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馬雞是什么樣的“雞”,竟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還被山西省封為“省鳥”? 單從字面上講,褐馬雞就是褐色的“馬雞”。 馬雞,按照動物分類學,是鳥綱雞形目雉科馬雞屬的一類大型陸禽,因為修長的尾羽披散下垂頗似馬尾而得名“馬雞”。 ![]() 馬雞有獨特的耳羽和鮮艷的羽毛(體羽)。羽毛褐色的叫褐馬雞,羽毛白色的叫白馬雞(又名雪雉),此外還有藍灰色羽毛的藍馬雞和藏馬雞。這四種馬雞都是中國特有的珍貴鳥類。褐馬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他三種馬雞都是二級保護動物。 褐馬雞之所以保護等級最高,是因為其野生種群的分布范圍狹小,數量極少,一度瀕于滅絕。 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云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分布范圍僅見于山西呂梁山、河北西北部、陜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等零星區域。近年,山西沁源縣和河北小五臺山成為褐馬雞的主要棲息繁殖地。 褐馬雞體態壯碩(體長約1米、體重達5公斤),翅短不善飛,腿壯善奔跑,臉頰紅艷,白色的耳羽尖聳,濃褐色體羽緊裹全身,藍紫色的尾羽輝光閃閃,十分雄壯矯健。 ![]() 褐馬雞生活在林區,夜晚棲歇在樹上,白天在林地成群覓食植物的葉果,也食少量蟲子。褐馬雞機警暴躁,健勇好斗,如果遭到冒犯,必定奮往赴斗。哪怕對手是狐貍、金雕之類強敵,哪怕自己頭破血流、羽毛掉光,也要奮戰到底,置死不顧。在古人眼里,褐馬雞自來就是“勇士”的形象。據說,黃帝大戰蚩尤時,就曾用褐馬雞作戰旗的標志,稱為“鹖旗”。又據說,漢武帝斗雞比賽中的“鹖冠”,原型就是褐馬雞。 褐馬雞被古人稱之為“毅鳥”“勇雉”,成為勇戰不屈的象征。從戰國時期開始直到清朝末年的2000多年里,歷代帝王都貫用褐馬雞的尾羽裝飾武將的帽盔,稱之為“冠”,用以激勵將士勇猛奮戰,雖死不辭。到了近代,褐馬雞漂亮的尾羽又受到西方人的青睞,成為婦人帽子上的珍貴裝飾品,褐馬雞被賦予“東方寶石”的美譽。然而人類的的這種癖好,卻給褐馬雞帶來被長期獵殺的噩運。 褐馬雞是一個古老的鳥種,歷史上曾在中國廣泛分布。但是,由于長期濫肆捕獵、棲息地的破壞和人類經濟生活的影響,褐馬雞的野生種群急劇縮減。據上世紀80年代調查,野生褐馬雞種群只有區區數百只,處于瀕于滅絕的狀態。直到我國頒布實施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大規模獵殺褐馬雞的現象才被遏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褐馬雞這種世界珍禽,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如今,經過幾十年的保護和生態修復努力,褐馬雞的分布區域比上世紀80年代有了顯著擴大,野生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據2024年11月公布的調查結果,在褐馬雞的主要分布地山西省,褐馬雞的數量已恢復到1.9萬只。這些可喜的成績,既意味著褐馬雞瀕危狀態得到緩解,也標志著林業生態系統環境質量的顯著改善。 ![]() 褐馬雞一直在對人們說:我很古老,但我不愿意成為歷史! 讓我們同褐馬雞們一道努力,實現這個愿望吧! (注:198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將褐馬雞命名為“山西省省鳥”。) ![]() T.134 褐馬雞 1989-02-21發行1568.40萬套 全套2枚 總面值0.58元 52x31mm P11.5 版式40(4x10) 影寫版 萬一設計 北京郵票廠印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