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我們經常會用“認知高低”來評價一下人,那什么是認知能力呢? 它其實是指: 個體對信息進行獲取、處理、整合和運用的綜合心理能力。 那么低認知的人都有什么樣的共性呢? 下面是我整理的低認知者常見的7種特征,大家可以看看: 1. 二元對立思維 他們習慣用: "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問題。 常用"絕對"、"肯定"、"永遠"等極端詞語,認為: 事物只有好壞兩面,無法理解中間地帶,對人要么全盤接受,要么徹底否定。 比如有的人認為: "所有的有錢人都是靠運氣發家的。" 這種思維忽略了努力、機遇和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其實二元對立思維是兒童期的典型特征,所以如果一個人在成年后仍保持這種思維模式,說明這個人的認知發展: 停滯在比較低的水平。 2. 歸因偏執 有些人習慣: 將失敗歸咎于他人或環境,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常常說: "如果不是因為xxx,我早就..." 比如: 考試不及格,TA不會客觀分析原因,只會覺得是老師教得不好,題目出得太難,同桌影響了TA。 低認知者一般都傾向于外歸因(也就是外部、不可控、不穩定因素),即便有人告訴TA這種歸因不客觀,TA也不會認可。 3. 固守單一觀點 他們只聽想聽的信息,對相反觀點本能抗拒,信息來源非常單一,認為持不同意見的人都是錯的。 比如: 有些人非常相信某音里面所謂大師的言論,但線下醫生對TA的診斷,TA卻置若罔聞,還批評醫生不懂。 4. 經驗主義迷信 他們總是用"我覺得是這樣"代替客觀分析: 用個案否定普遍規律。 對學術研究和統計數據嗤之以鼻,很喜歡用"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來進行說教。 比如: 很多父母會勸說孩子給領導送禮,孩子要是拒絕,他們就說孩子沒情商不懂事,沒有他們有社會經驗。 再比如有人曾這么對我說“抽煙根本沒害,我二舅抽了一輩子煙活到90歲,電視里都是瞎說。” 5. 缺乏長遠視角 他們只關注眼前利益,無法規劃長期目標,也很難理解什么叫延時滿足,對歷史經驗和未來預測漠不關心。 比如: 有的人負債也要選擇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高消費,以卡養卡,直到某一天因為一件突發的小事將所有卡都刷爆。 6. 缺乏獨立思考 不少人都存在這樣的從眾思維: "大家都這么說"就是對的。 他們對“流行觀點”總是不假思索地接受,害怕持有不同意見,害怕“特殊”。 比如: 很多父母認為到了年齡就必須要結婚,因為“所有人都是這么過得”,所以經常不顧子女本人的意愿,逼迫孩子相親結婚。 7. 情緒化決策 有的人做事僅憑感覺,總是說“我感覺什么事是對的”“我感覺你不應該這樣做”,即便是重要決定,他們也缺乏理性思考,很多時候是憑一時沖動,還很容易被煽動性言論影響,如果事情失敗了,他們也會后悔但絕不改變這種模式。 認知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曾說過: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本質上就是認知能力的差異。” 當你發現自己過去的想法很幼稚時,恰恰說明: 你的認知在提升。 如果覺得五年前的自己很聰明,那可能意味著你這些年沒有成長。 記住: 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回饋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