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湯,保養元氣的好方。 若倦怠乏力,少氣畏寒,表現為冠心病心力衰竭、白細胞減少癥、胃脘痛,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心律失常、帕金森病體位性低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炎、小兒尿道綜合征等疾病,可用此方。 組成:人參一錢(3克)、黃芪三錢(9克)、甘草一錢(3克)、肉桂五至七分(1.5~2克) 此方出自明朝魏直《博愛心鑒》,最早用于治小兒痘瘡,表現為陽虛頂陷,血虛漿清,難以收斂,舌淡苔薄,脈弱。 痘瘡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包括水痘和麻疹。發作后常有寒戰、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的表現。 痘瘡發病后,一般歷時四天,漸起脹,先出先起,后出后起,到五、六日毒氣盡出,七、八日則進入灌膿。 若起脹如豆,根窩紅活肥滿,光澤明凈,預后良好。若不起脹,灰白陷頂的,為氣血不足;紫紅不起脹的,為火盛血熱。前者治宜補托,后者治宜清血。 觀保元湯用藥,應對的是灰白陷頂型不起脹,是氣血不足難以托起痘疹,這種情況,就像一個人幾天沒吃飯,嚴重無氣力,連個東西都舉不起來類似。所以治需保元補托。 保元氣,肉桂是后臺老板。 元氣就是元陽,住所在腎。既能像一個發動機讓身體運轉起來,又像一個火炬手,照亮并溫暖身體的每個角落。 氣虛,不能固攝陽氣,陽氣便會虛浮,身體便會發冷畏寒。肉桂辛甘大熱又有重量,不僅能引虛浮上揚之火歸腎,還能調達肝木,溫補心脾,同時散寒止痛活血。加上肉桂的性格很顧家,守而不走,補火助陽又固本。正是保元陽的神醫圣手。極適于治久病體虛、氣血不足、陽氣虛損等癥。 人參和黃芪是保元氣的執行總經理。 倦怠乏力,少氣畏寒,均和元氣虛弱有關。 人參固五臟之氣,偏重于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于虛脫、休克等急癥。 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偏于固肌表之氣。能將因少氣而不能固攝的虛浮上揚之火穩住,防止它逃出體外。常用于體衰日久、倦怠乏力,自汗者。 二藥合力,就像外披一層金鐘罩,內穿一件軟猬甲,內外兼顧保元氣。 人參和黃芪是還是補托的操盤手。 補托,是指正虛毒盛,用補益氣血和透膿的方藥,促使膿出毒泄,早日消腫止痛。 黃芪性溫味微甘,能補肺脾肝腎之氣,兼能升氣。讓久不潰破而內陷的痘疹在氣的沖擊下潰破,加上補元氣補五臟的人參,補心肺脾胃之氣的甘草助力,氣行血行,合力生血,一二三,將膿液托起,扔出體外。 同時,后臺老板肉桂與這三味均補脾,脾主肌肉,膿出后,可以其補脾之力生肌肉,令痘瘡得愈。 不僅如此,甘草還以其清熱解毒之功,緩和肉桂的熱情奔放,使其優勢得到更好發揮。就像董事長身邊的小助理,總能在董事長令人難以招架的時候,調和好雙方關系。 由于人參黃芪會助熱,易傷陰動血,一些陰虛的人兒對人參黃芪是看著愛,單用恨,而甘草則能用于陰虛血熱的情況,再次起到凝合劑的作用。難怪說甘草可調和諸藥。 四味相遇,人參益內,甘草和中,固表用黃芪,令后天水谷之氣布于周身。再用肉桂點火助陽,補先天之腎氣。正是破虛損勞怯,補元氣不足的天團組合,且人參黃芪肉桂可謂補元氣的王炸,共令倦怠乏力,肺脾虛弱,少氣畏寒自汗等癥消失。 不過由于人參大補,通常情況下,會采用性味更溫和,補脾益氣的黨參作替補。 由于此方配伍甚妙,加之冠心病心力衰竭、白細胞減少癥、胃脘痛、慢性肝炎等,也可表現為倦怠乏力,少氣畏寒,元氣虛損,故臨床上常用此方加減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