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治男科疾病,尤重臟腑關系。腎與膀胱相表里,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司二便開合;膀胱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排泄水液。二者協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若腎氣漸衰,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道易瘀阻不通,前列腺增生(中醫屬“癃閉”范疇)便由此而生。臨床治療需緊扣“溫補腎陽、助膀胱氣化、化瘀通淋”三大核心,而一味王不留行常在此中發揮關鍵作用。 王不留行首載于《神農本草經》,性苦、平,歸肝、胃經,雖以“不留”為名,卻具行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之效。其藥性善走竄,能通行十二經絡,尤擅活血脈、化瘀滯、通竅道。《本草綱目》稱其“走而不住”,可上通乳絡、下通尿竅,對氣血瘀滯所致的經絡阻滯病證有獨特療效。 且現代研究表明,王不留行含三萜皂苷、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前列腺組織充血水腫;其利尿通淋作用可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尿路瘀阻癥狀;同時,其活性成分對平滑肌有調節作用,能松弛尿道括約肌,改善排尿功能。 患者李先生,62歲,主訴排尿困難伴夜尿增多2年。癥見,尿線細弱、射程短,排尿等待時間長,夜尿4-5次/晚,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辨證為腎氣不足、膀胱氣化不利兼瘀血阻滯。 治以溫補腎陽、助膀胱氣化、化瘀通淋。遂開方肉桂、附子辛熱溫陽,直達下焦,助腎蒸騰氣化;熟地黃、山藥滋陰填精,陰中求陽,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王不留行、桃仁、赤芍、澤瀉,王不留行為君藥,取其活血通經、利尿通淋之效,直達前列腺局部,消散瘀滯;桃仁、赤芍增強活血化瘀之力,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環;澤瀉利水滲濕,導濁下行,與王不留行協同通利尿路。 李先生服藥14劑后排尿等待時間縮短,尿線較前增粗,夜尿減至2-3次/晚;隨證調整藥量,連續治療2療程后,排尿基本恢復正常,夜尿1次/晚,腰膝酸軟癥狀消失,舌脈轉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有力。隨訪半年無復發! 前列腺增生雖病位在膀胱,卻根源在腎。中醫以“腎膀胱相表里”理論為核心,通過溫補腎陽、化瘀通淋之法,結合王不留行等特色藥物,既能改善局部癥狀,又能整體調理臟腑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