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天天完成了期中考試,這次他終于實現了小目標——年級第一。在此之前的月考,他是年級第二。上學期的期末成績是年級第三。 我和天天媽從沒有給他設立過學習目標,但是老師在每次考試后都會要求孩子們進行總結和反思,還包括下次考試的目標。我反感學校這種 “步步緊逼”的做法,但是事世如此,我能奈何?為此我經常跟天天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學習狀態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就像馬拉松,一時領先固然可喜,但是持續精進不掉速才更可貴。 話雖如此,但是誰不受被眼前的事實左右呢?這次考試成績出來后,有兩門成績有誤判之嫌,多扣了幾分,天天很是忿忿不平地找老師理論,想要把錯判的分數要回來,結果未能如愿,好在老師們承認評分確有不當,令他稍有安慰,但他仍擔心因此不能達成目標。他說這次是最佳實現目標的時機,在上次月考后,他給自己各科都設定了一個目標成績。我和天天媽都說他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了,但是他堅持不動搖,覺得可以實現。 孩子對自己高要求,好不好?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家長更應該關注不好的一面,盡量幫助孩子把其副作用降到最低。自古有語,剛則易斷。當下學校排名論序已經堂而皇之、蔚然成風,甚至有學校根據每次考試成績高低來排學習的座位前后,而家長們早已經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種不講“斯文”的教育環境必然讓孩子容易患得患失,考得好是理所當然,考得不好的話就理該“反思與反省”。 管教是他們的,但是孩子是我們的;他們只對成績負責,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孩子的身心健康負責(不是吐糟老師,如此機制下老師也無力)。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被大大地透支,我們應該想辦法給孩子開源節流,而不要雪上加霜。有些家長只是口頭同情孩子,心里眼里盯著的還是成績,而且即便知道卻難做到。且不說能力,懶惰的家長就著實不少。 我并非站著說話不腰疼,實際上我不僅經常腰疼,還經常為孩子們心疼,很多次我捫心自問,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是正確的嗎?!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現在的我覺得每一個父母和想要成為父母的人都應該認真思索——我們要做怎樣的父母和培養怎樣的孩子?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是么? 平心而論,如果天天的成績不夠好,我肯定會焦慮,甚至比他人尤甚。其實我很欽佩那些淡定的老父親老母親們,只有堅定的愛才能支撐起淡定的心,當然這份堅定一定是由來已久,甚或是祖傳的。但是,我又有幾分確信種瓜得瓜,我們在家庭教育方面自詡不錯,所以大概率孩子不會太差。 好,并不完全在于天天的學習成績,好成績固然好,比這個更好的是他在學習之余的生活還算是豐富多彩和健康有益,比如說熱愛運動——跑步、羽毛球、足球、籃球這些運動他都樂此不疲,經常約同學一起打球,這讓他周末的“朋友圈”活躍起來,而他從來都是一呼就應。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交朋識友是非常重要的一堂人生課,而且這堂課如果錯過了是無法補課的。我不止一次慶幸在初中擇校時沒有選擇名校,將他置身如圈養一般的牢籠之中。現在這樣朝夕相處的生活,毫無疑問于他有益,于我們也是人生彌足珍貴的時光。 在讓孩子玩這件事情上,尤其是戶外運動,我一直持多多益善的態度,所以從來沒有反對他和同學出去玩。從小學到初中,天天玩得好的同學中都有一些成績不好的孩子,這個在我看來從來都不是問題,也不認為他的成績會受此影響,相反我認為在一些“貪玩”的孩子身上他會獲益良多,但對于品性不好的孩子,我會提醒他保持距離。 當我在想該不該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時,我也暗自慶幸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算是比較省心了,慶幸孩子給了我們許多欣慰——也許這就是養育孩子的意義吧。沒有無緣無故的省心,省心的背后是用心,不只是用心還要用對心思。這個心思里有你的愛,你的智慧,你的品性,你的勇氣——,你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的,就是你的整個人生。 有好時光,也有壞時光,但未來總是充滿希望,年少跳躍的心總是向著陽光。——這句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兒童文學《兔子坡》封面上一段話。無論被我們視為好時代還是壞時代的現在,父母都應該努力成為孩子最初的美好時代——這是身為父母能夠把握的和始終都應堅守的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