雙手合十,瓔珞自垂,大手佩有環鐲,多有損壞,但可見執有拂塵、金剛杵、蓮花等,身背后扇形分布有5層“千手”。觀音本無相,非男非女,早期為美男,唐以降女性化。密宗興起,觀音六道眾生,有6種變化身,如千手、十一面、準提、如意輪等。 ![]() ![]() ![]() ![]() ![]() ![]() ![]() ![]() ![]() 觀音龕的左右大大小小開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如意輪觀音、毗沙門天王、地藏、供養人,及道家、牽馬等題材,或完整或破壞或風化,程度不一。 ![]() ![]() ![]() ![]() ![]() ![]() ![]() ![]() ![]() ![]() ![]() 阿彌陀佛造像也是晚唐,主佛坐于須彌座上,高約3米,內穿僧祇支,外衣袈裟衣紋流暢,一手撫膝,一手上舉,雙腳踩于蓮花上,兩側雕為弟子。旁邊有一拓得黑乎乎的摩崖碑,為民國十年(1921年)重刻的張大千書丹明代趙貞吉的詩。 ![]() ![]() ![]() ![]() ![]() ![]() 西方凈土變也是大龕,為唐至宋造像,其分上下兩層,上為天宮樓閣,屋檐下為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西方三圣”老師,下層密密麻麻刻有穿長袍籠袖拱手的群像及童子、塔等,龕的左右有十六觀圖像,是西方凈土修行過程中的十六個觀想場景。 ![]() ![]() ![]() ![]() ![]() ![]() 龍池就一水泡子,都是游賞翔龍山有感而發的題刻,似乎都是晚期的,只一個有落款“中華民國十一年”,真草隸篆,或詩或文,來打卡的有休閑的、有避匪的,但都不白來,總得弄幾把刷子來抒寫胸臆。 ![]() ![]() ![]() ![]() ![]() ![]() ![]() ![]() ![]() ![]() 三元塔在沱江右岸的山上,景區挺大,需盤旋上山拍塔,好在為低山矮丘。其為風水塔,取科舉制度考試中“三元”之意,提振文風,官運亨通。周身涂白,也為“內江白塔”,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 磚塔八面十層,樓閣式,高約62米,正面開有拱券門,每上都有石匾“三 “天開文運”“氣凌霄云”“育賢”等等,其余各面各層均為圓窗,檐下有仿木斗栱、菱牙子等,里面有臺階,可盤旋登塔。■ ![]() ![]() ![]() ![]() ![]() ![]() ![]() ![]() 蒲桃,桃金娘科,蒲桃屬。可食,蓮霧和它同科同屬。 ![]() 花葉艷山姜,姜科,山姜屬 ![]() 水鬼蕉,石蒜科,水鬼蕉屬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 與同好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