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伏后,天氣是越來越熱,可是你知道么,越是這樣炎熱的天氣,反而越容易受到風寒,引起發燒感冒。 冬天冷,大家對于風寒防護的緊,裹的嚴嚴實實的,反而不容易受到風寒侵襲。 夏天熱,大家對風寒就會掉以輕心,空調,風扇,冷水澡,等等,都是風寒來源。比如在外面熱的出了一身汗,毛孔都打開的,猛的鉆進空調屋,風寒之邪一下就鉆進體內了。再比如晚上吹風扇,對著吹一夜,一不小心就吹出感冒發燒。 所以夏天的養生之道,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無厭于日,不要貪涼,該出汗就出汗,這么好的排毒機會,錯過又等一年。 當然,真的不小心著涼了,感冒發燒了,也不要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中成藥,叫作荊防顆粒,非常常用,專門針對風寒的。 荊防顆粒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 荊芥是發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之品,和防風配在一起,發汗解表,相較于麻黃、桂枝發汗力輕,如果害怕麻黃、桂枝發汗力峻猛,此時往往選擇荊芥和防風,力道更為緩和,發汗解表而不傷正。 荊芥和防風配伍,就像給窗戶糊上一層紙,邪風就進不來了,別小看這兩味藥,雖然藥性輕微,力道不大,就像紙片雖然薄,手一捅就破,但你糊在窗戶上,風就吹不進來。所以這兩味藥,就像在人體外面布上一層金鐘罩。 羌活、獨活祛風除濕,比荊芥防風彪悍。古代羌活、獨活不分,都是祛風勝濕之藥,內外上下百節風濕痹痛,皆可用之。 宋朝以后二者開始區分,羌活芳香之氣更為清揚,所以通行上半身,占盡優勢,而獨活之味更為濃厚,所以專走腰膝足脛,凡自腰腹以下,下盤風寒濕痹,酸楚疼痛,通用獨活。氣薄者走上,羌活也;味厚者走下,獨活也。所以羌活治上,獨活治下。 前胡、桔梗、枳殼可以看成一組,《名醫別錄》上講前胡主療痰滿,除內外之痰實,可以引痰下行,平喘止咳,降氣化痰。桔梗提壺揭蓋,開通上焦,升宣肺氣。桔梗、前胡一升一降,恢復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枳殼通降中焦,降胃腸濁氣,給邪氣以出路,形成“上宣-中降-下通”的三焦氣化協同體系。 柴胡是半表半里常用藥,用在這里一是防止邪傳少陽,二是利用柴胡的雙向調節作用,協助氣機升降。 川芎被譽為“血中之氣藥”,其性辛溫走竄,能貫通氣血上下,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雙重功效,上行頭目,引清陽之氣至巔頂,專治頭痛。風寒,風熱,血瘀型頭痛均有效,故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 茯苓健脾祛濕,甘草調和諸藥,二者也是恢復正氣,讓正氣去對抗邪氣。 荊防顆粒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適用于風寒夾濕所致的感冒和寒濕痹證,能緩解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等癥狀。 像平時初感風寒,渾身怕冷疼痛,不出汗,開始想要發燒的時候,就可以趕快喝一包荊防顆粒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如果已經燒起來了,怕冷不出汗,頭熱腳涼,也可以用荊防顆粒發汗解表。 除了感冒發燒,荊防顆粒還能調理多種皮膚問題,像濕疹,蕁麻疹,只要是寒性的,都能湊效。 如果是風熱感冒,汗出惡風的太陽表虛證,不適合荊防顆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