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爬起來買的新鮮韭菜,挑了肥瘦相間的前腿肉,揉面、調餡忙了1個小時,包出來的韭菜豬肉餃子卻翻車了——咬開第一口,一股腥氣直沖腦門,韭菜軟塌塌的出水,豬肉發柴沒香味,好好的食材全浪費了!更氣人的是,家人說“這餃子味怎么怪怪的?”,明明步驟都對,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實,調韭菜豬肉餡的“雷區”就藏在調料里!這5樣調料絕對不能放,放了就毀了整鍋餡,看完你肯定拍大腿:“我之前居然犯了這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 料酒?別放!放了比沒放還腥! 很多人習慣用料酒去腥,可餃子餡不是炒菜——料酒里的酒精需要高溫揮發才能帶走腥味,包進餃子皮里,酒精根本散不出去,反而會和豬肉的腥味混合,變成一股“邪味”,素餡還會有股黃酒的怪味。聽我的,用花椒水替代!把花椒煮10分鐘,放涼后倒進肉餡里,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不僅能徹底去腥,還能讓豬肉更嫩,比料酒好用10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2. 蔥(香蔥/大蔥)?絕對別放!會蓋住韭菜的鮮! 蔥和韭菜都是“蔥屬”,但蔥的香味比韭菜濃3倍!放了香蔥或大蔥,蔥的辛辣味會徹底壓住韭菜的清香味,吃起來不是“韭菜豬肉餃”,而是“蔥香豬肉餃”,甚至兩者的香味混合,會變成一股說不出來的怪味。我之前就犯過這錯,放了一把香蔥,家人說“這餃子怎么有股蔥臭味?”,后來才知道,蔥和韭菜“不對付”!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3. 姜?盡量別放!容易燥熱還搶味! 姜是溫性食物,韭菜也是溫性,兩者一起吃,容易讓人燥熱上火,尤其是夏天,吃了還會“燒心”。而且姜的辛辣味比韭菜重,放了姜,韭菜的鮮香味會被掩蓋,吃起來只有姜味,沒有韭菜的甜。實在要去腥,就放一點點姜末,別放姜塊,不然等于“畫蛇添足”!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4. 十三香/五香粉?別放!會把韭菜味“吃”掉! 十三香、五香粉這些復合型調味料,味道太濃了!里面的八角、桂皮、香葉等香料,會徹底蓋住韭菜的清鮮,讓餃子餡變成“香料味餃子”,根本吃不出韭菜的甜和豬肉的香。我媽之前調餡放了十三香,結果餃子端上來,我問“這是啥餡?”,她尷尬地說“韭菜豬肉啊,放了十三香提味”,你說冤不冤?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5. 醬油/蠔油?別放!會讓韭菜變黑、變咸! 醬油的顏色深,倒進肉餡里,韭菜一混合,就會變成“黑糊糊”的,賣相不好看不說,醬油的咸味還會掩蓋韭菜的鮮。蠔油雖然能提鮮,但韭菜本身已經很鮮了,放了蠔油反而會“過猶不及”,讓味道變得厚重,失去了韭菜的清爽。聽我的,豬肉餡里只放鹽、少量味精和香油,足夠鮮!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調對了調料,韭菜豬肉餡有多香?你看——韭菜切碎后,用熱油拌勻鎖住水分,還是翠綠的;肉餡加了花椒水,攪拌上勁,嫩得能掐出水;包好的餃子煮出來,皮透亮,咬開后韭菜鮮、豬肉香,沒有腥味,沒有怪味,家人一口一個,說“這才是餃子該有的味!”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實,好的餃子餡不需要太多調料,只要避開“雷區”,保留食材的本味,就能做出比外面賣的還好吃的餃子。下次調韭菜豬肉餡,記住這5個“別放”,保證你不翻車,家人都夸你“會做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