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省水船閘主體結構完成封頂,為后續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 作為國內首座高水頭帶獨立省水池的省水船閘,其主體結構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閘室與兩側省水池、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建設規模為2×500噸級船隊兼顧1000噸級單船,有效尺度為130米×12米×4.7米(有效長度×閘室凈寬×門檻水深)。 在船閘建設過程中,施工團隊迎難而上,克服了各種困難和挑戰。在攻堅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工程時,深達60余米的防滲墻要穿過深厚的淤泥層并扎根在穩固的巖石基礎上,成槽作業如同在爛泥地上“繡花”。 面對這樣的挑戰,技術團隊迎難而上,摸索出一套科學的解決方案。先用沖擊式工程鉆機打出主孔,用成槽機抓出孔間土料成槽,再用黏土和膨潤土調配后的泥漿循環清走殘渣,加固槽壁,然后采用“導管法”將塑性混凝土穩穩注入,采用“接頭管法”將槽段連接,最終完成這項工程。 在高空懸挑結構施工時,面對40米的高度落差,施工團隊精準研判,采用高大懸挑模板替代腳手架搭設支撐工藝,不僅減小了高空作業風險,還實現了一次安裝就能分層澆筑,效率大幅提升。在1:1的坡度、最大高差15.7米的復雜條件下,團隊則采用無軌滑模替代有軌滑模,有效降低了邊坡人員走動的風險,同時提升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 ![]() 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坐落于右江中游,地處滇、黔、桂三省交界處,線路全長約4公里,采用“省水船閘+升船機+輔助船閘”的組合方案。工程上游接百色水庫,下游接入右江,距百色市區約12公里。上游最高通航水位228米,下游最低通航水位114.4米,最大通航水頭113.6米,最大提升高度88.8米。這里是云南地區物資運輸的“腸梗阻”,右江雖為西江航運干線的重要支流,卻因百色水庫的修建已斷航20年,而通航設施工程的建設,將徹底改寫這一局面。 ![]() 作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工程,該項目總投資約50.17億元,由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及滇桂兩省區共同推動建設。據承建方介紹,工程建成后,右江航道通航能力將從300噸級躍升至1000噸級,徹底結束右江因百色水庫修建而導致的20年斷航歷史。 “這相當于打通了西南航運的'任督二脈’。”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將串聯西江黃金水道與西南內陸,形成“干支聯動”航運網絡,推動西南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物資流通,為西南腹地“鏈接東盟”提供了水上新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