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分類及特點 | | 類型 | 藥物 | 與受體親和力 | 抗炎強度 | 糖代謝 | 水鹽代謝 | 等效劑量/mg | 血漿半衰期/min | 生物半衰期/h | HPA軸抑制時間/d | 短效類 | 可的松 | 0.01 | 0.8 | 0.8 | 0.8 | 25.00 | 30 | 8~12 | 1.25~1.5 | 氫化可的松 | 1.00 | 1.0 | 1.0 | 1.0 | 20.00 | 90 | 8~12 | 1.25~1.5 | 中效類 | 潑尼松 | 0.05 | 3.5 | 4.0 | 0.8 | 5.00 | 60 | 12~36 | 1.25~1.5 | 潑尼松龍 | 2.20 | 4.0 | 4.0 | 0.8 | 5.00 | 200 | 12~36 | 1.25~1.5 | 甲潑尼龍 | 11.90 | 5.0 | 5.0 | 0.5 | 4.00 | 180 | 12~36 | 1.25~1.5 | 曲安西龍 | 1.90 | 5.0 | 5.0 | 0 | 4.00 | >200 | 12~36 | | 長效類 | 地塞米松 | 7.10 | 30.0 | 20.0~30.0 | 0 | 0.75 | 3-6 | 36~54 | 2.75 | 倍他米松 | 5.40 | 25.0~35.0 | 25.0~30.0 | 0 | 0.60 | 3-6 | 36~54 | 3.25 |
|
|
|
|
|
|
|
|
|
|
|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主要為皮質醇。它不僅具有調節(jié)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的功能,還具有抗炎、抑制免疫、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臨床各系統(tǒng)疾病中被廣泛使用。 根據(jù)給藥途徑的不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主要分為外用、口服和注射3種。在皮膚病領域,很多人把外用糖皮質激素當成了萬能藥,覺得外用就能避免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因而稍有不適,就選用含有激素的外涂藥物,最后卻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以下 5 點來安全有效地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哪些皮膚疾病可外用糖皮質激素? 銀屑病、濕疹、非感染性皮炎、紅皮病、天皰瘡、白癜風、斑禿、皮膚血管炎等疾病可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由細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皮膚感染性疾病,如痤瘡、皮膚潰瘍、酒渣鼻、手足癬、帶狀皰疹等疾病屬于相對禁忌,需要皮膚專科醫(yī)師進行充分地評估,權衡利弊后再使用。 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怎么分類? 目前臨床上主要依據(jù)血管收縮試驗,將外用糖皮質激素按照作用強度進行分級,比較常用的是四級分類方法,包括超強效、強效、中效和弱效外用糖皮質激素 4 類,作用強度越高,起效越快,但不良反應也會越嚴重。 此外,同一種激素,不同的濃度和劑型都會影響其療效強度,臨床使用時需要注意區(qū)分。不同強度的常見代表藥物如下表所示。 常用外用糖皮質激素作用強度分類 如何選擇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 選擇合適療效強度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皮炎類型、發(fā)病部位、受損范圍等多種因素。 1.年齡 大部分外用糖皮質激素說明書沒有明確提出年齡限制,臨床上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 4 點: ① 嬰幼兒的尿布區(qū)域不能使用軟膏。 ② 12 歲以下兒童盡量不要使用超強效、強效的外用糖皮質激素藥。 ③ 老年人、嬰幼兒一般選擇弱效激素。 ④ 妊娠期女性慎用激素類藥物,尤其在妊娠早期需要避免使用含氟的激素類藥物。 2.皮炎類型 ① 重度、肥厚性皮損選用超強效、強效類外用糖皮質激素。 ② 輕中度皮損選用中效、弱效類外用糖皮質激素。 3.發(fā)病部位 人體不同的部位皮膚厚度不一樣,而皮膚的厚薄會影響藥物的滲透,對于激素的吸收率也會有差異。像面部、會陰部、乳部及褶皺部位的皮膚相對薄嫩,糖皮質激素在這些部位有高滲透性和吸收率,所以這些部位的皮損應盡量選擇弱效外用糖皮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