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讀去聲,去聲二十五徑,其義“夜”也。 來:語氣詞,不譯。譬如“長(zhǎng)鋏歸來乎”(《馮諼客孟嘗君》),再如《歸去來兮辭》 “蓮動(dòng)下漁舟”之“下”:“歸”也,乃《詩經(jīng)》“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之“下”也。國人之“歸”字,含義甚廣,不僅僅是“回來”,還有“向往”、“歸向”、“歸隱”、“返本”等意蘊(yùn)。合句有“自可留”,皆言“歸”也。此詩中心就是一個(gè)“歸”的問題。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乃“反典”。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本意指“春草萋萋,故而王孫不歸,然而既然歲暮再無春芳,山中不可留,且歸吧”,王維反其意也:“春芳已歇,還是欲留于山中”。 ![]() 直譯 ![]() 《松顏唐詩三百首 之一》鏈接如下(《松顏唐詩三百首》每周四更新): 吁!余何人斯,敢妄正先賢之訓(xùn)?言之未竟,知必有闞余之謬而隨議其后者。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后之明哲矣。有子云其憫余勞而錫之斤正焉,豈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謂孰非后進(jìn)之吾師云。 ——明 張介賓 邀點(diǎn)贊,求在看, 清濁慚向滄浪嘆! 忍把浮生算, 迎風(fēng)付一扇! ——松顏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