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來是世家貴公子,卻最終被斬于街頭。 他文氣縱橫,是古今山水詩鼻祖,被李白視作偶像,卻仕途失意,幾遭貶謫。 他性格狂放,自稱獨占天下一斗才氣,卻也因恃才傲物屢遭磨折,不盡坎坷。 他就是謝靈運。 遍數古今文人墨客,謝靈運的出身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批。 謝靈運的出身到底有多尊貴?就這么說吧,他的祖父是打贏淝水之戰的謝玄,他的家族是那個“舊時王謝堂前燕”里的謝氏。在那個講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年代里,身為陳郡謝氏的嫡孫,謝靈運天生便是東晉數一數二的貴公子。 除了家世顯赫外,謝靈運自身也具有超凡之才。他從小便喜歡文學且機敏過人,史書中說他“穎悟”到了讓他祖父謝玄驚詫的地步,以至于謝玄對自己的熟人們感慨道:“我是真沒想到我家那不成器的兒子(謝瑍)能給我生出個這么聰明的孫子來!” 拋開謝玄對自己兒子的嫌棄,我們從這段話中也可以看出謝靈運的天資絕不只是因出身世家而被吹捧出來的,而是確有其才。 面對這塊璞玉,謝靈運的堂叔謝混也非常欣賞,將他帶到身邊來親自培養。由于天資聰穎加上有名師教導,謝靈運很快便不負眾望地成長起來,一手文章寫得出神入化,號為“江左第一”。 而隨著謝靈運年齡的逐漸增長和東晉朝廷的人才迭代,很快剛剛成年的謝靈運便襲封了“康樂公”的爵位,食邑二千戶,同時按照慣例被授予了員外散騎侍郎的官職。 授予爵位這種事比較好理解,“康樂公”自然是高位公爵。但員外散騎侍郎這個官位的大小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杜甫曾因在唐朝內亂時冒死投奔唐肅宗而獲封左拾遺一官,這是杜甫一輩子都視為榮耀的官職,后人也因此稱杜甫為杜拾遺。左拾遺一官官階約在七品,而員外散騎侍郎的官階也約在七品。 面對這種一般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謝靈運的態度很豪橫:爵位我收了,但這個官位我不稀罕。 和一般寄情山林的辭官者不同,謝靈運拒絕官位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官在他眼里實在有點小。 謝靈運喜歡豪侈之物,平常出入車馬均是頂配一流,普通的物件都入不得他的眼。他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器具無一不是當時生產力下頂級的。也因此,在他看來,即使是初入朝廷的過渡官職也應該大一點。為此他專門向朝廷打了申請要做大一點的官,由于謝家確實勢力非凡,很快他便被任命為了“瑯邪王大司馬行參軍”。 在之后的幾年里,謝靈運的生活總體上過得還算如意,但由于謝混等能庇護謝靈運的謝家長輩身故,再加上國內連年內亂,種種原因最終導致即使是謝靈運也難免在29歲那年被免職了。 雖然僅在兩年后謝靈運便又重新轉任中書侍郎,但這次免職就像一個信號,標志著謝靈運終于從幸福的新手村走出,走進了波譎云詭的真正朝堂之中——而這對他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 在之后的數年里,謝靈運經歷了多次貶官、提拔、免官、復用的流程,其中復雜難明處讓他大為頭疼。也正是在這種苦悶中,謝靈運將自己的憂愁排遣于山水中,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 和許多后世的山水詩派的詩人不同,謝靈運雖然也在游山玩水,但絕不像王維、孟浩然等后輩一樣苦哈哈地獨自出游。作為世家子弟、山水詩派的鼻祖,謝靈運在出游時仍保留著豪奢本色,每每出游動輒數百人相隨,前呼后擁不勝風光。至于一應用物更是始終走在潮流最前沿,單以鞋舉例,為了上山下山方便謝靈運專門開發了一款被后世稱為“謝公屐”的鞋子。其潮流到什么程度?即使到了唐朝李白仍舊對其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專門提到了鞋的款式:“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span> 在人生的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謝靈運可謂是游遍了大好山河,眼界隨之開闊的同時詩名也傳遍天下。寫下了包括《登池上樓》《晚出西射堂詩》等一系列名篇。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x靈運【登池上樓】(節選) 然而,與表面上的游玩作樂不同,謝靈運的內心底色其實仍舊是悲觀的。說到底,若人生如意何必寄情山水?他畢竟是謝家的族人,是那個建立不世功勛的謝玄的嫡孫。 天地雖大,可于他而言終究只有在那方寸朝堂上才是施展之處。他仍舊在謀求著一個真正的良機,來創下符合自己身份的功業。 一直到42歲那年,謝靈運自認為自己等到了。 公元426年,一封由皇帝親信大臣攜帶的詔書來到了謝靈運的面前。這不是他第一次收到這種詔書了,但這次送來詔書的規格和詔書的內容和以往相比卻顯得隆重很多。 詔書上面言辭懇切,請他出山主持修撰《晉書》工作。且送來詔書的大臣言明只要謝靈運肯出山,必然加以重用。兩相允諾下,謝靈運被多次免職折磨的已經枯寂的心再次復蘇了過來。他決定再拼搏一次。 在他任職之初,皇帝果然依諾先讓他主持修撰《晉書》的工作,之后還不等《晉書》修撰完畢便將他提拔起來任侍中一職。這連續的提拔讓謝靈運心花怒放,他以為自己實現抱負的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年他在《富春渚詩》中激動地寫道:“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其意大概為隨著往日的心愿得到舒張,自己的心胸得到了舒緩。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皇帝看重謝靈運才華一事不假,但真讓他參與朝政皇帝卻心有忌憚。數十年過去,門閥和皇族的關系早已經不像謝靈運小時那樣了?;蕶喔鼊偻?,對世家門閥們防備得也越來越嚴密。 像謝靈運這樣的大家族子弟更是重點防范的目標。一句話,拉攏的樣子皇帝要做,真要分實權皇帝不給。也因此,僅僅一年之后,謝靈運便深感受挫,恢復舊時游山玩水的樣子,對皇帝的詔命也開始愛答不理起來了。 然而就在謝靈運已經認命,認為人生已經跌落到谷底、再差也不過如此的時候,更讓他糟心的事情發生了:有關于他準備造反的謠言被人散播了出去。 散播這則謠言的是謝靈運曾經的政敵孟顗,此人因與謝靈運政見有分歧被謝靈運攻擊過,此后便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對于這種謠言,謝靈運即使再遲鈍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危險性,為此他當即決定趕往都城向皇帝解釋以表忠誠。然而這種行為終究是無用的,謝靈運沒有搞明白一個底層邏輯,天下的資源是有限的,世家占有了皇家就難以再插手,也因此為了強化統治皇帝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打壓世家的機會。 就這樣,謝靈運在之后的幾年里先是被調任臨川,而后又被彈劾謀反,要被拘捕。當此之時,如果謝靈運低下頭把姿態放得更低也許能躲過一劫,在以后再謀求起復。然而狂放慣了的他并不愿意輕易向人低頭,面對彈劾他謀反一事他做出了一個勇敢而不智的行為:你說我謀反,那我就真的反了!謝家的子孫怎會輕易低頭? 可是以謝靈運召集起來的兵力在皇帝的大軍面前根本不是一合之敵,謝靈運很快被捕,被判充軍廣州。在廣州謝靈運被人再次舉報意欲謀反,終被判死刑。 那年是公元433年冬,寒風凜冽,一代狂放貴公子被斬于街頭。死前作臨終詩曰: 龔勝無余生,李業有終盡?;砑绕龋羯鄽?。凄凄凌霜葉,惘惘沖風菌。邂逅竟幾何,修短非所憫。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獲巖上泯?!x靈運【臨終詩】 縱觀謝靈運這一生其實出身、天資甚至外貌都是一個時代的頂配,按理說他本有希望成為那個時代的真正弄潮兒。然而因為他性格中的傲慢和狂放,他在這一生中很少真正扎下心來去研究仕途官場,最終結出了這命殞街頭的苦果。無盡繁華褪去,只剩下“一生輕狂成癡夢,豪奢世家轉頭空。” 作者:聆思 本文為菊齋原創首發。公號轉載請聯系我們開白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