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很多家庭,經歷了送考,揭曉高考成績,填報志愿,又迎來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很大一批孩子,要離開父母,去外省上學了,充滿了無盡的期待。 很多年之前,教育不那么發達,大學生數量不多,也很好安排自己的未來,或者學校直接就安排妥當了。 但是現在,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學業和事業的情況就顯得復雜多了。 作為父母,應該加強引導,和孩子談一談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到未雨綢繆。 01 第一個方面的問題:非要去外省上大學,和順其自然地選擇去外省上大學,不是一回事。 非要去、選擇去,這是兩種不同的狀態,父母們不要混為一談。 《每日商報》平臺,刊登過一項調查,在同等條件下,100位家長,只有17%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省外;10%的家長表示尊重孩子的選擇。尤其是女孩們的家長,真的有太多的擔憂。 可以推斷,大部分的家長,都建議孩子在本省上大學,這樣就便于家人互相關照,也少了很多的麻煩。
在張雪峰的直播間,聽到一個例子。 一對夫妻,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 夫妻安排,男孩可以走四方,去外地求發展,賺大錢。哪里讀大學,都好。 同時,夫妻安排女孩最好是本地就業,也照顧家庭的以后,能夠簽約本地的教師崗位就最好了。 可是女兒卻表示,非要去外省不可。如果父母攔著自己,大不了自己貸款讀書。 為什么女兒鐵了心去外省,明眼人都知道——擺脫父母的控制欲。 女兒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命運,憑什么要在父母身邊,成為“養老工具人”? 搞清楚孩子是非要去外省的原因,那么父母就要反思自己了。真的要放手了,放手才是最大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從控制,到放手,會給孩子很好的感受,也會有利于以后的溝通。 孩子是自然選擇,為了好專業和學校,去的外省,父母是幸運的,只要多鼓勵孩子,保持應有的聯系,就好了。 02 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本省上大學和外省上大學的差距多大,應該心中有數。 本省上大學,離家里近一些,環境適應也快一些,并且在同一座城市里,也有過去的同學,大家還可以聚一聚,不孤單。 本省的大學畢業,在本省工作的機會也很大。尤其是一些訂單班。這就意味著,未來還可以得到父母的財產上的支撐。 本省也有弊端,就是走不遠,格局不一定會打開很大。另外,如果是相對落后的省份,這讀書,就業的條件,不會太好。 外省的大學,可以接觸到不同的生活習慣,看到詩和遠方,帶來很多憧憬。 外省的大學,需要自己更多的適應能力,是考驗也是促進。對一個孩子的獨立,有很大幫助。 外省的大學,如果地方條件好,就業也好,那就意味著在那里會扎根。 當然,外省也存在條件不好的情況,這就面臨著,要回到老家就業,或者轉移到經濟發達的城市去就業。畢業后,什么都要從頭開始。 還有,根據大學和家庭之間的距離,要準備什么樣的生活用品,出行攻略,也很有必要。 比方說,戶口是否遷移,個人的學歷檔案轉移,銀行卡準備,費用的規劃等。 權衡了外省、本省的優勢和劣勢,再去外省讀書,就會知道自己在大學里如何做,方向在哪里,不會迷茫。 03 第三個反面的問題:大學畢業之后,人生如何安頓。 上學的根本,是為了就業。 而當下就業的途徑,很多,但多數的是我們不太了解的。尤其是外省的一些就業方式,我們沒有體驗,就知之甚少。 有必要在孩子去外省之前,談一談就業問題。就業是一面旗幟,對學業進行引領。 考什么證件,學額外的技能,選修課程,以后到什么地方安家等,都是和旗幟息息相關。 一種情況,外省讀書,盡量就地就業。 對學校多年來,推薦就業的情況,要充分了解。雖然不是絕對的答案,但是有參考價值。 學校多年聯系的企業,是就業的主渠道。你是否愿意去,去什么崗位?怎么才能去得成?想一想,到學校就開始謀劃。 一種情況,外省讀書,到本地來就業。 父母也許會給孩子鋪路。這要和孩子商量,否則孩子不回來,就白忙活。 本地,父母是創業,還是聯系了什么好的企業,父母的人脈資源如何,都要綜合起來。 一種情況,外省讀書,然后去經濟發達的城市就業。 從北方學校畢業,到廣東打工,家在湖南。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在不同城市轉移,對孩子的能力考驗很大。還是要多了解,就業的意向城市和行業。 就業存在偶然性,但是很多路,是可以規劃的。 04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孩子們,不要等機會來了,才發現自己沒有準備好。 孩子們,不要賭氣去外省,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 孩子們,不要覺得外省就好玩,好風景,而是去看好經濟,好前程。 做父母的,肯定會對孩子的人生,鼎力支持,但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托舉,也很重要。 一家人,朝著外省出發,什么都準備足夠,那前方就是幸福。 作者:布衣粗食。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