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老了還是法拉利,廉頗老矣尚能飯,說的就是《捕風捉影》里的兩位影帝,成龍和梁家輝。 警匪動作片、港片、成龍主演……該片似乎集齊了撲街高危元素,這也讓其意外反轉成為驚喜。 頂著外界先入為主的“爛片”質疑和刻板印象,《捕風捉影》在點映期間口碑持續逆風上行,8月16日正式上映后,骰盅終于揭曉:作為檔期唯一的國產硬核動作類型片,豆瓣8.1分,貓眼專業版預測票房10億+,大概率將成為暑期檔季軍,年度票房第六。 ![]() 港式動作類型片已經多年沒有出現豆瓣8分+、票房10億+,口碑票房雙走高的爆款了,上一次可能還要追溯到2018年的《無雙》。 無論對于成龍自己而言,對于類型片而言,《捕風捉影》都可謂意義重大,它示范了新式港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重獲新生的可能性。 點映立大功, 兩個七旬老漢對打有多爽? 如半佛仙人所說,《捕風捉影》“直接讓成龍退步30年,回到了自己的黃金年代”,也讓影迷夢回錄像廳DVD時代。 影片改編自2007年銀河映像出品、游乃海編劇加執導的老港片《跟蹤》,保留了原片的故事框架、人物設定、人物關系,同時將原片擴展為一部更高制作投入、動作戲更多的大片,原片89分鐘的體量被擴充至141分鐘。 ![]() 《捕風捉影》給許多影迷的第一觀感是爽。一開場便是花式換裝偽裝智斗,加上拳拳到肉的打斗,天臺滑翔傘脫逃,直看得人眼花繚亂,也奠定了“全程高能”的風格。張子楓的打戲重在“以柔克剛”,成家班兩個月特訓,每日8小時格斗+槍械訓練。追蹤、爆炸、槍戰、冷兵器、肉搏,武戲量大管飽。 71歲的成龍和67歲的梁家輝,兩位加起來近140歲的“七旬老漢”,奉獻出了多場真摔真打、不用替身的硬核打戲,令人心生敬意。成龍的打戲依然頗具個人標志性喜感和雜耍風格,一秒拆槍、用晾衣桿和布當做武器,令人夢回《警察故事》《尖峰時刻》等經典系列;梁家輝則塑造出了一位瘋批兼紳士儒雅、頗具魅力的“狼王”反派“影子”,憑著匕首1V30,自稱“用完了十年運動量”,兩人在狹小空間的貼身肉搏戲刺激感十足。 另一重觀感是新。影片不再是近年來港片常有的“古早味過氣感”,而是直接關注最熱的社會話題,包括“天眼系統”、AI系統“辣妹”、加密貨幣,反派以黑客技術迷惑警方,有較強的當下時代性,科技感和新鮮感,傳統追蹤術的加入,則實現了新與舊的平衡。 從地點設置、陣容搭配來看也是有新意的,故事發生在澳門,將永利皇宮、老樓等地標運用到極致,張子楓、此沙等接受訓練或具備武術功底的內陸新生代血液加入,令整部影片在“情懷牌”的同時,兼顧“年輕化”和融合度,有效提攜新人。 ![]() 且《捕風捉影》并未止步于此,作為動作片,影片用了相當的篇幅來刻畫人物形象與人物關系,探究人性與內心,萌寵小隊和盜匪天團的貓鼠游戲中,黃德忠何秋果的“父女/師徒關系”,影子與養子團的“父子關系”,兩組關系互為對照,一句“他是爸爸”“他最像你”幾多恩怨糾結,“叛逆女孩X愧疚父親”組合是《龍馬精神》的進化版。 如果要說缺點的話,則是141分鐘時長,中后程文戲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節奏,可能令部分觀眾失去耐心。 受眾畫像分析來看,40歲以上占比最高達到26.4%,四線城市占比達到39.5%,這應當是成龍影迷基本盤主力;第二高的是20-24歲人群,占比達到19.5%,女性觀眾占比近七成,這無疑說明了反派“狼崽養子團”年輕高顏值流量演員的加入,對年輕群體、女性觀眾等“增量市場”有著不小的吸引力。前有《封神》質子團、《藏海傳》義子團,類似配置儼然已成加分項。 ![]() 回顧《捕風捉影》的出圈之路,點映策略起到了關鍵作用,再次證明了“好片不怕點”的規律,且點映策略對于映前熱度一般、品質口碑過硬的犯罪動作片,助力其通過口碑發酵而逆襲出圈,尤其有效,如《周處除三害》《九龍城寨之圍城》都是如此。 《捕風捉影》提前十多天即開始了超前點映,第一階段,8月2日-8月3日,影片在上海、深圳、廣州三個一線城市開啟超前點映,第二階段,于8月8日至8月10日成都、重慶、杭州等全國68個城市繼續點映,推動口碑進一步發酵破圈。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8月15日22時36分,影片《捕風追影》點映及預售總票房突破1億,當日排片率5.3%、上座率18.7%位列第一,爆相明顯。正是過硬的口碑和上座率,替影片撬動了首日22%的排片占比,次日逆跌。 抖音點贊最高的兩個爆款視頻分別為對比年輕時成龍的“歲月情懷刀”、養子團反派耍帥,而這也是兩大宣發抓手。其他的一些線下宣發動作也加速了該片的出圈,如打造“狠燃強爽特殊場”“見者發財場”等特殊場次,以及養子團COS,發放撕拉片周邊。 《捕風捉影》終為成龍正名, 影院需更多“經濟上行期”爽片 成龍大哥終于擺脫了“爛片之王”“票房慘淡”的惡名。 2016年,他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2025年8月9日,成龍榮獲第78屆洛迦諾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成為該獎項歷史上首位中國演員,這是他第九次獲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作為中國功夫的文化符號之一、聯結東西方的橋梁,“高危實拍”、獨特的動作喜劇風格、敬業精神、持續提攜后輩,都使得其巨星地位無可替代。 ![]() 《紅番區》到《尖峰時刻》系列奠定了成龍好萊塢動作巨星的地位,巔峰時刻過去后,2010年后,成龍的工作重心重新轉回亞洲,但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儼然成了“中國版尼古拉斯·凱奇”:《功夫瑜伽》5.0分,《龍牌之謎》3.6分,《機器之血》4.7分,《神探蒲松齡》3.8分,《急先鋒》5.1分,《狂怒沙暴》5.0分,《龍馬精神》5.3分,《熊貓計劃》5.5分,《傳說》4.3分…… 成龍這些年主演的作品,基本上沒有豆瓣評分過及格線的,其票房大多徘徊在1-3億左右區間。 其中票房最高的是17億+的《功夫瑜伽》,口碑相對較好的是豆瓣7.0分的《英倫對決》。有一種聲音認為,大哥保持著一年一到三部影片的高產頻率,頻繁出演爛片,可能是出于養活手下團隊成家班的需要。 《龍馬精神》中國傳媒大學路演時,網上一度有“現場有人要求退票”的傳聞。而沖著他國際巨星的影響力,以及一代人伴隨他作品長大的情懷濾鏡和號召力,每次都會引發不小的話題討論度,也會有一批死忠粉絲堅持去看“然后失望”,久而久之,“成龍主演多爛片”的幾乎已經深入人心。 ![]() 《捕風捉影》終于口碑票房雙雙一雪前恥,同時也為未來的成龍動作片,指出了正確的方向:隨著大哥年齡日益增長,“從頭打到尾”已經不符合現實體力狀況,把文戲做扎實,引入更多新鮮血液和打斗元素,自己只需在關鍵處適當出手,是更靠譜的選擇。 從《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漫畫風格,《焚城》直擊輻射這一空白領域的題材創新,再到《捕風捉影》對社會熱點的捕捉,新港片迎來新生,需要走出舒適區、找到當下觀眾同頻共振的最大公約數。在這些新港片里,觀眾也一次次見證著新一代與舊一代的交接傳承。 “經濟上行期的美”已經被各種行業用各種方式懷念過,放眼影視行業同樣如此,現實越是不盡人意,越是需要在娛樂內容中補充腎上腺素、多巴胺。換言之,那些具有“經濟上行期”氣質的爽片、爽劇往往能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今年兩部黑馬,《F1:狂飆飛車》和《捕風捉影》同樣都是具有“上行氣質”的大爽片。同樣都是老派巨星主演,前者是六旬老漢布拉德·皮特,驗證了“電影院和IMAX存在的必要性”,后者是七旬老漢成龍、梁家輝,讓那些看他們電影長大的人重拾熱血。 兩部商業大片的成功也說明,故事不新沒有關系,有足夠的市場服務意識,不惜成本、人力物力,把類型片讓人爽和嗨的元素做到極致,視聽效果做到最佳,觀眾自會買單。而那些讓觀眾不爽的,觀眾也自然會用腳投票。 暑期檔前冷而后半程升溫,幾部爆款加持,影院算是緩了過來,接下來,市場要想重新繁榮復蘇,需要的仍然是更多爽片,而非“自嗨”型創作。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