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律詩的創作上已經達到了巔峰,成就幾乎無人能比。他的《登高》更是登峰造極之作,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成為了詠秋的千古名句。 ![]() 個人認為,杜甫的《秋興八首》也是登峰之作,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也毫不遜色。關鍵它還是組詩,結構龐大。組詩以夔州秋景起興,串聯起對長安的深切追憶與對家國命運的無盡憂思。 其中的第八首詩是組詩的總結。它回憶京城長安的景色,情景交融表達出詩人晚年的滄桑心境和對盛唐的眷戀。頷聯“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更是倒裝句的經典,歷來評價很高。 《秋興八首·其八》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 杜甫寫此詩時已經流浪到夔州。雖然身在夔州,心卻飛向了長安。組詩《其八》就是沿著長安昆吾御宿渼陂等風景,來展開回憶,通過今昔對比突出盛唐的繁華與安史之亂后的破敗冷落。 詩歌開頭“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回憶長安美好的自然風景。從昆吾、御宿開始,清麗綿長的道路一直“逶迤”到渼陂。紫閣山的陰影投射到渼陂水面,湖光山色,風光旖旎。 渼陂在長安西南面,曾經是盛唐文人雅士游樂的勝地,杜甫早年曾經與高適岑參等人在這里泛舟飲酒吟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游渼陂”就是證明。如今他信手拈來,可見仍是記憶猶新。 ![]() 三四兩句“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通過倒裝句寫昔日盛唐的富裕。開元和天寶前期,政局安定,國泰民安,人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滿足食用之外,飽滿香甜的稻谷竟有剩余的可供鸚鵡啄食,足見當時物產的豐饒富庶。花木繁茂,古老的梧桐樹上棲息著鳳凰,這也是盛唐太平與祥瑞的象征。 五六兩句“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進一步回憶昔日春游的繁華熱鬧。渼陂不只是自然風光秀麗,而且人文活動也很多,特別是春游賞花,人流如織。 ![]() 每逢佳節和慶典活動,總有文人雅士或情侶佳人結伴同游,在這里飲酒吟詩,觀花賞月,共度美好的浪漫時光。他們流漣于花前月下,深夜了還要到各處景點游覽,舍不得回家。 詩歌結尾“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通過對比寫出如今的沉郁苦悶。杜甫是盛唐歷史的見證者,他曾經用生花妙筆,寫出了三大禮賦和眾多反映現實的詩歌。 如今他年老體衰,漂泊流離,只能站在夔州的秋風中,對著遠方的長安苦苦凝望。他低垂著頭,白發稀疏,對世事的變化已經無能為力。唐朝由盛轉衰,杜甫壯志未酬,一切家國憂思都在不言中。 ![]() 總之杜甫這首詩以追憶、盛景、游樂、悲嘆為主線,通過今昔對比將個人命運與家國盛衰緊密相連,飽含著深厚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一個正直詩人的責任和擔當。 還要強調的是這首詩的倒裝句,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它除了在思想內容上突出了盛唐的繁華以外,還取得了藝術形式上的極大成功。 按照漢語的語法習慣,應該寫作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但是杜甫匠心獨運,把賓語香稻和碧梧提到句首,形成倒裝句。這種用法突出了盛唐的和諧富足,更加襯托出安史之亂后的破敗蕭條。 ![]() 歷來詩評家在論詩時對這組倒裝句評價很高,沈括、楊萬里等也都極力推崇效仿。實質上這種錯綜倒置的修辭運用,確實拓寬了律詩對仗句創作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為后人寫作提供了更多的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