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至,孩子們卸下學業(yè)壓力開啟放松模式,可詐騙分子也盯上了這群防范意識較弱的學生,借著假期掀起“騙術狂歡”。據(jù)各地警方通報,僅7月上旬就有15名學生遭遇詐騙,損失從數(shù)百元到數(shù)十萬元不等。這些案例警示著家長和學生:務必繃緊防騙弦,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7月4日,湖北陽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個QQ群后,被一名自稱“臥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聲稱“你涉嫌網(wǎng)絡詐騙,已立案調查”。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將自己5000多元生活費轉入“安全賬戶”。緊接著,對方又報出其母親馬女士的信息,威脅“不轉母親銀行卡里的錢,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被逼無奈的石某偷偷拿過母親手機,用短信驗證碼破解支付密碼,將兩張銀行卡里的25萬余元全部轉出。對方還反復警告“這事必須保密,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直到7月7日,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電話,才發(fā)現(xiàn)兩張銀行卡余額清零,石某這才哭著說出真相。 7月6日,譙城區(qū)的康同學收到一條微信消息,發(fā)信人是“同學”:“我姐被車撞了,急繳5500元住院費,電話打不通,你先幫我轉一下。”康同學趕緊撥打電話,卻無人接聽。在對方連續(xù)催促下,他用家長手機轉了5500元。可到了晚上,同學打來電話說“微信被盜了”,康同學這才驚覺被騙,此時轉賬已無法撤回。 7月2日,譙城區(qū)周同學刷短視頻時,看到“高價收游戲賬號”的廣告,私信咨詢后得知自己的賬號能賣258元。對方稱“必須走平臺交易”,發(fā)來一個釘釘會議鏈接讓他加入。“平臺客服”說“賣家要驗證資金能力”,指導他打開家長的支付寶、微信截圖余額,隨后又以“賬號激活”為由索要銀行卡驗證碼。周同學一一照做,對方說“24小時到賬”。可當晚,家長就收到銀行短信,卡內20700元已被轉走,此時釘釘會議早已結束,對方也失聯(lián)了。 案例四:王者榮耀“違規(guī)登錄”?嚇得學生轉了近千元 7月8日,西林縣某校初三學生用奶奶手機玩王者榮耀時,游戲聊天界面突然彈出“客服”的添加申請。對方稱其“未成年人登錄違規(guī)”,還發(fā)來標有“凈網(wǎng)辦”字樣的通知,威脅“不配合處理就列為網(wǎng)逃,叫派出所去學校罰款”。學生嚇壞了,在語音引導下連續(xù)5次掃碼支付,共992元。對方還說“明天必須再轉1000元才能銷案”,學生心生懷疑告訴姐姐,才知被騙,此時對方已撤回收款碼并拉黑好友。 7月8日晚,五年級學生王某用奶奶手機刷視頻時,看到評論區(qū)有“添加明星微信”的留言,便加了好友并被拉進微信群。不久后,他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警察”,說王某“泄露明星隱私”,威脅“不配合調查就抓你爸媽坐牢”,還不讓告訴家人。王某嚇得在房間里單獨操作了一個多小時,按對方要求修改奶奶微信支付密碼,連續(xù)掃碼轉賬15000元。直到奶奶要用微信付款時發(fā)現(xiàn)余額為空,王某才哭著說出實情。 7月7日21時,西林縣9歲的楊某用爺爺手機刷快手,被“掃碼免費領游戲皮膚”的視頻吸引,私信對方后開啟了視頻聊天。對方在視頻里不停催促掃碼,楊某被迫連續(xù)7次掃碼支付9196元。爺爺拿回手機時,誤掃對方彈出的收款碼被扣400元,才發(fā)現(xiàn)視頻已掛斷,對方也失聯(lián)了。第二天中午,爺爺手機又被自動扣款13筆共9614元,經查是對方通過之前的掃碼植入了自動扣款程序,楊某累計被騙19610元。 7月4日,西林縣某校小學生張某刷抖音時,看到“明星宋雨琦QQ號泄露”的視頻,便添加了視頻中的QQ號。對方自稱宋雨琦的律師,發(fā)來“報案回執(zhí)”照片,稱“QQ號泄露案已立案,你是嫌疑人之一”,要求配合洗清嫌疑。張某害怕被牽連,按對方要求拿家長手機操作,在視頻引導下多次轉賬,共40000余元。對方還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否則立刻讓警察來找你”,直到家長查賬單時才發(fā)現(xiàn)被騙。 7月7日下午,南通朱同學在游戲大廳看到“招小學生打素材,送炫酷裝備”的消息,添加對方QQ后接到語音電話。對方自稱游戲主播,說“教你領裝備”,讓朱同學加入騰訊會議并開啟屏幕共享。在對方“指導”下,朱同學打開爺爺?shù)奈⑿拧⒅Ц秾殻€念出了收到的短信驗證碼。不久,爺爺銀行卡就被扣走1萬多元,對方謊稱“操作失誤,再轉5000元就能退回”。幸好朱同學媽媽及時回家發(fā)現(xiàn),制止了后續(xù)操作,此時已損失1萬多元。 7月1日至2日,柘榮縣學生李某在快手與昵稱“魚兔”的陌生人聊天,對方以領取“元夢之星”游戲皮膚為由,讓他拿家長手機操作。當李某按指引做完“任務”,對方突然稱“操作不符合要求,會凍結賬號和銀行卡資金”,逼著他繼續(xù)轉賬“解封”。7月3日,家長查看手機時發(fā)現(xiàn)微信和銀行卡有多筆不明支出,經統(tǒng)計累計損失16000元,此時李某才坦白被對方連續(xù)兩天催促轉賬的經過。 7月7日,小學生江某刷到“可添加明星QQ”的視頻,添加后,對方自稱“民警”,說江某“頻繁添加明星賬號,涉嫌擾亂私生活”。為“配合調查”,江某按對方要求拿父母手機,泄露了銀行卡信息和短信驗證碼,導致8000余元被轉走。對方還警告“敢告訴家長,就記錄檔案留污點”,直到家長收到銀行短信才發(fā)現(xiàn)異常。 7月7日,小學生李某刷快手時,被“免費送游戲皮膚”的視頻吸引,添加對方后,被要求下載“云閃付”和“AirDroidRemoteSupport”。對方發(fā)來了“公安機關傳喚證”照片,威脅“不配合操作,就讓警察把你爸媽帶走”。李某嚇得開啟屏幕共享,按對方指引操作父母手機,短短10分鐘內被轉走5000余元,對方刪除好友后,李某才敢告訴家長。 7月2日,西林縣某校小學生張某用家長手機玩《和平精英》時,收到“客服”私信稱“免費送限定皮膚”,通過快手加好友后,被要求下載騰訊會議APP。對方以“驗證賬號”為由,讓張某開啟屏幕共享,隨后引導其打開微信錢包,索要6位數(shù)字驗證碼。短短幾分鐘,張某父親賬戶上的6萬余元被分4筆轉走,對方隨即刪除所有聯(lián)系方式,等家長發(fā)現(xiàn)時,聊天記錄已被清空。 近日,攀枝花市初中生王某在小紅書刷到“扶貧基金公益活動,捐款返現(xiàn)”的帖子,對方稱“捐0.88元返28元,捐22元返222元”,還附了二維碼。王某掃碼捐150元后,對方說“要繼續(xù)做任務才能返現(xiàn)”,承諾“完成后返3000元加本金”,并發(fā)來收貨地址,讓她用花唄在淘寶買10副蘋果藍牙耳機和1個索尼相機。王某下單后被拉黑,因害怕被罵沒告訴母親,直到母親收到花唄還款通知,才發(fā)現(xiàn)損失14589元。 7月7日,丹陽鎮(zhèn)潤州村一名小學生用奶奶手機玩“崽崽ZEPETO”時,有陌生人添加游戲好友,說其“手機中病毒,會鎖定家長銀行卡”,還恐嚇“不處理就被警察抓走”。在對方威脅下,小學生下載騰訊會議并開啟屏幕共享,騙子遠程操作手機接收驗證碼,將奶奶銀行卡內1萬余元轉走。對方還逼著他“不準告訴奶奶,否則病毒會立刻鎖卡”,直到奶奶去銀行取錢時才發(fā)現(xiàn)余額為空。 7月7日,柘榮縣學生孫某在家刷快手時,看到“準高三學生免費領書”的廣告,私信后被拉進快手聊天群,隨后又被引導至QQ群。進群不久,群主稱“群內有人被騙,所有人都是嫌疑人”,并發(fā)來警察證件照片,要求添加私人QQ“配合調查”。孫某添加后,對方說“不按要求操作就通知學校”,逼著他用家長手機掃碼轉賬“洗脫嫌疑”,連續(xù)5次掃碼后共損失5000余元,對方收完錢就拉黑了QQ好友。 牢記“三不一多”原則
一是盡量不要讓孩子單獨使用綁定銀行卡的手機,及時關閉非必要的自動扣款功能; 二是反復向孩子強調“三不一多”原則,結合真實案例講解詐騙套路; 三是與孩子建立信任,讓他們遇到恐嚇時敢第一時間求助。 學校也應利用暑期安全教育契機,通過短視頻、情景劇等形式開展防騙教育,讓防騙意識真正走進孩子心里,共同為學生筑牢暑期資金安全防線。 |
|
來自: 未來決定現(xiàn)在 > 《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