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天離不開茶。 早上起床一杯,午飯后再來一壺,晚上閑聊還得泡點。 喝茶確實好,能解膩、提神、讓人有點儀式感。 但你知道嗎?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茶都適合你。 有些茶,長期喝,不但沒好處,還可能傷身。 我今天就跟你掰開揉碎地聊一聊——經常喝茶的人,這六種茶最好別碰。 ![]() 第一種:隔夜茶 有些人泡了一壺茶,喝不完,第二天繼續喝。 理由是“不浪費”。 可這杯“省下來的茶”,可能比涼白開還危險。 茶葉里有茶多酚、維生素,都是容易氧化的。 放久了,顏色變深,味道變苦,不只是口感差,還會滋生細菌。 特別是夏天,溫度高,細菌繁殖快,你以為是茶香,其實里面已經是微生物大軍。 我有個朋友就吃過虧。 他隔夜喝了茶,結果肚子絞痛,跑醫院一查,是急性腸胃炎。 醫生一句話:隔夜茶別喝,尤其是放在溫暖環境里的。 第二種:濃茶 有人覺得茶要濃才過癮,葉子多、水少,像墨汁一樣的茶湯才叫茶。 喝完嘴里發澀,心里還美滋滋。 濃茶問題大著呢。 茶葉里有咖啡堿和茶多酚,濃度高了,容易刺激胃黏膜,讓你胃酸多、肚子不舒服。 長期喝濃茶,還可能讓你失眠、心慌,甚至加重缺鈣,因為咖啡堿會促進鈣流失。 我以前就這樣,下午喝一大杯濃普洱,晚上兩點還在床上瞪眼。 后來換成淡茶,口感柔和多了,睡眠也好了。 別小看濃淡,喝茶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挑戰極限。 第三種:燙茶 有人喜歡茶葉一泡就喝,茶剛出鍋,熱氣騰騰,一口下去,爽。 但這種爽,是拿食道健康換的。 長期喝燙茶,容易灼傷食道黏膜。 世界衛生組織都提醒過,超過65℃的飲品會增加食道癌風險。 你想想,舌頭被燙紅了還會恢復,食道沒有痛感神經,你根本感覺不到傷有多深。 我外公以前愛喝滾燙的龍井,幾十年下來,胃口不好、嗓子干,后來醫生讓他一定要涼一涼再喝。 記住一點,茶溫最好在50℃左右,入口溫熱,既解渴又不傷身。 第四種:空腹茶 早上一起床,有人第一件事就是泡茶。 感覺那一口下去,整個人都清醒了。 但空腹喝茶,對胃真不友好。 空腹時胃酸本來就偏高,再加上茶多酚和咖啡堿的刺激,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適、惡心甚至心慌。 茶還有利尿作用,空腹喝更容易讓身體缺水。 我有次趕稿子,早上空腹灌了一杯濃綠茶,沒一會兒就心慌手抖,胃里發涼。 那之后我再也不空腹喝茶了。 最好的方式是,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再慢慢喝茶。 第五種:劣質茶 便宜茶,不是不能買,但你得分清“便宜”和“劣質”的區別。 劣質茶很多是霉變茶葉、茶梗,甚至摻雜著農藥殘留和人工香精。 聞起來香得不自然,泡出來顏色特別亮,那很可能不是好事。 這種茶不僅沒營養,還可能傷肝傷腎。 茶葉是吸附力很強的植物,種植過程里噴過農藥的,如果沒處理干凈,全被你喝進去了。 我去過一次小茶廠,看到堆在角落里發霉的茶葉,經過簡單烘干就拿去賣,價格特別低。 從那以后,我寧愿少喝點,也要買靠譜的茶。 不一定非得高檔茶,靠譜產區、干凈加工才是關鍵。 第六種:變味茶 這里說的不是調味茶,而是“存壞了”的茶。 茶葉怕潮、怕光、怕異味。 有些人茶罐沒封好,或者跟米、調料放在一起,時間長了茶就吸味兒了。 一旦茶葉受潮,香氣沒了,還容易長霉。 喝這樣的茶,不僅口感差,還可能讓你腹瀉。 尤其是普洱、黑茶這些可以長期存的茶,更要注意環境,干燥、避光、通風才行。 我朋友收藏茶,家里專門弄了個小柜子放茶葉,連存放的溫濕度都控制著。 他說:“茶是活的,放壞了就是垃圾。” 這話我信。 茶是好東西,但好東西用錯了,就變成壞東西。 隔夜茶、濃茶、燙茶、空腹茶、劣質茶、變味茶,這六種茶,常喝的茶友都要避開。 喝茶講究的是養人,不是拼命。 茶香在嘴里,健康在心里。 與其追求刺激,不如追求舒服、長久。 畢竟,喝茶是一輩子的事,慢慢來,才是最高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