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星標我們 舊文精選 ![]() 浩然文史創辦到現在有七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注我們,之前沉淀的很多優質內容可能大家并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注的朋友。 ![]() 裕仁劇照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的形式正式發布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投降,隨后亞洲太平洋地區百萬日軍紛紛卸甲,一切看起來那么順利。所謂《停戰詔書》,日本絲毫不提投降的事,反而辯解是為人類文明之進步的停戰。但即便是這么個死要面子的投降書,它的出臺也是難產的。8·15日本投降前夜,日本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為了阻止日本投降發動了兵變,甚至一度攻入皇宮,他們打著的旗號就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為何先降?可惜被日本政府“鎮壓”。 一、日本的困境 1945年5月,法西斯世界的老大哥德國宣布投降,歐洲戰場結束。此時只有日本還在負隅頑抗。7月17日,盟軍以中美英的名義向日本發出了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 盟軍在波茨坦的合影 接到《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的首相是鈴木貫太郎,此人是海軍大將出身。日本海軍同日本陸軍不同,日本陸軍完全繼承了明治以來的封建余毒,日本陸軍是日本最反動的勢力,是日本法西斯的大本營。而海軍因為學英國,所以封建余毒較少,海軍將領也較為開明。換句話說,陸軍將領一般腦子直,性格頑固,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海軍將領則比較圓滑,看的懂事實,知道隨機應變。 ![]() 鈴木貫太郎劇照(左一) 7月17日,首相鈴木貫太郎接到《波茨坦公告》后就“感到為難”。因為此時日本海軍主要戰艦已經全部戰沉,日本海軍空有架子;而陸軍,在戰敗前,日本海外有350萬陸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就有60萬,中國關內還有100萬),國內則有350萬陸軍。這些陸軍是日本最后的依靠,所以陸軍在政治上的發言權極大。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鈴木首相知道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但他說話沒用,還得靠陸軍點頭。 ![]() 日本陸軍 二、死戰不退 其實1945年的日本國內已經產生了大分裂,留學過歐美的官僚、海軍等較為開明的勢力,已經看到日本打不下去了,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早在6月3日,大官僚、外交官出身的松平桓雄就提出過主動議和,但被陸軍拒絕。 6月21日,盟軍解放了琉球,日本“國門”失陷,盟軍逼近日本本土。但日本陸軍打算死戰到底、絕不投降。7月14日,日本陸軍發布了“戰爭宣言”,攻擊了投降論調,說誰投降誰就是國賊。他們主張馬上成立陸軍政府,統一全國力量,進行最后的本土決戰。 就是在陸軍壓力下,首相鈴木在7月29日正式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同時,日本軍部制定了“總決戰”計劃,內容很復雜,大概就是垂死掙扎,但最重要的就是在“最后之決戰”一章它提出“日本、滿洲、朝鮮的毀滅”:第一,全力保衛東京,以自殺戰術為主,層層阻擊盟軍。盟軍必然轟炸日本、必將舉國焦土,只要東京不淪陷,日本就不投降。第二,滿洲、朝鮮兩地尚有100多萬日軍,以關東軍為主,固守兩地,在日本淪陷后,繼續抵抗,直到全部滅亡。第三,即便日本、滿洲、朝鮮都淪陷了,日本仍可利用盟軍之間的矛盾從而恢復日本。在“決戰”中日軍一定要發揮不怕死、敢自殺的“光榮傳統”,不使盟軍鄙視,在幾十年后日本仍可自強于東亞。 總之,日本陸軍已經瘋了! ![]() 關東軍 三、艱難決定 在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并擺出一副和盟軍死戰到底的死樣子后,8月6日,美國向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第二天,原子彈轟炸廣島的消息就傳入了裕仁天皇耳中。8月8日晚,本來指望蘇聯調停的日本,又接到晴天霹靂,蘇聯宣布9日對日開戰。結果8月9日,日本又迎來了第二顆原子彈,“落戶”長崎。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裕仁精神上終于撐不住了,9日中午,裕仁授權鈴木首相主持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商討投降事宜。 ![]() 原子彈轟炸下的廣島 會議從中午一直開到晚上11點,爭論的焦點仍然是戰還是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還是要“一億玉碎”,決不投降,鈴木也很無奈。到了晚上12點,鈴木搬出了天皇裕仁,就在裕仁的會議室,大臣們又舉行了御前會議,在裕仁的主持下(名義上主持,實際在臥室睡覺),又開了2個小時的會,此時已經是10日的凌晨2點。 ![]() 日本皇宮 凌晨2點半左右,鈴木進入裕仁房間匯報,說軍部還是不同意投降。然后鈴木又添油加醋地說,陸軍的作戰計劃存在嚴重錯誤,現在陸海軍質量嚴重下降,國土的防御工事建設因資源缺乏實際已經中斷,新增部隊裝備不到位,后勤不充足,如何迎戰敵軍?而且敵軍的空襲越來越多,臣民遭受涂炭,甚至危及皇室安全。裕仁聽罷說“朕實于心不忍”,實際已經決心投降。 ![]() 裕仁 8月10日下午3點,鈴木首相主持了內閣會議,內閣成員除了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外,一致同意投降。內閣會議結束后,阿南惟幾去拜訪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這天梅津已經接到了天皇的“御言”,要求他同意投降,所以梅津向阿南表示:皇軍絕對忠于天皇,天皇已經批示投降,所以皇軍不能反對。 四、陛下叛國啦! 裕仁已經決定投降的消息在8月12日傳出,當時的日本尤其是軍隊下層,群情激憤,認為天皇是被貪生怕死的官僚騙了,天皇一定是想抵抗的。這種不滿情緒就持續醞釀著。 8月14日白天,日本放送協會(NHK)突然向日本國民播報說,明天中午有“大瓜”要放,請國民一定要聽! 這事被東京的日本陸軍捕捉到了,他們猜想明天一定是播送“日本投降書”。其實還真是這樣,8月14日晚上11點,裕仁在皇宮錄制了《終戰詔書》的錄音。不得不說,日本人極度無恥,明明已經戰敗,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了,卻依舊端著架子,說什么這是“為人類文明而進行的終戰”。錄音的膠片被交給了侍從德川義寬,打算明日中午12點放送。 ![]() 裕仁天皇在錄制投降詔書 日本陸軍為了搶奪這個錄音盤,阻礙日本投降,就決定當夜發動兵變。兵變的策劃人是陸軍中層,但得到了阿南惟幾的默許,陸軍中下層以畑中健二、東條英機的女婿古賀秀正、阿南惟幾的妻弟竹下正彥為代表,聯合了“志同道合”的幾十個好友一起行動。 8月14日夜晚,這些人發動了兵變。他們仨兵分三路,一路去鼓動禁衛軍造反,但禁衛軍(近衛師團,其司令部在皇城隔壁)師團長森糾不同意,結果森赳被砍死,幾個叛軍就留在司令部,制造了進攻皇城的假命令;一路去“天誅”一號國賊、投降代表首相鈴木,但鈴木得到消息提前跑了,所以這路也無功而返;最后一路率領被假命令指揮的禁衛軍進攻了皇宮,打算奪取錄音盤,并發動兵諫,讓天皇發表全民抗敵的詔書。15日凌晨3點,叛軍攻進了皇宮,但日本皇宮房間眾多,找一個錄音盤如同大海撈針,結果也沒找到。晨5點10分,這伙叛軍就被清剿,叛亂得以平息。 文史君說 8月15日,中午12點,鈴木首相在首相官邸打開了收音機,里面傳出了天皇的投降詔書,日本正式向盟國投降,中國十四年抗戰終于勝利。不愿相信日本投降的阿南惟幾自殺;參與八一四兵變的畑中健二和好友椎崎二郎,在12點之前就在皇宮門前自殺了。他們到死也沒弄明白,“臣等正欲死戰,陛下為何先降”?這一場荒唐鬧劇,同日本帝國一樣,真正結束。 ![]() 畑中健二 參考文獻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16年。 王力:《八一五:日本“無條件投降”內幕》,《新天地》2015年08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