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條熱搜: “福建高考女榜眼驚動祠堂”! 乍一聽,有點“榮耀加身”的意味。 但再往下看,你可能會像無數網友那樣,先是驚訝,然后沉默。 這位女孩叫詹舒雯,來自福建安溪,在2025年高考中以692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福建省第二名。 這本應是一個屬于她的閃光時刻,卻意外地“驚動”了整個宗族。 因為這次,她不僅進了祠堂,還成了族譜上“單開一頁”的人。 而此前,女人是不準踏進祠堂正門的。 這不是小說,也不是戲劇,這是2025年,真實發生的新聞事實。 ![]() 一|她以一紙通知書,敲開了封閉多年的祠堂中門在很多人眼里,“進祠堂”不過是一個儀式。 但對于福建這樣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地方,進祠堂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身份的“正名”,意味著被“祖宗”認可。 而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這種“被允許進門”,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以父權為核心的族群制度中,祠堂,是男性的領地,是女人從小就被告知“不得靠近”的地方。 哪怕你是家中主力,哪怕你撐起了整個家庭,哪怕你比男丁更出色——你——依——然沒有名字。 你可以是“誰誰的媳婦”“誰誰的母親”“某男之妻”,但你不能是“你自己”。 這次,詹舒雯做到了。她以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敲開了族譜的大門,走進了族人聚集的紅地毯,走上了主祭的位置。 這當然值得慶賀。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問: 為什么,一個女孩要優秀到如此程度,才有資格被“承認”? ![]() 二|女人被允許“上桌”的前提,是你足夠強大看到這個新聞,我想到了我自己,剛結婚第一年,我就和老楊回他家過年。 在回去的路上,老楊就和我說,過年的時候,女人是不能上桌的,我驚訝萬分,讓我更驚訝的是,我被隆重地請上桌了。 回城之后,我還問老楊,為什么長輩們竟然要請我上桌呢? 他說,因為你有工作,有地位,能掙錢…… 喔,好吧,所謂的“傳統”,“規矩”,很多時候不過是軟繩子——拴的就是弱者。 而一旦你強大了,這些東西立馬變成“可以協商的”,甚至“可以破例的”。 這其實是我們很多女性都深有體會的殘酷現實: 在你還沒能力時,你只能遵守規矩; 在你熬出頭時,你就可以破例! 三|女人的每一步,都是逆著風走的據說,跳水冠軍全紅嬋,她一奪冠,族譜連夜為她修改,把她追記為“二十六世孫”。 諷刺不諷刺?女人要么是個“丫頭片子”,要么就是“宗族榮耀”,中間這個漫長的掙扎過程,就靠你一個人熬出來。 想一想,女孩從出生那一刻起,幾乎就活在一道道“比別人高”的門檻前: 成績要更好,才不被說“女孩子家學什么”; 工作要更拼,才能不被質疑“以后還不是要回家帶孩子”; 管好情緒,要獨立、要能干、要體面,卻還得隨時“溫柔”“識大體”; 結婚被說年紀大,不結婚被說挑剔,結了婚被催生,生了孩子還要被問“你怎么這么快上班”。 這一路走來,哪一步不是在被苛責? 而男人呢?男人似乎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就比你有地位,有價值。 更可怕的是,當女人一旦撐過了那些磨難,還要被社會倒打一耙:“你們太強勢了,讓男人沒地位。” 讓人慶幸的是,現在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 四|改變的,不是傳統,而是女孩自己福建那位女狀元詹舒雯,是族譜上“單開一頁”的人。 但這個“單開一頁”,不只是為她開的,更是為所有努力往上走的女孩打開的。 她不是為了“進祠堂”而奮斗,她只是在自己的賽道上,拼盡全力,跑出了不輸任何男孩的成績。 她的光芒太亮,以至于傳統不得不低頭,祠堂不得不開門。 這不是傳統主動接納女性,而是女性逼傳統退了一步。 不是族譜的規矩變了,而是她強大了,才擁有了“被尊重”的權利。 你會發現,很多跟不上時代的規矩本身不是不可撼動的,而是需要有厲害的人站出來,這才能夠讓它們失效。 五|我們不是要祠堂的認同,而是要自己的位置看到新聞中族長為女孩“描紅族譜”那一幕,有網友感慨: “終于輪到女孩被寫進歷史了。” 是的,過去的族譜,是男人的史書,女人的名字往往被省略。 但今天,越來越多女孩,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寫進這個時代的版圖: 她們考入清北、出國留學,登上學術高峰; 她們成為醫生、法官、企業家、宇航員、工程師; 她們創業、寫作、發聲、拍電影、做科研; 她們不再等一個“男人帶她飛”,她們本身就是風。 當你強到足以撐起自己時,你不是被誰“接納”的人,而是那個有資格說“不”的人。 當你強到足夠閃亮的時候,你就可以自己來定義自己! ![]() 六|寫在最后:這一代女孩,會讓下一代更輕松一點 “祠堂事件”不是個例,它只是一個象征——象征著女人在這個社會中,爭取平等的漫長旅程。 我們不能指望一次破例,就代表傳統被打破;也不能因為一個女孩被“特殊對待”,就覺得時代已經徹底改變。 真正的改變,是一代又一代女孩在努力: 她們熬夜讀書,是想讓自己多一點選擇; 她們忍住委屈,是想讓女兒以后少一點偏見; 她們寧可單身一人,也不愿在婚姻中卑微討好; 她們敢于發聲,是想讓更多人聽到“女性的聲音”。 不是為了和男人比高低,也不是為了“踩著傳統上位”,而是為了不再被“性別”決定命運。 她們拼命,不是為了被看見,而是為了有選擇。 所以請記住: 不是詹舒雯“幸運”,是她足夠努力; 不是她“被接納”,是她“贏得了位置”。 而她那道祠堂的門,今天被敲開了,未來將被更多女孩大大方方地走進去。 這不是一代女性的終點,而是另一代女孩的新起點。 愿每個女孩,不再靠“破例”才能被寫進歷史,而是靠本來就配。 愿未來的路,不再全是逆風,也有順風的時候。 愿我們的女孩們,走得比我們更輕松一點,光更亮一點,世界對她們,再溫柔一點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