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差的孩子. 真正缺的不是智商. 那些花重金砸補課班的家長可能想不到.決定數學成績的核心能力 , 其實就藏在課本的第一頁. 被99%的人忽略了. 概念理解力才是數學的底層密碼 很多孩子做題靠'感覺'. 看到應用題就套公式, 碰到幾何就畫輔助線. 這樣學三年. 成績還是原地踏步. 為什么?因為概念沒吃透 . 就拿'絕對值'來說. 大部分孩子只記住'負變正', 但問他絕對值的本質是什么. 愣住了. 不知道絕對值其實是'數軸上點到原點的距離'. 這樣的理解. 遇到稍微變形的題目就蒙圈. 真正厲害的學生會這樣學概念. 看到新定義先問三個問題:這個概念從哪來的?要解決什么問題?和之前學的知識有什么聯系? 比如學'函數'的時候. 不是急著背定義. 而是先理解為什么需要函數這個工具. 它和方程有什么區別. 能用來描述哪些現象.概念理解透了. 做題就像搭積木一樣順手 . 因為每個條件、每個步驟, 都能在腦海里找到對應的'概念支撐'. 預習能力決定課堂效率 補課班老師最怕什么?就是那些從來不預習的學生. 為什么. 因為沒預習的孩子上課就像'盲人摸象'. 老師講到哪算哪, 根本跟不上節奏. 40分鐘的課. 真正聽懂的可能只有10分鐘.有效預習的方法很簡單 . 課前花10分鐘翻翻新課內容. 不求全懂, 但要知道'今天要學什么'. 更重要的是.在預習中發現疑問 . 比如看到'二次函數的圖像是拋物線', 就會想:為什么是拋物線?什么情況下開口向上? 帶著這些疑問去聽課. 效果翻倍. 因為大腦處于'主動接收'狀態, 而不是被動填鴨. ![]() 我見過一個學生, 數學從班里倒數變成前五名. 秘訣就是堅持預習. 每天晚上睡前10分鐘. 翻翻明天要學的內容. 就這么簡單的改變. 錯題反思能力比刷題更重要 很多家長督促孩子刷題. 一晚上做50道. 覺得這樣就能提分. 錯了.做一百道會的題. 不如搞透一道錯題 . 真正的學霸都有個共同特點. 錯題本用得特別好. 不是簡單抄答案, 而是會分析'為什么錯'. 具體怎么做?每道錯題都要回答三個問題:當時為什么這樣想?正確思路是什么?怎樣避免再犯同樣錯誤? 比如一道關于圓的題目做錯了. 不是看一眼答案就過. 而是要想:我是不是把圓的性質搞混了?還是計算出了問題?類似的題目應該用什么思路?這種反思過程. 其實就是在重塑數學思維 . 錯一道題, 就相當于堵住一個漏洞. 時間長了, 知識體系越來越完善. 思維可視化訓練 數學思維很抽象. 但可以通過畫圖讓它變得具體.會畫圖的孩子. 數學一定不會差 . 不只是幾何題需要畫圖. 應用題也要畫線段圖、表格圖. 函數題要畫坐標圖. 甚至代數題也可以畫思維導圖. 我教過一個學生. 原來做應用題總是理不清關系. 后來我讓他養成畫圖習慣. 碰到'甲比乙多3個蘋果'這樣的條件. 就畫兩條線段表示. 現在他做應用題. 第一步就是畫圖梳理信息. 思路清晰了. 解題自然順手. ![]() 圖像思維培養起來. 相當于給大腦裝了GPS . 再復雜的題目都能找到路徑. 專注力是數學學習的放大器 數學需要深度思考. 一走神就斷鏈. 但現在的孩子專注力普遍不行. 做作業時東張西望. 一道題能拖半小時.專注力可以訓練 . 最簡單的方法是'番茄時間法'. 設定25分鐘, 專門做數學題. 期間不碰手機、不說話. 時間到了休息5分鐘. 還有個更有趣的方法. 給孩子設置'挑戰模式'. 比如'10分鐘內完成這5道計算題'. 有了時間壓力. 注意力自然集中. 我發現.專注力好的孩子. 做題效率能提升3-5倍 . 同樣的時間. 別人做10道題, 他能做30道. 而且正確率更高.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人忽略了這點.能把數學問題說清楚的孩子. 理解一定更深刻 . 試試讓孩子給你講題. 如果他能把解題思路說得清楚明白. 證明真的懂了. 如果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說明還是一知半解. 這種'教別人'的過程. 其實是在強化自己的理解. 因為要講給別人聽. 就必須把知識組織得更有條理. 數學學習的本質. 不是死記硬背. 也不是盲目刷題. 而是 培養一套完整的思維體系 . 概念理解、預習反思、錯題分析、思維可視化、專注訓練、語言表達. 這六大能力相互支撐. 掌握了這些. 數學學習就像拿到了'通關秘籍'. 再復雜的題目都有跡可循. 比花幾萬塊錢補課. 效果強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