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8月25日訊(記者 吳旭光)政策端持續發力、產業巨頭積極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迎來多重利好催化。 為進一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科創板日報》記者近期采訪了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在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三大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多家企業。 從了解到的整體情況看,在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部分企業已有小規模量產,或處于樣品測試及市場開拓階段;其他企業則尚處于布局、研發階段。 2025年,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這一判斷并非空穴來風,來自產業鏈的信號已開始清晰顯現。據MIR睿工業預測,2025-2030年,人形機器人將以83%的復合增長率高速擴容,預計2030年人形機器人產量將達到23萬臺。 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在產業化起步階段,處于規模化、產業化前夜,行業仍存在核心零部件制約、商業模式待驗證等諸多挑戰,人形機器人本身正經歷從“功能替代”到“價值共創”的關鍵躍遷階段。 部分零部件廠商處于樣品試生產階段 隨著人形機器人加速量產,作為“關節”核心部件的精密減速器,也將迎來新一輪產能與技術的全面較量。根據負載不同,減速器可劃分為諧波減速器、行星減速器和RV減速器。 其中,綠的諧波作為國內諧波減速器龍頭,其產品可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關節傳動部位。在剛剛落幕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綠的諧波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綠的諧波具備完善的諧波減速機生產線,可提供Size3至Size58等眾多型號產品。其中Size3等微型諧波減速機設計緊湊、輕量化,是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的最優選擇之一。 綠的諧波2025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部分頭部廠商已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階段。 在RV減速器方面,專業齒輪制造企業雙環傳動董秘辦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旗下子公司環動科技主要從事RV減速器。目前環動科技正在申報上交所科創板IPO。 公開信息顯示,環動科技作為長期專注于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及執行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同時也是埃斯頓、埃夫特、匯川技術等國內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頭部企業的核心供應商。 根據環動科技招股書,該公司目前在研項目中,包括針對人形機器人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實際應用工況,開展多類型系列化減速器正向設計機理研究,解決其輕量化、高精度、高效率、高承載能力的迫切需求。 電機作為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擔當重要角色,其中空心杯電機和無框力矩電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運動的“心臟”。 談及無框力矩電機布局情況,國內另一家企業步科股份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該公司為人形機器人提供無框力矩電機、關節模組、全向舵輪等核心動力部件產品。其中,公司無框力矩電機已經推出第四代產品,相較于第三代,在布線、布板、溫升等方面有提升。 對于步科股份無框力矩電機的應用場景及用量,上述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該公司的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的大關節部位。具體人形機器人需配備多少臺無框電機,核心取決于客戶的本體設計邏輯。按照設計規律,大關節的每個軸會對應1臺無框電機,且電機數量與機器人自由度呈“一一對應”關系。通常情況下,一個完整的全身人形機器人,無框電機用量達20多臺。 目前A股市場涉及人形機器人控制器(小腦)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匯川技術、禾川科技等。 禾川科技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當下出貨量比較多的是線性關節執行器,主要用于人形機器人的腕、肘、膝和踝等關節,以及需要直線運動的部件,如手臂的伸展、腿部的移動等。 “目前禾川科技的線性關節執行器產品仍以送樣為主,還未實現批量化落地。”該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 作為國產工業控制領域的龍頭企業,匯川技術積極布局驅動模組、執行器等零部件,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腕、肘、膝和踝等關節驅動。 針對公司在伺服控制領域進展,8月22日,匯川技術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該公司2025年剛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業務,現階段主要聚焦在工業場景,還沒有形成銷售。目前公司相關業務主要做一些零部件的開發工作,產品包括無框力矩電機、驅動模組、執行器、行星滾柱絲杠等產品的研發。 多方聚力攻關核心零部件發展瓶頸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在產業鏈規模、應用生態和場景等方面具有優勢,已經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但仍存在部分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高端產品性能和穩定性不足、部分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 原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未來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理事長羅軍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單從硬件角度看,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在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三大核心零部件領域,與國外同類最先進產品相比仍存在差距。但這種差距在逐年縮小。 國內從事線性關節執行器產品的上市公司董秘辦人士對于《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國內人形機器人關節環節常見的是采用旋轉、線性兩種解決方案,其所在公司主要供應線性關節執行器,產品在國內處于中高端水平,特點是承載力大,至少能承受50公斤壓力;而對應的旋轉關節產品,承壓力約為30公斤。” 但在負載能力上,國外先進線性關節執行器產品的負載能力通常更出色。例如日本、德國等國際頭部品牌的高端系列,負載可達到100公斤以上?。 采訪中,多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核心零部件供給是未來機器人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支撐,盡管近些年國產零部件取得長足發展,但部分產品與世界最先進水平間的差距仍需進一步追趕。 一位“跨界”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上市公司高管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通用操作、商業服務、交通等領域的應用,仍面臨成本較高與行業標準缺位等多重發展瓶頸。其中,在商業化成本壓力方面,以高精度靈巧手等核心部件為例,價格要萬元級到大幾萬不等,單價過高,需通過規模化生產降本。 事實上,為促進機器人領域核心零部件攻關,中央及地方已出臺多項政策。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能”與“智能機器人”并列納入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標志著這一前沿領域正式躍升為國家戰略。 8月12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揭榜掛帥、重大專項配套、“白菜心工程” 等,支持企業開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技術攻關,聚力解決機器人產業短板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