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年發布的《脂質體技術及產品發展趨勢報告》,全球脂質體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已達 3.652億美元,預計2024–2031年將以 7.5%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 持續擴張,其中亞太地區增長最快,CAGR高達 9.5%。 脂質體技術早期主要應用在醫藥行業,現在開始成為營養品行業熱門方向,屬于典型的跨界遷移技術,不僅解決了傳統營養品'吸收率低'的行業困境,也有望成為企業突破增長瓶頸的技術杠桿。 在2025 Vitafoods Europe展會,可以明顯感受到海外企業的對外表達已經從原料端的市場營銷驅動轉向技術創新驅動,更加關注原料的功效吸收、溶解性、風味等,比較亮眼的就是“脂質體”技術。這一趨勢標志著營養品行業正式進入'技術表達'的新賽道,國際企業紛紛加碼布局,試圖在這場技術比拼中搶占制高點。 ·· 什么是脂質體技術··脂質體(Liposomes)是一種由雙層磷脂組成的納米級微小球形囊泡。 磷脂與細胞膜的材料相同,能包裹藥物或其他物質于囊泡中,防止其在體內被胃酸和酶降解,保護其中的活性成分,幫助其到達體內的目標位置。 因此,被包裹的活性物質可以在體內存留時間更長,從而增加了活性物質根據需要被吸收到體內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人體可以更好地吸收脂質體成分,并且可以將多種活性物質裝入脂質體中,使它們協同作用。 ![]() 這種結構的優勢在于:
·· 常規營養素Vs脂質體 ··常規營養素要先“過關打怪”——被胃酸、酶破壞、轉運蛋白限量、肝臟首過代謝層層損耗; 脂質體營養素則像穿上了“身份證+防彈衣”的特快專遞,直接“刷臉”進入細胞,吸收量往往翻數倍。 下面用“旅程”對比的方式,把兩條路線拆開講清。 出發前(口服→胃部)· 常規片/粉:毫無保護,在胃酸里就開始崩解、氧化。維生素 C 1000 mg 約有 50 % 沒出胃就被破壞
關卡一:小腸絨毛· 常規營養素:
關卡二:肝臟首過代謝
到達細胞
·· 脂質體營養素應用 ··維生素C![]() L-抗壞血酸(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由于其與提供電子的能力相關的多效性功能,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作為輔助因子,它促進膠原蛋白生物合成、肉堿和兒茶酚胺代謝,并促進膳食鐵的吸收。 維生素C對于傷口愈合以及軟骨、骨骼和牙齒的修復和維護也至關重要。 維生素C在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感染期間產生的氧化應激。 為了作為有效抗氧化劑的正常功能,維生素 C 必須以相對較高的水平保留在體內。使用和應用含有維生素 C 的膳食補充劑或食品的最大挑戰是保持穩定性。維生素 C 的降解過程很容易在高 pH 值、氧氣和金屬離子存在的水介質中發生。 為了充分口服補充維生素 C,必須防止由于腸道降解而導致的潛在減少。 以下我們重點探究脂質體維生素C和常規維生素C的在人體的吸收率。 01研究設計
02關鍵結果 ![]() 500 mg 脂質體維生素 C 較同劑量常規維生素 C,血漿總暴露量提高 21 %,峰值提高 27 %,白細胞內維生素 C 也顯著升高。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因其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通常被稱為人體的“主要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并維持整體細胞健康。這強大的抗氧化劑存在于人體的每個細胞中,谷胱甘肽參與許多重要功能。 01谷胱甘肽功能
長期以來,口服谷胱甘肽補充劑一直被用來提高抗氧化水平。然而它們的有效性因生物利用度差而受到顯著限制。口服時谷胱甘肽在消化 Tra 中分解成其組成氨基酸ct。那里不能保證這些氨基酸會在體內重新組裝成谷胱甘肽。研究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口服谷胱甘肽被吸收完好無損,使得這種方法效率低下。【3】 ![]() 02總結
·· 參考文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