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522字,預計閱讀時間為4分鐘 說起日本明治維新的西鄉隆盛,他的座右銘“敬天愛人”那可是響當當的。他的理想也很高大上,治理國家得跟天道似的,一點私心都不能有。這家伙,不求名不求利,連命都不要,一門心思利他無我,簡直就是個活菩薩。 西鄉隆盛,日本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稱“維新三杰” 想當年,跟德川軍干的“戊辰戰爭”,西鄉那是帶著明治新政府軍一路開掛,贏到飛起。后來,在明治新政府里,他那是核心中的核心,廢藩置縣、地租改革、學制改革,一頓操作猛如虎,給近代日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勝海舟都夸他:“西鄉這家伙,膽識、誠意,我拍馬都趕不上!” 但你知道嗎?西鄉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東京上野公園里的那尊西鄉雕像,穿著浴衣,牽著狗,看著挺悠閑。但這是西鄉死后20年才立的,揭幕的時候,他老婆就說:“我老公可不是這樣的。”你再瞅瞅明治10年的瓦版畫,西鄉那是軍裝加身,大胡子拉碴,跟上野公園的銅像完全是兩個畫風。 西鄉不平于士族之遭遇,盼望天皇早日親政。一向講究名正言順的他最終倉促起兵,含恨身亡。 其實啊,西鄉的那些肖像畫,基本都沒經過他本人同意。為啥?據說是因為他怕暗殺,不敢露臉。不過發現的一幅畫,可能跟西鄉的真容挺接近,短發小平頭,沒胡子,眼神犀利,整個一神秘男子。 那么,西鄉為啥把“敬天愛人”當座右銘呢?這事兒得從他小時候說起。1827年,西鄉出生在薩摩藩一個窮武士家里,排行老大,從小文武雙全。12歲那年,他為了幫小伙伴,跟人打架,右手臂都受傷了,從此專心讀書。 西鄉隆盛,倒幕運動的中堅者,明治政府的大功臣,征韓論的主張者,近代軍國主義思想者之一。 17歲開始在藩里工作,收年貢啥的。他看到農民繳不起高額年貢,心疼得不行,把自己的俸祿都分出去了,還多次上書建議減輕負擔。這事兒被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知道了,覺得他是個人才,提拔他做了秘書。 但西鄉年輕時候可不怎么招人喜歡,他太直了,啥都敢說,無所畏懼。不過齊彬覺得他能駕馭得住。后來美國佩里的黑船來了,要求開國,齊彬帶著西鄉去了江戶。在江戶,西鄉結識了不少大佬,磨練了交際手腕。齊彬夸他是成事的大器,島津家的寶貝。 可惜齊彬沒多久就病逝了,西鄉想殉死,但被朋友月照和尚勸住了。月照說:“你繼承齊彬大人的志向,他才會更高興。”后來月照被捕,西鄉帶著他逃亡薩摩,結果兩人還是沒能逃脫,決定投海自殺。有人說是西鄉殺了月照保全自己,但真相誰知道呢?月照死了,西鄉茍活,心里五味雜陳。 之后,西鄉被薩摩藩流放到沖永良部島,跟島上女子愛加那結婚生子。在島上,他參悟禪機,凝練出了“敬天愛人”的思想。西鄉在那種環境下都能活下來,還整出這么高大上的理念,真是個奇人。 但提出“敬天愛人”的西鄉,后來卻干了跟這理念背道而馳的事兒。他不顧反對,決心武力討伐德川幕府。為啥呢?原來在他被流放期間,薩摩藩和長州藩開國了,幕府還死守著不放權,倒幕呼聲高漲。 37歲的西鄉回來后,成了薩摩軍的領袖,一心倒幕。后來跟長州藩聯合,成立薩長同盟,以朝廷的名義發起倒幕運動。結果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突然宣布大政奉還,把政權還給朝廷,薩長只能作罷。但西鄉不甘心啊,他讓下屬在江戶制造混亂,放火、掠奪、殺人,就想找個開戰的借口。 1868年,新政府和舊幕府軍的戊辰戰爭開打了。第一場戰役鳥羽伏見之戰,新政府軍請出錦御旗,德川慶喜一看,知道自己成了“朝敵”,喪失戰意,逃亡江戶。新政府軍趁機直逼江戶,西鄉讓相樂總三當先鋒,每到一處就散布年貢減半的消息,想拉攏民心。 結果新政府中途變卦,覺得年貢減半財政會垮,就給相樂等人扣上“偽官軍”的帽子,處死了。相樂遵守西鄉的命令,卻落得這個下場,西鄉也得負點責任。 西鄉是軍人,不僅懂打仗,還懂謀略。江戶總攻前一天,他跟勝海舟會面,兩人相見恨晚。后來江戶無血開城,勝海舟說:“西鄉一句話,救了江戶百萬人的命,德川一族也免于滅亡。”之后還有會津若松城之戰、箱館五稜郭之戰,戊辰戰爭就這么結束了。 西鄉打完仗后,沒加入明治新政府,回老家薩摩了。但他發現新政府腐敗得不行,薩摩、長州出身的人被優待,濫用權力,還搞派系斗爭。百姓起義不斷,新政府沒辦法,又把西鄉請出來了。西鄉一看這局勢,果斷出手,把政府送的豪宅改成學生宿舍,自己過著樸素生活。 新政府最大的任務是確立中央集權體制,推行“廢藩置縣”政策。西鄉和薩摩的好友大久保利通、長州的木戶孝允一起商量對策,組織軍隊,對反對的人武力脅迫。最終成功推行了政策。 后來大久保利通他們去西方考察了,西鄉留守國內,趁機搞了一堆改革:地租改革、征兵令、學制發布、采用太陽歷、禁止買賣人口、農民自由擇業、廢除女性進神社寺廟的禁令,這些政策都推進了日本的近代化。 1871年,日本使節團遠赴歐洲和美國,尋求近代化經驗。 但西鄉還有個問題要解決,就是跟朝鮮的外交恢復。雖然兩國在江戶時代有交流,但日本開國后跟朝鮮斷交了。國內有人想武力解決,就是所謂的“征韓論”。 西鄉其實是反對武力的,他打算自己去朝鮮交涉,但巖倉使節團歸國后反對,說西鄉去會被殺,日本沒余力應對戰爭。有人認為這是怕西鄉立功。 《鹿兒島暴徒出陣圖》 西鄉放棄了出訪朝鮮的念頭,回老家了。本想著跟第三任妻子阿絲和孩子們安穩度日,結果又發動了西南戰爭,最后戰敗自殺。為啥呢?原來他回鹿兒島后,一起離開政府的江藤新平發動了佐賀之亂,得到了對新政府不滿的士族支持。明治政府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些不滿的士族,西鄉就創設了“私學校”,培養能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士兵。 后來九州地區接連發生叛亂,明治政府更警惕西鄉了。越來越多的不滿士族聚集到私學校,分校多達130多所。新政府擔心西鄉有企圖,就在西鄉身邊安插了眼線。結果學生們得知暗殺西鄉的計劃,還襲擊了陸軍的軍火庫。西鄉大驚,趕緊召集學生商量對策,但他們提議舉兵,西鄉無奈只能跟著干。 于是,1877年,50歲的西鄉發動了西南戰爭。但他卻選擇進攻熊本城,而且兵力懸殊,根本贏不了。有人說西鄉根本就不想打,或者不想贏,但他深感引發戰爭的責任,認為只能以性命了結。最終,熊本城沒攻下,西鄉軍返回鹿兒島固守。9月24日,西鄉決意下山總攻,結果大腿中彈,隨后自殺,享年50歲。 西鄉尊奉古道,受人愛戴,但也因此毀滅。他的精神成了楷模,人生卻變得神秘,留下傳說,成了日本人的精神支柱。明治天皇特別喜歡他,兩人經常結伴旅行。據說相撲比賽中,第一次戰勝明治天皇的也是西鄉。 他從來不說阿諛奉承的話,正是這種性格,讓他跟明治天皇成了交心好友。西南戰爭后,西鄉背上了逆賊的污名,但明治天皇在他死后12年,頒布日本國憲的同時大赦天下,為西鄉洗去了污名,然后在上野公園建立了西鄉隆盛銅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