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新能源市場熱鬧非凡,但是定睛一看,占比還不到50%。 不是說好的新能源的體驗是顛覆性的,“旦用不回”嗎?怎么這么多年過去還有一半多的人在買油車? 想來也簡單,新能源汽車說到底還是個時興玩意,在技術上確實有BUG。 就像iphone剛剛問世那會兒一樣,它雖然足夠流暢,足夠顛覆。但在同價位諾基亞用戶眼中,不能換電池,待機時間短,APP也不夠多,充電頭又不通用,和諾基亞相比,功能性其實沒什么差別。 說白了,夠顛覆,但沒法滿足100%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硬件進步,快充技術逐步成熟,隨后APP變多,安卓問世,諾基亞轟然倒塌,移動終端的新時代到來。 8月1日,上汽智己發布 “恒星”超級增程,突然讓我感覺到,新能源此刻也站在iphone4這個節點上。 用一句話概括這項技術就是:對新能源的全面覆蓋,查漏補缺,是顛覆性的新方案、新產品。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恒星”直擊痛點 說顛覆,即使三年前的老純電車主,體驗也是“嘎嘎香”,它比油車更安靜,動力更絲滑,用車成本更低,充足的電力讓它更像個移動的家。 只不過作為一個身處北方的老破小房主+老純電車主(實測續航350km),BUFF也疊滿了,兩個老家伙相得益彰,仿佛坐在豪華輪椅上的諸葛亮,雖然腦子好使,但哪哪都是痛點。 老小區上不了家充樁,充個電,得跑出二里地,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一場雨,一場雪,二里地+五層樓分分鐘讓你體會到打工八小時--徒步荒野--勇攀高峰的凄涼感。 還沒完,冬天純電車續航還要打個八折,就像中老年的前列腺,越冷充電頻次越高。再者,它畢竟沒發動機,暖氣真差點意思。 出個遠門就更別提了,目的地永遠是“充電樁”。 現在,智己“恒星”超級增程系統來了,似乎一切都變了,它補上了新能源的諸多BUG。 具體來說,它有450km的純電續航,800V超快充?壓平臺,增程起始充電功率?達200KW,相當于同級主流增程SUV的263%,?主流中?型增程SUV的虧電油耗降低23%、自帶恒溫系統,冬天也不怕衰減。 說白了,就是“超大電池+超高效增程系統”,它讓?輛相當于?備了?根超充樁,即便沒有家充樁也不?焦慮。 純電+增程的續航有多少呢?整整1500km……能跑這么遠距離不離譜,關鍵是好養活,92號油就夠用了。 這還不夠,它還有充15分鐘就有310km的里程數、高速動力無衰減、天??帶“終?質保”的電池、“靜音”座艙,還有等等等…… 總的來說,新能源各個技術路徑的BUG都被智己“恒星”超級增程系統堵上了,不管你是老破小,高速黨、北方黨、動力黨,對不起,它“照殺”。 好產品更需要消費者的認可,也就是在上個月,智己汽車交付7,027臺,同比、環比均實現穩健增長。 其中,全新智己L6和智己LS6分別位居20萬以上中大型轎車和SUV細分市場TOP2,以扎實的市場表現印證用戶對產品力的高度認可。 但,那么多車企,為什么是智己? 智己沒有秘密 極致的用戶體驗,強大的技術背景 汽車制造是現代工業皇冠中的明珠,這句話到新能源時代更加適用了,它包含了三電技術,芯片技術等等更具科技含量制造流程。 所以,現在造車更加需要強大的技術和資源背景。 智己的出身,是含著金鑰匙的“天命人”,在2020年由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張江高科共同打造,這是個頂尖的“造車匠人+產品經理+技術宅”的組合。 坐擁頂尖資源,讓智己從自主技術、用戶體驗重構、產業資源整合三大維度,實現了對行業痛點的系統性突破。 一、自主技術 此次的“恒星”超級增程系統能有顛覆性的結果,離不開上汽的強大的技術支持。 這臺自主研發的Zephyr 1.5T增程專屬超效??發動機,是依托上汽全棧?研技術儲備,?向增程混動深度優化、專項開發,技術優勢十分明顯: 1.最先進:采用的是保時捷旗艦跑?同款技術,讓發動機在全轉速域都能實現超?的燃燒效率。 2.更高效:將廢?回收的?作范圍提升30%,?幅提升整機在各種場景下的熱效率,怎么開都不浪費?滴油。 3.更耐用:極低動態摩擦,四階缸孔變形??業平均?平低50%;極低內部阻?,多項減磨抗變形技術 把發動機的摩擦損耗降到最低,在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時提升發動機壽命,在省油的同時?幅延?整機壽命。 4.更省油:能夠精確控制缸內點?時機,進?極?消除爆震,讓92號油也可以被?效燃燒,同時更高的燃燒效率也讓中?型增程SUV虧電油耗?次低于5.5L/100km,僅5.32/L 100km。 二、用戶體驗重構 發現痛點,解決痛點,這是上汽最愛干的,如今的智己也是這樣。 從用戶的體驗上來講,和純電、插電式混動相比,“大電池+超充+高效增程器”就是這樣一款挑不出毛病的產品。 在用戶的反饋中,插混的發動機接入還是不夠絲滑,不少車能感受到明顯的頓挫,兩套動力系統的養護成本也更高。另外,?常通勤可能需要更頻繁的充電才能覆蓋。 純電車……它的長途和冬天誰用誰知道。 智己的“恒星”系統,因為有大電池和超充,完全可以當做純電車來用,但是又不用頻繁補能,超低的油耗甚至可以當做油車來開。 三、產業資源整合 目前,我國的高端制造業有著先進且完整的鏈條,汽車行業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諸多的新勢力也正是源自于此。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又面臨“研發慢-成本高-技術同質”這樣的死循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跳出這個老舊的思維方式很重要。 比如蘋果的生產,從芯片,到電池,到屏幕,到最后組裝,除了核心技術自研,其他關鍵配件或共同開發,或直接采購,這樣才能以最高效、最低成本的將最終的產品呈現給消費者。 說白了,未來屬于不占有資源,但掌控資源流動的人,智己的出身就決定了,他贏在起跑線上。 總的來說,在新能源的下半場,背靠傳統頂尖車企和科技企業的智己,在這三大理念的指導下,已經展現出自己的黑馬本色,銷量的增長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