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好吃的6種核心調料,由于轉行不干了,我把我去西安花了6800學的涼皮全套配方公開了,包括特調醋水、牛奶蒜水、香料油、大料水、芝麻醬、秘制紅油,一次全學會,收藏了! 一、特調醋水(酸香不嗆,帶回甘) 配方(10斤涼皮量): · 陜西老陳醋400ml(必須帶沉淀的釀造醋,酸得醇厚) · 鎮江香醋100ml(中和陳醋的澀,添點清冽) · 涼白開300ml(稀釋酸度,別直接用生水) · 冰糖80g(關鍵!用冰糖熬成水,比白糖甜得潤) · 鹽15g · 香料水50ml(后面教的大料水,增香不搶戲) 做法: 1. 冰糖加100ml水熬成糖漿,放涼后倒醋里 2. 加涼白開、鹽、香料水,攪勻后密封,常溫放3天再用(讓味道融透,酸里裹著甜) 師傅叮囑:千萬別加醋精!好醋是“酸到舌尖顫,咽下去嗓子不發緊”。 二、牛奶蒜水(蒜香柔和,不燒心) 這是白師傅的獨門招,別家都是清水泡蒜,他偏用牛奶,蒜味變得溫吞,吃完不口臭。 配方: · 新蒜500g(紫皮獨頭蒜最好,辣度低、蒜香濃) · 純牛奶200ml(常溫奶,別用脫脂的,脂香能護著蒜味) · 涼白開100ml · 鹽5g 做法: 1. 蒜剝皮砸成泥(別用刀剁,砸出來的蒜汁更濃) 2. 牛奶加熱到30℃(手摸不燙),倒進蒜泥里,加涼白開、鹽 3. 密封放冰箱冷藏12小時,濾掉渣子,只留蒜水 關鍵:牛奶和蒜的比例得準,奶少了蒜還是沖,奶多了發膩。 三、香料油(拌菜香的底,涼皮離不了) 這油不單拌涼皮,拌涼菜、澆面條都絕,師傅說“煉這油得像哄娃,急不得”。 配方: · 菜籽油1000ml(煙點高,能炸透香料) · 香料包:八角5顆、桂皮2小段、香葉5片、小茴香30g、花椒20g(韓城大紅袍)、草果2個(拍裂去籽)、良姜1小塊 · 料頭:蔥段100g、姜片50g、洋蔥塊50g、香菜根30g 做法: 1. 香料提前用溫水泡10分鐘(去浮土,炸的時候不易焦) 2. 菜籽油燒到冒煙,關火晾5分鐘(油溫太高會把香料炸糊) 3. 先下料頭,小火炸到蔥段變褐,撈出渣子 4. 再下香料包,保持微火炸20分鐘(能聞到香料香但不嗆),關火燜到油涼,濾出香料油 竅門:油里泡1根紫草(藥店買),顏色會帶點淡淡的紅,拌涼皮更上相。 四、大料水(隱形提香,藏在每口料里) 好多人忽略這步,其實涼皮的“后味”就靠它,師傅說“這水是料的底,沒它味就飄著”。 配方: · 清水1000ml · 八角3顆、香葉2片、花椒10g、小茴香15g、丁香3粒(別多,多了發苦) 做法: 所有料扔進水里,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15分鐘,關火燜30分鐘,只留水,料渣扔掉 用法:調醋水、拌芝麻醬都能加,提香不露頭。 五、芝麻醬(滑而不膩,掛得住涼皮) 西安涼皮的麻醬講究“能流不能瀉”,稠到掛筷子,拌開又順滑。 配方: · 純芝麻醬500g(別買摻花生醬的,香度不夠) · 香料油100ml(上面煉的,增香還防澥) · 大料水200-250ml(分3次加,每次攪勻再加) · 鹽10g、白糖5g 做法: 1. 芝麻醬先加香料油,朝一個方向攪 2. 第一次加大料水100ml,攪到醬變稀,像濃米湯 3. 再加100ml,攪到能掛住筷子,滴下來成線 4. 最后加剩下的水、鹽、糖,攪到提起筷子,醬能“慢慢墜成球” 避坑:別用冷水調!大料水是溫的,更容易和芝麻醬融到一起。 六、秘制紅油(靈魂中的靈魂,香得直跺腳) 這紅油是白師傅他爹傳的,辣度中等,但香得霸道,涼著吃都開胃。 配方: · 辣椒面組合:秦椒面400g(香而不辣,出紅油)、二荊條面300g(微辣,增香)、小米辣面100g(提辣,別多) · 菜籽油1500ml · 香料:八角2顆、香葉3片、草果1個、桂皮1小段、紫草5g(調色) · 料頭:蔥段100g、姜片50g、蒜片30g、洋蔥塊50g 做法: 1. 辣椒面混合,加10g鹽、20g白芝麻(拌勻防潮),裝在深盆里 2. 菜籽油燒到冒煙,關火晾到七成熱(扔根蔥進去,周圍冒小泡就行) 3. 先下香料和料頭,炸到料頭變焦黃,撈出所有渣子 4. 油分3次潑進辣椒面: ? 第一次倒1/3熱油,邊倒邊攪(激出辣椒的香辣) ? 等30秒,倒1/3溫油(讓香味慢慢滲) ? 再等1分鐘,倒最后1/3涼油(鎖住香味,不焦) 5. 潑完蓋蓋子燜24小時,紅油會變得又紅又亮 記著,拌涼皮時少放一樣,味道就差一口氣。生活不也這樣?該下的功夫省了,哪來的好滋味呢?#拌涼皮調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