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創(chuàng)一代來說,最大的悲劇莫過于自己英雄蓋世,靠自己的能力赤手空拳打開局面,但是自己的繼承人卻很難成為合格的接班人。 當然這樣的悲劇在歷史上不斷發(fā)生。 ![]() 比如五代十國時期,這樣的案例就很多。 今天本文要說的,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王氏蜀國(十國中的前蜀)的悲劇。 1、王建做皇帝 王氏蜀國的開國皇帝名字叫王建。 當然,王建這個名字很神奇。說神奇是因為王建按理來說不該是一個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名字。但是在東亞歷史上,叫王建的名人卻存在三個:一個是中唐時期的詩人王建,一個是高麗王朝開國大王王建,第三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王建。 王建和朱氏梁朝(五代后梁)的開國皇帝朱溫一樣,本身都是一個潑皮無賴。晚唐黃巢起義沖擊之下,讓王建、朱溫等人得以趁機發(fā)展勢力、割據(jù)一方。在朱溫稱霸中原的時候,王建也確立了對兩川的統(tǒng)治。 唐朝天祐四年(西元907年),朱溫脅迫唐哀帝禪位給自己。唐朝滅亡,朱溫宣布建立梁朝。 ![]() 朱溫雖然稱帝,但真正能控制的地盤也就黃河流域——畢竟中唐時期,唐廷對地方就處于失控狀態(tài)。在朱溫稱帝之前,楊行密的楊氏吳國(十國的南吳)就已經(jīng)開張了。甚至朱溫做皇帝的時候,楊氏吳國已經(jīng)傳到了第二代國王楊渥在位了。 朱溫稱帝以后,天下藩鎮(zhèn)給出來的態(tài)度也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類: 第一種,實力足夠,表示不承認朱溫的皇帝尊號,并且依舊表示自己是大唐的臣子:李克用和楊渥算是典型。楊渥表示自己是大唐的藩王,不知道朱氏梁朝是什么鬼; 第二種,實力不夠,不想節(jié)外生枝,于是臣服于梁朝。比如馬氏楚國、王氏閩國、錢氏吳越國都是典型。我個人覺得朱氏梁朝應該具備正統(tǒng)地位的原因就是,畢竟天底下主流諸侯還是愿意向朱溫稱臣的; 第三種,實力足夠,而且也自己做皇帝,和朱溫分庭抗禮——王建就是例子。 2、實力派王建 朱溫做皇帝的消息傳到成都那會兒,王建的身份還是唐朝的諸侯。王家聽說朱溫做皇帝、唐哀帝被害以后,雖然心里心花怒放,但是表面還是大哭一場,表示:自己不能手刃亂臣賊子朱阿三,坐視亂臣賊子篡位,簡直對不起唐廷對自己的恩情。 但骨子里王建卻覺得:嘻,你朱老三能當皇帝,那我也熬出頭了。 于是王建派人在蜀地制造祥瑞和輿論,聲稱四川地區(qū)不斷出現(xiàn)祥瑞,這是老天覺得王建才是真龍?zhí)熳印S谑峭踅ㄍ醺闹T位文武一起勸進,王建這才表示勉為其難做了皇帝。王建表示自己做皇帝是繼承大唐法統(tǒng),自己是唐朝皇帝冊封的蜀王,所以國號就叫蜀。王氏蜀國就這樣誕生了。 ![]() 在開封的朱溫聽說這個消息以后雖然不爽,但也奈何不了王建。因為王家敢做皇帝,也是因為確實有實力能頂住梁兵的討伐。 不過,王建做了皇帝以后,卻發(fā)現(xiàn)王氏蜀國面臨一個無解的問題:那就是王建做皇帝這會兒,年紀也不小了。王建在世的時候,固然王氏蜀國還能頂住周邊鄰國的壓力。但自己死了,接班人能不能勝任皇帝職務,還是未知數(shù)。 3、蜀宮風云 理論上說,皇位的繼承,至少從西周時期就有了規(guī)矩:那就是嫡長子繼承制。甚至在西晉那會兒,哪怕司馬衷智商不高,但也因為是嫡長子所以順利做了皇帝。 但是,制度需要根據(jù)客觀現(xiàn)實需要而做出調(diào)整。五代十國是亂世,王建又是梟雄出身,他很清楚:如果迷信腐儒那套嫡長子繼承制,這蜀國遲早完犢子。 王建的嫡長子是王宗仁。史書上說王老大(王宗仁)身患殘疾,所以王建沒安排他當皇帝。當然對于這個說法我比較存疑。 剛才我說過,王建這種草根出身的梟雄皇帝,最為相信實用主義。如果王老大英明神武,別說有點殘疾,就算高位截癱也不影響王老大繼位。所以王建沒冊立王宗仁做太子,大概率不是因為殘疾的緣故,而是妥妥王宗仁太平庸,無法駕馭群臣。 所以王建選擇冊立嫡次子王宗懿為太子。 王宗懿為人性格太差,所以蜀廷里面有不少實力派人物對王宗懿不服。碰巧王建做皇帝第五年的時候,梁朝那邊爆發(fā)宮廷政變,朱溫被兒子殺死。而蜀廷里面有人散播消息,說王宗懿也打算篡位當皇帝。 對于此類事情,年老的王建選擇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于是命人調(diào)查。 王宗懿也確實擔心王建會廢掉自己,所以也組織兵馬,預備不測。而這也坐實了王宗懿打算謀反的推測。因此王宗懿被王建廢黜。 4、結局 之后王建打算換個繼承人。在部分朝廷實力派推動下,王建選擇冊立王宗衍為繼承人——當然,此時蜀廷高層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此時王建因為年事已高,因此對朝廷的局勢幾乎無力管控。朝廷里的實力派,王建根本無力壓制。所以王建只能順應實力派的意思,冊立王宗衍為太子。 當然王建對這個結果不甘心,但又沒有力量干預——因為沒了實力派支持的皇帝,其號令也是毫無意義的。 王建擔心,自己死后,王宗衍很可能成為亡國之君。因為他太清楚自己這個兒子是個孬種了。 而后來的歷史也確實驗證了王建的擔心:王建死后也就七八年的光景,王氏蜀國就被沙陀唐朝(五代后唐)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