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失敗而難忘的藍田之旅 乾州蕞娃 (一)攻略之藍關古道 四五月份的一個周末,小卒過河約我去藍田縣坡底村爬山,按照計劃,我們要從坡底村沿藍田古道攀登上山,前往青泥嶺、七盤山,最終達到虎頭山,然后折返從另一條路下山,途中可以看到無量廟等景觀。 作為語文教師,不知道韓愈的人估計沒有,而不了解他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恐怕也不多。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能有機會親臨藍關古道,去感受昌黎先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憤懣心理(畢竟他是“欲為圣明除弊事”,雖然已有“肯將衰朽惜殘年”的決絕之心,但真正到了“云橫秦嶺”的時候,作者還是情牽故園,“雪擁藍關馬不前”是作者內心真實的反映,不僅馬不愿因前行,作者也不愿意前行。實際上,正是因為這次貶謫讓他生病隨行的十二歲的小女兒挐病死途中。),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所以面對小卒過河的邀約,我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按照往日習慣,每次外出前必須提前做好攻略。藍關古道,又名商山路、武關道,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藍關古道指的就是從藍田到牧護關的這一段。廣義的藍關古道則指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經藍田,翻越秦嶺,過商洛、丹鳳(武關),最終通向河南、湖北等地。 我只是想近距離的感受“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意境,所以探訪狹義的藍關古道就成為首要之選。 據百度百科顯示:武關道在今西安境內段除沿灞河上七盤嶺,經藍橋鎮、牧護關而去的干線外,還有其他幾條支線:(1)由今西安市向東上白鹿原,經灞水支流輞川河下游,在藍田縣城南與七盤嶺的干道相接;(2)由藍田縣城南沿灞河至水陸庵,又折南溯藍橋河谷而上,經南石河至藍橋與干線相接;(3)自藍田縣城東溯灞河右側,東北經普化、馬樓、玉山,再折東南分別沿灞河的兩條支流流峪河谷或道溝峪河谷而行,史稱“玉山路”。由玉山溯流峪河谷,經柿園子、上石家、張家坪、魏家溝越秦嶺,沿丹江支流東南行至黑龍口與干線相接;溯道溝峪河谷,經馮家灣、曹家山、南石門溝口南折西南行,與流峪河支線匯合于張家坪。 (二)有始無終的藍關古道之行 我們是六點出發,七點半左右到達坡底村村委會,這里已經有很多人在這里了。我們把車子停在一戶村民家門口,收費十元。她家還有水買,我又買了幾瓶水,價格倒不貴,和外邊的一樣,沒有加價賣個七塊八塊的。其實中途我還在一個村子里的超市買過一些東西,那個超市規模太小,有點像我們這里七八十年代的代銷點(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是鄉鎮供銷社在村子設點銷售,是銷售形式的一種延伸,知道這個名字的最少應該有四張了),這里沒有面包酸奶一類的東西,看了半天,我最后買了一斤麻花,有甜的,也有咸的,因為價格一樣便混在一起稱了一斤。 在村委會廣場,我們看到了一塊文保碑: 正面:藍田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藍關古道(峣山山梁段) 藍田縣人民政府公布 二零零七年一月十八日 藍田縣人民政府立 二零一三年十月 背面:遺址位于藍關鎮、輞川鎮,普化鎮、九間房鎮、藍橋鎮境內,戰國——清代時期古道遺址,是關中通往東南方向的重要古道路,修鑿情況史無載,該段沿大寨鄉與輞川鄉交界的峣山山梁分布,起自大寨鄉坡底村向南經七盤坡、雞頭關、風門子折向東,再經莽石灣、六郎關、草坪等地至藍田關,與藍橋河棧道連通,沿途有摩崖題刻和古道路遺址多處。 ![]() ![]() 村中,既有用石塊砌墻的老房子,也有鋼筋水泥的新房子。新房子和山外的沒有多大區別,我就沒有拍照,只拍了一張老房子的照片。不知道為什么村中的狗很多,它們對我們這些外來者并不十分友善,一路跟著我們跑。雖然沒有朝我們狂吠,但這樣的跟隨讓人很不舒服。 ![]() 我們在村子里穿行,找著上山的路,帶領我們的小卒過河,對這里的路線也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就有了往返折回。當我們從某一處反復經過的時候,這些狗們終于朝著我們狂吠起來,并且追著我們跑,這讓我多少有點擔心。 登山口有森林防火和監控提示牌,同時裝有高清攝像頭。往前再走一段路,我們就能看到一條石板路,這就是藍關古道。我不僅拍下了這條石板路,甚至拍下了一塊自己喜歡的石板(上邊有古人刻的防滑槽),也許我拍下的這塊石板就是韓愈當年走過的。 ![]() ![]() 我們來這里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底了,一般情況下早過了封山禁林期了,只是今年春上天氣干旱,所以當地森林防火的這根弦一直不敢放松。更加之,據說前一天有一個人繞過防守人員設置的關卡,不僅上山了,而且在山上生火煮飯,最糟糕的是他還拍成短視頻發到網上了,這讓有關部門很惱火。這個也是我們被勸返以后,回到村委會,聽村里人說的,上山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是快走到無量廟的地方被勸返的。雖然沒有貫通藍田古道的全程,但我畢竟親臨藍田古道,只能算作有始無終吧。好的一點是,時隔不久我又一次來到了藍田,當然這是后話,我們再次不提了。 未完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