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赤交角 · 定義:地球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26′。 · 影響: ·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內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當太陽直射點最靠近北回歸線時是夏至,北半球白晝最長;最靠近南回歸線時是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 · 五帶劃分: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地球表面被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回歸線和極圈的度數,進而影響五帶的范圍。 二、北極星、地軸 · 北極星: · 位置:北極星位于北天極附近,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距離北天極很近。在北半球,北極星幾乎始終處于天空的正北方向,因此可以用于確定方向。 · 與地軸的關系:地球的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所以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對固定。當地球自轉時,北極星看起來幾乎不動,其他恒星則圍繞北極星做圓周運動。 · 地軸: · 定義:地球自轉的軸線,它是一個假想的軸,從地球的北極點到南極點。 · 傾斜與地理意義: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約為66°34′。地軸的傾斜是產生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等地理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太陽直射點 · 定義: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點。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會隨著地球公轉而發生變化。 · 移動規律:在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冬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 四、南北回歸線、赤道、極圈 · 南北回歸線: · 定義: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最北界線,緯度約為23°26′N;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的最南界線,緯度約為23°26′S。 · 地理意義: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回歸線以內的地區一年內有兩次太陽直射,屬于熱帶;回歸線以外的地區沒有太陽直射。 · 赤道: · 定義:地球表面緯度為0°的緯線,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將地球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 · 地理意義:赤道地區全年晝夜平分,是地球上最熱的地區之一。赤道是地球上緯度的起算線,也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 · 極圈: · 定義:北極圈是北緯66°34′的緯線,南極圈是南緯66°34′的緯線。 · 地理意義: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極圈以內的地區會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即在一段時間內太陽始終不落或始終不升。 五、橢圓 · 在地球運動中的體現: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與太陽的距離會發生變化,近日點(地球離太陽最近的點)大約在1月初,遠日點(地球離太陽最遠的點)大約在7月初。這種距離的變化會導致地球在公轉過程中速度的變化,地球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慢。 六、自西向東方向 · 地球自轉方向:地球自轉是從西向東的。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的周期是一天(24小時),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地方時差、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等地理現象。 七、周期 · 地球自轉周期:約24小時,即一天。它決定了晝夜交替的周期。 · 地球公轉周期:約365.25天,即一年。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五帶劃分、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地理現象。 八、正午高度角 · 定義:太陽在正午時(當地地方時12點)的高度角,即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 · 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隨著緯度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夏至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冬至時最小;在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冬至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夏至時最小;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中有兩次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太陽直射時)。 九、經緯線、本初子午線、日期變更線 · 經緯線: ·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也叫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各條經線的長度相等。經度是經線的度數,以本初子午線為0°,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各180°。 · 緯線:環繞地球儀一周并與赤道平行的圓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的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緯度是緯線的度數,以赤道為0°,向北為北緯,向南為南緯,各90°。 · 本初子午線: · 定義: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 · 地理意義: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算線,也是東西經度的分界線。它在地理坐標系統中起著重要的基準作用。 · 日期變更線: · 定義:大致沿180°經線南北延伸的線。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并把這條經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 地理意義:當人們從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時,日期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時,日期減一天。但實際的日界線并不是完全沿著180°經線,而是有彎曲,主要是為了照顧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行政管轄范圍的完整。 十、晝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線 · 晝半球和夜半球: · 定義: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叫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 變化規律:隨著地球的自轉,晝半球和夜半球交替。在春分和秋分時,晝夜半球的范圍幾乎相等;在夏至和冬至時,晝夜半球的范圍差異最大。 · 晨昏線: · 定義: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晨線是黑夜進入白天的線,即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線;昏線是白天進入黑夜的線,即太陽在地平線落下的線。 · 特點:晨昏線是一個大圓,始終平分地球。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與經線的夾角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在春分和秋分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在夏至和冬至時,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最大。 十一、晝弧和夜弧(冬至與夏至晝夜長短,春分與秋分經線重合) · 晝弧和夜弧: · 定義:晝弧是指晨昏線與緯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劣弧,表示該緯線上白晝的范圍;夜弧是指晨昏線與緯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優弧,表示該緯線上黑夜的范圍。 · 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在赤道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