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認為自駕游,才能更好地欣賞路上的風景。隨著我國交通的發展,再加上個人時間自由的話,自駕游確實盛行。 自駕游的好處很多,可以開車到一些小眾的地方去,比跟團更自由。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駕游不吃香了,以下是一位網友的經歷和感悟: 清晨六點,天剛蒙蒙亮,我握著方向盤行駛在貴州蜿蜒的山路上。左側是陡峭的巖壁,右側是深不見底的懸崖,每一個轉彎都需要全神貫注。 后座上是熟睡的家人,而我的肩膀已經因為連續駕駛四小時而僵硬酸痛。這本應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旅行,卻在疲憊與壓力中逐漸變了味道。不知從何時起,曾經令人向往的自駕游,正在悄然失去它的魅力。 ![]() 自駕游的成本優勢正在被現實無情地消解。記得十年前,我和三個大學同學自駕去西藏,平攤下來每人交通費用不到高鐵票價的一半。但如今情況完全不同。 更令人咋舌的是旅游旺季的住宿費用,大理古城一間普通民宿的價格從平日的200元飆升至900元,是平時價格的4.5倍。當我在深夜抵達預訂的酒店,發現實際環境與網圖相差甚遠卻不得不入住時,那種被"宰割"的感覺讓整個旅程蒙上陰影。 ![]() 駕駛的疲憊正在吞噬旅行的樂趣。去年夏天去青海湖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為了避開擁堵,我們凌晨四點出發,結果在連續駕駛七小時后到達景區時,我已經頭痛欲裂。妻子不得不獨自帶著孩子游玩,而我則在車上昏睡了兩小時。 數據顯示,長時間駕駛會導致反應速度下降40%,這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疲憊駕駛時常常錯過出口或走錯路。更諷刺的是,我們為"自由"選擇自駕,結果卻被方向盤的束縛奪走了欣賞風景的權利。"爸爸一直在開車,都沒和我們一起玩",孩子的這句話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駕的意義。 ![]() 安全隱憂像達摩克利斯之劍般懸在頭頂。貴州的那段山路經歷至今讓我后怕——在過一個急彎時,對面突然沖出一輛超速的卡車,我猛打方向盤才避免碰撞,車輪距離懸崖邊緣不足半米。 規劃工作的重擔往往落在一個人身上。在我們家,這個角色由我承擔。從路線規劃、酒店預訂到景點攻略,需要耗費數十小時的準備時間。旅行網站的數據顯示,一次中等長度的自駕游平均需要查閱15個信息源,比較8家住宿選擇。更糟的是,當實際行程出現偏差時(這種情況在自駕游中發生率高達72%),所有抱怨都會指向規劃者。 "為什么選這么堵的路?""這家餐館的評價根本不準!"——這些在疲憊駕駛后聽到的抱怨,讓本應放松的旅行變成了情感消耗。我逐漸明白,跟團游支付的不僅是服務費,更是責任轉移的成本。 ![]() 擁堵已經成為自駕游的常態性噩夢。當我們終于到達景區時,發現停車費高達100元/天,而最近的停車場距離入口還有3公里。這種"花錢買罪受"的體驗讓妻子直接宣布:"下次寧可跟團!" 站在服務區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我突然理解了自駕游"失寵"的深層原因:當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開始珍視旅行中的每一分鐘休息;當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度假的首要目標變成了真正的放松而非另一種形式的勞累。 自駕游沒有變,變的是我們對旅行本質的理解——它不該是毅力的考驗,而應是心靈的滋養。也許,未來的旅行方式將是更加聰明的組合:用高鐵連接遠方,用當地交通感受風土,只在最適合自駕的路段享受方向盤的樂趣。這樣的旅行,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最初對自由的向往。 關于作者 ![]() 倘若每次旅行都是一個章節,人生已是一本賞心悅目的書。——@路燈攝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