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講到《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涉及到飲食文化中地域差異,其中提到因為氣候差異導致南米北面時,解釋道面食容易烹煮,需要配菜少,可以單吃,加之北方受游牧文化影響比較粗獷,所以菜都比較豪放,甚至買菜都是買一堆,買來一鍋大亂燉,而南方吃米飯,則需要配菜才能下咽,南方可以一年三熟或者兩熟,菜品多,搭配多,所以南方菜系比較精致,八大菜系中也是北一南七。” ![]() 01 — 寫在前面 提及菜名時延伸到了中國的外來農作物,故此篇做一個細致的論述。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自古我們馴化出了粟(小米)、黍(黍子),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水稻。而南米北面中的小麥,則是由中東地區馴化再傳入中國,從而替代掉北方的粟成為主糧。 中國歷史上引入的外來農作物種類繁多,像我們平時常見的名字中帶“洋”“番”“胡”的蔬菜水果基本上都是國外傳入,其名字也暗含了地理來源、文化認知、語言習慣等多重因素。并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傳入渠道和方向有差異,同一種農作物名字還有差別,比如地蛋,洋芋,土豆,馬鈴薯都是同樣一種農作物,這些名稱不僅是語言符號,更是文明交流的見證。 以下就命名規律、文化邏輯及典型例證展開論述。 — 農作物名稱所代表的時代與來源 由于歷史文化變遷和進化,古人對外來農作物的命名就呈現出了明顯的時代特征,名稱前綴中的“胡”“番”“洋”就是不同歷史階段的產物,而自古以來我們中原文明都是以華夏正統自居,所以我們對周邊的少數民族的叫法都是帶有一定歧視含義的,如南蠻、北夷、東狄、西戎等。 而胡是北方和西域的少數民族,比如在《長安十二時辰》里面的東西市,西市里面住的少數民族被統稱為胡人。所以以“胡”開頭的農作物(兩漢至隋唐),就是經陸上絲綢之路從西北方向傳入的,比如胡豆、胡椒、胡蘿卜等等,也有很過改過名字了,比如胡蒜(大蒜)、胡麻(芝麻)、胡桃(核桃)、胡瓜(黃瓜)這些也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引入的。 ![]() 而“番”字,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時代,因為宋元以后,海上貿易興起,南方沿海港口對外貿易發達,使得部分外來農作物通過往來于東南亞的“番舶”(外國商船)傳入到閩粵地區,閩南人把外國人稱為“番人”,故以“番”命名,比如番薯(甘薯)、番茄等等。 ![]() 關于番薯傳入中國還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番薯最先傳入的是東南亞,當時這片被西班牙殖民,開發成種植園,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可可,熱帶水果什么的,用于種糧食的耕地很少,為了養活勞工,就大規模推廣從南美洲帶來的番薯,由于番薯產量高,西班牙人將其視為戰略物資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帶走,當時是陳振龍冒死帶回一根藤蔓,由于這種植物生長繁殖速度極快,且耐旱易種,葉、根莖都能吃,畝產更是高達上千斤,成為當時災害饑荒年代的“救命糧”,后續再由福建人傳遍全國。 ![]() “洋”字則出現較晚,是清朝中后期經歷鴉片戰爭被強迫打開國門后,對西方殖民者的稱呼,也反映了其代表的歐洲背景。比如洋芋(馬鈴薯)、洋白菜(卷心菜)、洋蔥等等。 ![]() —
除上述時代標簽外,農作物名稱還受以下因素影響: 1.地理方位與傳播的路徑,比如西瓜是唐代自西域傳入,因來自西方而得名。而南瓜原產自美洲,是明代歐洲人帶來的,所以最開始還叫“番瓜”,因為莖粗葉肥,需要更多的水熱條件,所以主要種在南方,就叫南瓜了。 2.形態特征與聯想 剛才講洋芋是清以后才傳入中國,我們國人看塊莖形似馬鈴鐺,就給了他另一個名稱“馬鈴薯”,又因長得像豆子,但是從土里挖出來的,所以又叫土豆。而華北地區因其是高淀粉作物,跟山藥類似,長得又圓,就成為山藥蛋。 而冬瓜不是冬季成熟,是因為可以存著過冬,作為儲備蔬菜才叫冬瓜。 3.音譯與避諱 像葡萄、石榴本來也是外來的,但是名字是直接來自于音譯。前文講的黃瓜,是唐代為避“胡”字政治敏感而更名,反映的是文化禁忌對語言的影響。 — 名稱多樣性:傳播路徑與地方文化 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區名稱差異顯著,折射出多路徑傳播與方言文化的融合,比如番薯,在閩粵稱“番薯”,華北稱“山芋”,西南稱“紅苕”,北方因顏色差異有“白薯”“紅薯”等名,體現地域認知差異。 — 名稱多樣性:傳播路徑與地方文化命名背后的歷史意義 1.農業革命與社會變遷 高產作物(如玉米、番薯)的引入推動明清人口增長,緩解因天災人禍導致的糧食危機,間接促進了區域城市化。 2.文化融合與語言創新 名稱演變也記錄了中外交流的歷史,“胡”“番”“洋”的歷史階段,也映射出世界從陸權到海權、從朝貢體系到全球貿易的轉變。 最后來看,中國外來農作物的命名既是地域文化的體現,也是一部記錄歷史的中外文明交流史。從“胡瓜”到“番茄”,從“番薯”到“洋芋”,名稱背后是地理大發現、技術傳播與語言文化的交織。這些名稱不僅是農業史的注腳,更是中國開放與包容的象征。正如歐陽良宜所言:“古代中國文明的發展得益于各種外部輸入的資源”,而農作物的名稱恰是這一過程的生動注解。 ![]() 當然,我們生活中其實并不是所有外來農作物都帶有特定的稱謂,他們大部分早已融入進我們的生活,比如大蒜,香菜,豌豆,菠菜,花生等等,甚至我們都認為這是我們土生土長的作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