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退休,就像在籠子里的動物,回歸自然,從此逍遙自在。 可是很多老人沒有搞明白,退休之后,生活秩序就亂了,或者對職場念念不忘,非得找一份工作才踏實。 也有一些人,無所事事,混吃等死,看起來健康,其實精神垮了。 哲學家尼采說,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嬰兒。若能領悟其中的奧妙,退休的生活,就一定會神采奕奕。 01 駝能,總靠自己。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沙漠里的船》,講述生活在沙漠里的駱駝,雖然環境惡劣,但總能從容應付。 駱駝的嗅覺很靈敏,能夠聞到水的味道;一旦遇到水草,就吃得飽飽的,還把能量儲存在駝峰里;駱駝的脖子很長,身體高,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 在沒有標的物的沙漠里,駱駝也能夠記住方向,不會迷路。 一旦起風了,駱駝就關閉自己的鼻子,避免沙子進入。 人類發現了駱駝的技能,就和駱駝為伴,走過沙漠。
與其說駱駝特別厲害,還不如說,駱駝的準備功課,做得非常充分。把身體改造一番,和環境協調。 人老了,從職場上退下來,進入了社會,也追求詩和遠方。生活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聰明的人,都會積極轉變角色,學會和時代相處,而不是等社會、周圍的人來“迎合自己”。 生活不僅僅是一日三餐,還是一種能力。 在“養生堂”網絡平臺上,寫了一個叫許善增的北京老爺爺,九十多歲了,還在研究美食,做美食博主。 他16歲開始就在油鹽店當學徒,工作之余,總會觀察大廚們如何做飯。 到了退休后,他還保持對美食的熱愛,并且自己動手,研究如何做配料。主打一個——我的口味我做主。 無獨有偶。在長子縣有一個叫王露崗的人,到了中老年時,和妻子一起研究美食。 他們一起做家務,主要研究了炒餅的手藝。 縣里舉辦勞務技能大賽,夫妻一起參加,還獲獎了。 不管是飲食起居,還是詩和遠方、日常出行,只要肯學習,那就都能自己搞定。 能夠讓晚年從容的,不是“養兒防老”,而是“積谷防饑”。這谷子,不僅僅是退休金,房子,還有生活的能力。 如果一個老人出門,智能手機都用不好;回家,做飯也不會,這日子肯定是罵罵咧咧的樣子。依靠兒女,或者請保姆,也不會快樂。 學習一些生活的技能,人生樂在其中,不被時代困住,而是借用時代的好處。 02 獅行,主動出發。
有人說:“獅子不會抱怨,只會進攻。” 退休了,我們也一把年紀了,肯定沒有獅子那么大的力量,但是可以有獅子那么精神。 也許你會發現,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也能夠游走自如,甚至是獨自去旅行。 一段時間,五十多歲的蘇敏,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歷時近4年,她自駕走過近400個城市后。不過,這僅僅是完成了“一期目標”。接下來,還要走,去更遠的地方。 她的丈夫,漠不關心,變成了生活的制約,感情的困頓,索性連丈夫也不要了。她勇敢地提出了離婚。
見過太多的老人,他們的想法很多,但是沒有行動,一直耽擱。 時間慢慢流逝,人更老了,終于什么沒有做,剩下一大把的遺憾。 去看一個人,去一座城市,看一道風景,走一條路,或者單純是發展一個愛好,在一個地方住幾天......但凡你想的,那就出發吧。 人這一生,最遠的距離,不是天南和地北,而是“想到”和“做到”。 出發了,也許一切都不會滿意,但是不出發,永遠都是遺憾。 03 童心,享受當下。 “中醫泰斗”干祖望老先生,活到104歲的高齡。 到了百歲的時候,還會去出診、授課、爬樓梯。 他總結自己的活法:“童心,蟻食,猴行。” 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是排在第一位的。 北宋的蘇軾,在被貶到黃州的時候,居無定所,工資也降低了幾個檔次。 有一天,他邀約幾個朋友,一起玩“挾彈擊江水”——把薄薄的石子或者瓦片,打在水面,激起一個個浪花,看誰打得更遠。 童年的游戲出現在大家面前,讓所有人都格外快樂。 蘇軾被貶到海南,這日子更苦了,可是他卻樂在其中,和打魚人一起研究牡蠣在做法,和農人一起烤芋頭。 生活好不好,正如孟子說的:“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你的心是好的,那么生活就是好的。 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年齡變大,但是我們的心,完全可以自己掌控。 只要你不違背公序良俗和法律,如同孩子一樣活著,看什么都稀奇,有十萬個為什么;常常有人生的第一次。當下的一切,都讓你保持熱愛。 04 幸福的生活,是身體和靈魂一起上路。 把身體照顧好,把心情收拾好,把靈魂變得干凈純粹,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保持駝能,獅行,童心,歲月無情,亦是歲月靜好。 雖然我們一把年紀了,但是我們還有活力,還把陽光請到生命里。 退休了,是換一種活的方式,僅此而已。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