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及民國,紫砂陶刻市場一度繁榮,這個時期的刻繪,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工藝精湛,題材多樣,涉及花鳥、人物、山水、草蟲等各方面,集中體現了東方文化的格調和氣韻。 二是刻繪的器型也十分多樣,既有實用器,也有觀賞器,如花盆、香筒、茶壺、賞瓶、陶板等。 三是陶刻審美文人化,文人畫的審美情趣影響和促進了刻繪藝術的發展,同時詩書畫印四要素成為了刻繪藝術的衡量標準。 下面,摘取這個時期的陶刻典型,和大家一起直觀的感受一下當時文人審美的要素和陶刻工藝的要點。 ![]() 在狀物肖形的準確精當上,還是著色賦彩的妍麗鮮活上,以及形象的組織安排和作品的整體效果上,都表現出讓人嘆服的造詣和慧心。 ![]() 款識:賓如(刻款) 器身正面由賓如刻繪高士出游圖,構圖飽滿,層次分明。另一面以行書題詩詞,筆意灑脫。 賓如,清末民國陶刻家,其刻繪風格與南林相類,刀法嫻熟,刻繪生動。 ![]() 清末民國 福亨款段泥磚方壺 款識:福亨(蓋款);福亨真記(底款) 壺身一面鐫有“飲之清心,掃石品題。辛酉冬月”,字體隨性灑脫,一面作畫,點、線呈現層次分明的虛實之感。 福亨,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陶人,工于制壺,佚姓。擅搏方器,制技嚴謹,雍容有度。見有“福亨真記”作坊款記。 ![]() 民國 任淦庭、跂陶刻金鼎商標款紫泥粉漿山水獸耳賞瓶 款識:金鼎商標(底款);干庭、跂陶氏(刻款) 瓶身兩面分別刻繪金石銘文及山水圖。“山靜似太古”出自宋人唐庚所作 ![]() 民國 段泥六方刻字賞瓶 每片上刻詩句和花鳥,工而見雅,艷而不俗,既不乖于物象,又妙契自然。 ![]() 清宣統 何士芬刻竹菊雙清黃泥花盆 四面刻紋飾,竹石圖,瘦石嶙峋,修竹疏朗;菊石圖,花葉舒展,金甲迎風;另兩面分別有“艷態幽姿”及“麗影酡顏”之題句,詩情畫意,相得益彰。“辛亥春日 士芬”為詩句后紀年及作者款識,可知是何士芬在滿清尾年之作。 何士芬為清末民初知名紫砂雕刻藝人,作品雕琢精細,鮮有傳世。 ![]() 民國 蔣榮熙刻花卉詩文六方仿古紫砂花盆 六面均有刻繪,內容有詩文、蘭花及松樹等。 銘文:1.枯枝楓葉靜掩門,臥看霜雁碧天痕。巖如氏并作。 巖如,本名蔣永西(1900~1957)又做蔣榮熙,藝名巖如、石生、聚蓮老人,宜興蜀山人。為民國時期宜興著名鐫刻藝人,常在制陶名家作品上刻字作畫。 ![]() 民國 六方獅耳瓶 周身刻繪以竹葉,山水,文字,瓦當等圖案。判斷應為民國時期之外銷精品。 ![]() 民國 潛陶刻繪花鳥書法獸耳四方尊 瓶身雙面刻繪,正面刻花鳥并署“仿新羅畫意,潛陶作”,背面刻行書節錄《與蕭臨川書》“若使宏農書疏,脫還鄴下;河南口占,儻歸鄉里;必遲青泥之封,且觀《朱明》之詩。白云在天,蒼波無極,瞻之歧路,眷慨良深。愛護波潮,敬勖光采。” 潛陶即上文吳漢文之別署。 ![]() 民國 任淦庭、跂陶刻金鼎商標款紫泥粉漿賞瓶 款識:金鼎商標(底款);任,干庭,跂陶(刻款) 四面皆有刻繪裝飾,其中主要的兩面,一面由陶刻大師任淦庭以徐青藤筆法,繪刻花卉和平鴿圖案,并五彩泥料裝飾,配色高雅,體現了作者祈愿和平的美好期許;一面由另一位民國陶刻大師吳漢文臨刻西漢《五鳳刻石》(《魯孝王刻石》),文雅肅穆。 ![]() 民國 任淦庭刻紫泥粉漿圓盆 款識:干庭,任(刻款) 盆身外壁滿刻裝飾,一面由民國陶刻大師任淦庭刻喜鵲報春圖并落款作銘,畫面生動,色彩艷麗,寓意吉祥。另一面以隸書題刻詩句一首,皆以“春”為主題,與畫面相互呼應。器表包漿瑩潤,古樸厚重。 ![]() 民國 若泉道人刻倚樹老人圖花盆 這件倚樹老人花盆盆身刻人物倚于松樹之側,以刀代筆,內秀典雅,清新自然;另一側刻有仿古青銅器銘文:“尊彝作寶萬年子孫永用”,落款為若泉道人仿古刻,吟有“任”字印章。 ![]() 民國 無款 刻繪駿馬圖帽筒 (一對) 用刀精謹,著色均細,造型準確,傳神也較為俊發,做到了豐肥而不臃腫,寫實而不板滯,雖工細但又不失英姿。 ![]() 民國 “星辰”款段泥刻山水東坡提梁壺 壺身兩側作書畫裝飾,一面線刻山水,另一側篆題兩字“珠圓”,并署“懷珠招涼從,壺公以相祥。鐵畫軒主人篆并刻之”。 ![]() 民國·毛順興陶廠出品任淦庭、蔣石生刻紫泥粉漿花盆 款識:缶石老人(刻款);毛順興(刻款);蔣石生刻(刻款) 此盆刻繪內容頗豐,一面由任淦庭師兄蔣石生刻銘題詩,另一面由任淦庭刻秋深讀書圖:只見一老者正坐畫面中央開卷細讀,兩孩童手握書卷一旁討論,人物表情、衣紋刻畫細致入微,加之周邊蕉葉,石臺,翠竹點綴,展現出一片靜謐、祥和的景象。刻繪老道,屬任淦庭精品之作。 蔣石生,原名蔣榮熙,號石生,宜興人。是著名的陶刻家任淦庭的師兄,早期受聘吳德盛陶器廠。1937年抗戰爆發,宜興窯廠一片蕭條。至1943年受聘于毛順興陶器廠,是一位活躍于民國時期的著名陶刻家,對紫砂陶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清代 諸葛勛制紫砂雙耳尊 諸葛勛(1897-1957),藝名云石,友石,臥龍生。為近現代著名紫砂陶刻高手。宜興丁山人,長期聘用于宜興利用公司,擅長陶刻裝飾,宜興紫砂壺的紫砂名人,工藝師。 ![]() 清 諸葛勛制花盆 鈐刻:興到干篇未是多,愁來一字嫩吟哦,非云此事從今絕,晚后佳時待體和,贈陳際青。 ![]() 清末 何心舟 小石瓢壺 印鑒:曼陀華館、心舟 ![]() 清末 任伯年刻繪陶板(玉成窯) 任伯年(1840-1895),即晚清海上著名畫家任頤,雅好壺藝。常訂制紫砂壺,自題銘作畫。據《吳昌碩傳》記載,曾有一個時期,任沉浸于紫砂,作畫銳減,以致幾乎無以為炊。 ![]() 清末民初 少亭刻賞瓶 一面彩刻高士觀瀑圖,人物、樹石、山水等刻畫生動,一面有“石鼓之八”,銘文古拙,輪廓斑駁,好似拓本效果。有文“右周岐陽石鼓之第八鼓,剝落已甚……右任先生惠存,李鵬敬贈,穎川少亭仿古”。字體舒展,行云流水。晚清以來,金石考據學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間,蔚然成風,在此背景之下,金石文字頻繁出現于各類工藝之裝飾圖案中,古雅宜人,極具特色。 陳少亭,活躍于晚清,1953年卒,號羽林逸人,陳伯亭之子,任淦庭的師兄。紫砂雕刻名手,晚年棄藝從醫,生平見《丁蜀鎮志》。 ![]() 清末民國 賢明制、陳少亭刻鼎恒監制款紫泥粉漿棒槌式賞瓶 款識:賢明、鼎恒監制(底款);逸道人、于陵子(刻款) 鐫刻:莫道寒酸偏傲骨,百花須讓我先開。逸道人寫。 瓶身一面由民國陶刻名家陳少亭刻傲梅圖,并題以詩文相輔。另一面仿“右楚曾矦鐘面銘文”刻篆文三十字,并以隸書小字旁敘 。 ![]() 清晚期 東溪銘四方香筒 器身一側鐫刻“桐陰高士”圖,一側鐫刻壽石圖式,一側銘刻詩句,一側銘刻金石文,署款“東溪”。書法與圖式鐫刻相互映襯,意趣盎然,技藝雙精,展現了文人淡雅超俗的審美情趣。 ![]() 任淦庭 (民國) 本山綠泥 四方花瓶 以刀塑其形,立其骨,以線豐其神,顯其韻,于是氣蘊于象,又能于工致中顯活脫,清麗中見典雅。 ![]() 任淦庭 四方蘭盆 段泥 用刀柔韌富于變化,設色妍麗而清雅,妙處正在生意浮動,其折枝蹄鳥,翠袖天寒,別有一番嬌態, ![]() 任淦庭·纖筒 梅花枝上一只小鳥,雙目炯炯有神,昂首挺胸,充滿活力,生動形象,造型嚴謹,剛柔相濟。運刀純熟,沉著,老練;刀鋒挺秀,圓潤,靈巧;結構生動,周密,細膩。 以上內容轉自紫砂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