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件禁止出境的國寶,是咱們博物館里寶藏的巔峰。但現(xiàn)在國寶資料都是“散裝”的,市面上缺少系統(tǒng)的書籍和資料,如何才能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看國寶? ? · ? ![]() 195件國寶195-31 利簋 ?西周 ?利簋 ——唯一關(guān)于武王伐紂的文物遺存,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迄今為止,確切知道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1976陜西省陜西臨潼縣(今臨潼區(qū))零口鎮(zhèn)出土,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通高28厘米,口徑 22厘米,重7.95千克 ![]() 在利簋出土之前,對牧野之戰(zhàn)眾說紛紜,比如推測其發(fā)生時間至少有44種說法,對參與人數(shù)最夸張的猜測竟然高達70萬人。 利簋(銘文)一出,千古謎團解開。 ![]() 利簋內(nèi)底鑄有銘文4行30余字,雖然目前有多種翻譯,但大體可以確定為:“珷(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又(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又(右)事(史)利金,用乍(作)檀公寶尊彝”。 意思是說:“武王伐商,是在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木星)正在中天。經(jīng)過黃昏到第二天早晨,就把商攻打下來了,在辛未日(甲子日之后過了七天),周武王在闌師(地名)賜給右史“利”(人名)吉金(青銅),制作祭祀祖先的寶器。” 有了這么重要的物證,真相終于被揭開了: (1)經(jīng)過碳14測年,對比西周初年的炭樣,框定武王伐紂之戰(zhàn)的范圍在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1020年之間。 (2)再根據(jù)“甲子日、歲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記載的天象記錄,確定牧野之戰(zhàn)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所以利簋的意義非同一般, ,它是商周之交的“界碑”。 最后簡單介紹一下利簋的紋飾,主要有獸面紋、夔龍紋和云雷紋三種紋飾。腹部及方座以云雷紋打底,上面是獸面紋(方座獸面與腹部的主體獸紋相仿)。圈足部位是夔龍紋,呈二方連續(xù)圖案繞利簋一周。方座四角還裝飾有蟬紋。 ![]() 入選64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延伸知識:
新浪微博/抖音:@文話童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