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在靠近挪威的巴倫支海,一場盛大的軍事演習正在上演。這是自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海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演。北方艦隊傾巢而出,數十艘艦艇整齊列陣,其中包括旗艦“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著名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也隸屬于北方艦隊,受命參與了這次演習。然而,令世人震驚的是,這場盛大的軍事演習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救援行動,而救援的對象正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2000年8月14日清晨,俄羅斯國防部傳出消息,演習中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因機械故障在巴倫支海底遇險,共有107名官兵被困。 隨后的消息證實,這艘被稱為“航母終結者”的核潛艇已經沉沒,艇上107名乘員、11名艦隊級的高級將領和助手共計118人全部遇難,成為俄羅斯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潛艇事故。其沉沒原因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本期節目為您講述——《魂斷巴倫支:“庫爾斯克號”沉沒之謎(上)》。 ![]() “航母終結者” 自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起,潛艇屢次在實戰中嶄露頭角。尤其是納粹德國潛艇部隊的創建人、德國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所創立的“狼群戰術”,一度讓盟軍損失慘重。 1939年到1942年間,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共擊沉盟軍商船1160艘,總噸位達630萬噸,沉重打擊了盟軍的海上補給線。丘吉爾曾無奈地承認:“鄧尼茨的'狼群’是唯一使我感到害怕的部隊。” 二戰結束后,東西方陷入冷戰,核潛艇的誕生使潛艇從戰術武器升級為戰略武器。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軍事實力占優。對蘇聯來說,核武器成為其唯一能與對手抗衡的終極大殺器,提升核武器的投送能力自然成為蘇聯軍事工業的重中之重。 戰略核潛艇憑借隱蔽性和攻擊性,成為核威懾的關鍵力量。而“庫爾斯克號”,更是蘇聯及其繼承人俄羅斯軍事工業的集大成之作。 “庫爾斯克號”是由前蘇聯大名鼎鼎的紅寶石海洋機械中央設計局設計建造的949A級核潛艇,被北約稱之為“奧斯卡Ⅱ型”。該級別核潛艇于1980年成功下水,是當時蘇聯最大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旨在應對美國的核動力航母艦隊。 當它建造到一半的時候,蘇聯解體了。俄羅斯海軍接手了建造工作,并在完成后把它編入了俄羅斯的北方艦隊。 “庫爾斯克號”的名字取自二戰蘇德戰爭中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它全長154米,比兩架波音747首尾連接起來都長。兩座核反應堆為它提供了充沛的動力,深海航速可達30節。 它有雙層艇殼設計,其中外殼為覆蓋了80毫米橡膠的8毫米鋼板,內殼為50毫米厚的特種鋼。這艘核潛艇攜帶了32顆水雷以及24枚超音速反艦導彈,配備了當時俄羅斯最先進的聲吶系統,造價近10億美元,1995年投入現役。 ![]() 【蘇俄軍事工業集大成之作品“庫爾斯克號”】 作為蘇聯及俄羅斯軍事工業的瑰寶,“庫爾斯克號”究竟是怎樣的一艘核潛艇呢?盡管2018年上映的電影《庫爾斯克》匯聚了包括英國著名演員科林·費爾斯與法國傳奇導演呂克·貝松在內的強大陣容,但影片上映后的反響并不熱烈。 因為俄羅斯軍方對該片持冷漠態度,導致制作方無法拍到真實的俄羅斯核潛艇及其設施。影片中關于“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戰斗場面和武器裝備的描繪顯得相對匱乏,影響了影片的真實性,讓觀眾感到些許遺憾。 “庫爾斯克號”是俄羅斯最現代化的大型多用途核潛艇之一,具備同時攻擊多個海上目標的能力,被稱為“航母終結者”。它還是世界上噪聲最小的潛艇之一,很難被探測發現。20世紀90年代,“庫爾斯克號”曾多次出色地完成軍事任務,表現從未令人失望,成為北方艦隊里最耀眼的明珠。 然而,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卻躺在了巴倫支海的海底,動力全失,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演習代號“夏日X” “庫爾斯克號”是參加在巴倫支海舉行的秋季海軍大演習中出的事。這一天上午11點,俄羅斯北方艦隊正在進行代號為“夏日X”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共有30艘水面艦艇和4艘潛艇參加。 演習的目的是向西方國家展示俄羅斯海軍的實力,這對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自從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軍事強國的地位一直遭受外界質疑。因此,普京總統希望通過這次軍演來宣揚國威。 作為俄羅斯海軍的頂級戰略武器,即使在演習中,“庫爾斯克號”也全程搭載實彈,是絕對的主角。按計劃,裝備精良的“庫爾斯克號”早早駛進了巴倫支海域。它要向“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發射一顆魚雷,以模擬對航母的攻擊。當然,這顆魚雷的彈頭是假的。 得到進行模擬魚雷攻擊的許可后,“庫爾斯克號”的船員開始進行發射前的各項準備。 ![]() 【電影《庫爾斯克》海報】 11點24分,發射魚雷的命令從指揮部傳達到了前線,人們緊張又興奮地等待著評估魚雷的攻擊效果。可是,大海上風平浪靜,“庫爾斯克號”沒有任何動靜。 這很不尋常。“庫爾斯克號”潛艇上的一眾軍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可能出現低級操作失誤。指揮部不斷地向“庫爾斯克號”發信號,但始終無人回應。 一直到13點30分,也就是魚雷演習預定的結束時間,“庫爾斯克號”仍然沒有回音。 演習總指揮、北方艦隊總司令維亞切斯拉夫·波波夫派出直升機搜尋“庫爾斯克號”,但并沒有發現它的任何蹤跡。波波夫曾經在潛艇上服役過,知道蘇聯潛艇的通信設備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他推測“庫爾斯克號”的通信設備出了故障。 考慮到還有繁重的演習任務,指揮部向監測人員下令,每隔30分鐘向“庫爾斯克號”發射一次信號。隨后,人們就投入到了其他工作中。 然而,幾個小時過去,等到演習全部結束,“庫爾斯克號”依舊杳無音訊。人們這才意識到,應該不僅僅是通訊信號斷了那么簡單,“庫爾斯克號”肯定遇到了大麻煩! 下午18點鐘,波波夫派出了一架伊爾-38反潛機,趁著日落前的最后幾小時在演習區域進行搜索。 按最初的設計,“庫爾斯克號”上安裝有一個緊急浮標。當檢測到潛艇發生事故時,浮標就會自動釋放,上升至水面,并持續發出電波求救信號。救援人員只需要找到浮標,就可以確定失事潛艇的位置。但在一年前的航行中,由于擔心浮標被意外釋放暴露位置,俄羅斯海軍關閉了這個功能。所以,反潛機在水面上沒有發現任何浮標。 ![]() 【俄羅斯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 奇異的“海地地震” 萬一“庫爾斯克號”遭遇撞擊,沉沒海底,那就意味著海洋要受到一次大面積核污染。而如果“庫爾斯克號”因為某些原因落到別的國家手里,那就意味著俄羅斯的核心軍事技術會泄露。總之,不管什么結果,俄羅斯都會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必須立刻找到“庫爾斯克號”! 8月份,巴倫支海的日落時間大約是晚上10點鐘。在日落后一個半小時左右,北方艦隊司令部宣布了緊急事故:一艘核潛艇失蹤。 當天所有參與軍演的船只,都參與到了搜救活動中。潛艇在設計時都會用盡方法來減小它對于聲吶的反射,“庫爾斯克號”也不例外,這卻成了救援行動面臨的一大障礙。 次日凌晨4點36分,天空已經放亮。“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終于利用水聲探測技術發現了“庫爾斯克號”。它靜靜地躺在100多米深的海下,死一般地沉寂著…… 在俄羅斯的軍事指揮鏈中,只有兩個人可以直接打電話給總統,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早上7點打電話給正在索契度假的普京,說北方艦隊的一艘核潛艇失聯,軍方正在想辦法找到它。 人們在向上級匯報壞消息時,總是傾向于把問題描述得不那么嚴重。謝爾蓋耶夫從下屬那里得到的是縮水的信息,然后他把信息進一步縮水后匯報給了普京。 聽完匯報,普京只知道一艘核潛艇有了一些麻煩,軍方正在解決問題,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天晚些時候,記者拍到了普京在索契的別墅進行戶外燒烤的場景。 普京是在“庫爾斯克號”沉沒5天后才返回莫斯科的。剛剛當了100天總統的他還沒有學會如何安撫民眾的情緒。在一年后的采訪中,普京承認自己應該第一時間返回莫斯科,至少可以平息民眾的部分怒火。 ![]() 【2000年,普京與葉利欽實現了權力交接】 在搜救的緊張時刻,挪威告訴了俄羅斯一個壞消息。挪威外交部后來表示,他們早在8月12日就通知莫斯科巴倫支海域有異常現象。 8月12日上午11點29分,也就是“庫爾斯克號”出事前后,挪威地震臺監測到了一次里氏1.5級的海底地震,地震的震源距離俄羅斯海域非常近。本來,他們以為這是普通的自然現象,但奇怪的是,2分41秒后,他們又監測到了一次里氏3.5級的海底地震。 歐洲北部幾乎所有地震監測站都監測到了第二次地震波。而且,這一次的震源比上一次移動了500米。這就很不尋常了。就算海底在兩三分鐘內發生兩次地震,可震源中心點是不會出現500米的偏離的。 當挪威方面得知俄羅斯有一艘核潛艇失蹤后,聯想到那兩次令人疑惑的地震,立刻意識到,那可能根本就不是海底地震,而是核潛艇在海底發生了爆炸! 絕望中的一線希望 此時,距離“庫爾斯克號”失蹤已經過去了24小時。如果的確發生了爆炸的話,“庫爾斯克號”恐怕已經徹底毀掉,潛艇上的人員也沒有生還的可能。 潛艇失蹤的第30個小時,令人擔心的消息傳了回來。俄羅斯派出的微型潛艇“警鐘號”,看到了“庫爾斯克號”的身影。它位于巴倫支海海平面108米以下。顯然,潛艇發生了某些意外。因為它以60度角斜著墜入了海底,有一小部分艇身已經埋在了海面下的泥沙之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的絕望。因為“警鐘號”在“庫爾斯克號”附近觀察的時候,忽然聽到在第九段隔離艙里傳來了一陣有節奏的敲擊聲,說明潛艇里很可能還有幸存者。 這個發現點燃了人們的信心。俄羅斯海軍認為,潛艇雖然出事,但是潛艇內部有氧氣儲備,潛艇內的118名官兵完全可以靠這些氧氣撐過10天的時間。 ![]()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出事的地點】 8月13日上午10時,第一批救援艦船已開赴出事現場,緊急救援行動由此展開。此時,外界尚不知情。 從8月10日開始,北約的軍事衛星和電子偵察機就在默默關注著俄羅斯的這次軍事演習。8月13日,北約情報系統發現情況反常。軍演似乎突然停止了,大量艦艇集中在同一個區域,通信數量成倍地增加。他們猜測,俄國人一定是碰到了某種重大事故。 挪威國防軍司令部裝有一部直通俄羅斯北方艦隊的軍事熱線電話,但雙方從來都沒有真正使用過它。8月14日早上,挪威官員決定撥通這個電話。在電話接通后,挪威人禮貌地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是否需要幫助。北方艦隊總司令波波夫感謝了挪威人的關心,并回復說他們不需要幫助,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然而,有如此多的艦艇和人員參與到了救援當中,保密是不可能的。 “庫爾斯克號”失事的消息很快擴散開來。118名艇員的家屬聚集在一起,要求軍方披露相關情況。 來自蘇聯時代的官員根本不懂得如何處理這樣的公關危機。他們匆匆編輯了一條簡短的新聞稿,于8月14日上午11點對外公布:“'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發生故障,沉入到了海底。潛艇上沒有搭載核武器。艇員們安然無恙,軍方已與他們取得聯系。”最后一句當然是謊話,但他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暫時平息公眾質疑。 一名官員被記者問到“庫爾斯克號”為什么沉沒時,在慌亂之中說,是一艘美國潛艇把“庫爾斯克號”撞沉的。但這個說法立即遭到了美國的否認。 這時,距離“庫爾斯克號”沉沒已經過去了48小時。8月14日和15日,俄羅斯人用唯一的救援潛水艇多次嘗試,但總是無法成功地把救生口和“庫爾斯克號”對接起來。 ![]() 【小型潛艇接近海底的“庫爾斯克號”】 殘酷的事實:“無力”救援 北方艦隊唯一一艘裝有救援裝置的小型潛水艇是靠電池驅動的。三名艇員自告奮勇駕駛著救援潛水艇潛入海底。 他們要找到“庫爾斯克號”,把救援潛水艇的救生口與“庫爾斯克號”第九艙室的逃生口對接起來,抽干二者之間的海水,打開逃生口的密封門。這有點像太空船的對接,不過比飛船對接還要困難。 救援潛水艇順利找到了“庫爾斯克號”,但卻受到了海底洋流的干擾。救援潛水艇剛一靠近,就被暗流卷了進去,自身的安全都成問題,更不用說靠近施救了。 而且,“庫爾斯克號”船身傾斜,在陰暗的海底很難找到它的逃生口。曾經傳來敲擊聲的第九隔離艙,因為撞擊及海水擠壓,已經出現了嚴重變形。 有一次,救援人員成功與第九隔離艙進行了對接,但由于潛艇艇身變形,沒有辦法抽出隔離艙內的海水,打不開出口。 在與洋流對抗了一個小時之后,他們仍然無法成功,不得不在電池耗盡前緊急上浮。這艘排水量僅55噸的救援潛水艇至少要等待12小時才能再次下水,這是充電所需要的時間。 關于“庫爾斯克號”的報道鋪天蓋地而來。可以確認的是,“庫爾斯克號”沒有發生核泄露,出事海域附近輻射量正常。但從俄羅斯方面傳出的訊息自相矛盾,讓人一頭霧水。 俄海軍起初聲稱與潛艇保持著無線電聯絡,但后來俄官方稱,只能通過敲打船體的方式進行聯絡。有媒體報道,艇首已經進水,艇上電力完全失效,俄海軍岀面否認,但俄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卻說:“潛艇受損非常嚴重,官兵生還的機會恐怕不大”。 ![]() 【在海平面100多米下折戟沉沙】 媒體猜測,俄潛艇可能與外國船只相撞。對此,俄官方輕描淡寫,不置可否。美國和英國表示,愿意協助援救,卻被俄方婉言謝絕。 從8月16日凌晨起,“庫爾斯克號”上不再傳出敲打艇體的聲音,外界與潛艇的唯一聯系中斷了。救援工作毫無進展。俄海軍曾多次投放救生艙,試圖與“庫爾斯克號”進行對接,均無功而返。這讓俄羅斯承受了來自國內外的巨大輿論壓力。人們懷疑俄羅斯對“庫爾斯克號”的真實情況有所隱瞞。 到這個時候,事情已經很明白了:俄國人沒有足夠的設備和技術來救援“庫爾斯克號”。 對俄國人來說,向西方國家尋求幫助是一種巨大的恥辱,更不用說躺在海底的是俄羅斯最機密的頂級核潛艇。對俄羅斯那些習慣了冷戰思維的老派官員來說,犧牲118名艇員來保證國家戰略機密的安全也是一件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經過幾天的激烈辯論,俄羅斯內部的“救人派”最終占了上風。俄羅斯做出妥協,同意英國和挪威即刻加入搜救隊伍。 還有幸存者嗎 8月16日下午,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被授權向挪威政府尋求援助。波波夫撥通了連接挪威國防軍司令部的軍事熱線電話,詢問挪威是否可以提供幾名深水潛水員協助援救“庫爾斯克號”。 類似的請求也在同一天被發送給了英國政府。挪威和英國擁有比俄羅斯更加專業的深水潛水員。 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擁有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鉆井平臺的日常維護需要能夠在深水中持續工作的潛水員,而石油行業的高額利潤則為相關的設備、技術和訓練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俄羅斯的技術只能讓潛水員下潛到60米深的地方,可石油公司的深水潛水員可以在300米深的海底工作。對他們來說,100米深的潛水就像是“在花園里散步”一樣。挪威和英國對俄羅斯的請求做出了積極回應。他們調動了專業的深水潛水員以及最新型的救援潛水艇前往巴倫支海。 ![]() 【深水潛水員救援模擬圖】 8月16日,運載英國LR5救生艇的飛機抵達挪威。8月17日,LR5從挪威出發。它是解救被困艇員的新希望。 這天晚上,第一組共六名深水潛水員進入了加壓室。在這里,氣壓將會被緩慢增大到相當于海底110米深處的壓力,也就是12個標準大氣壓。這是一種被稱作為“飽和式潛水”的技術,可以讓潛水員安全地潛到300米深的水下。 就在深水潛水員在加壓室做準備的時候,俄羅斯人提出了一個要求:西方潛水員不能用攝像機拍攝“庫爾斯克號”的全部船體,活動區域只能限制在第九艙室的上方。 英國人堅決反對這樣的限制。在深水作業中,潛水員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查看工作區域附近的地形和物體,確保沒有東西會纏繞或者割斷為潛水員輸送氧氣的管子。英國人不會讓自己的潛水員冒不必要的風險去救人。俄羅斯人也毫不讓步。 雙方的爭論持續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俄羅斯人才做出妥協。這一天早上的8點10分,也就是“庫爾斯克號”沉沒了七天又21個小時之后,來自英國的深水潛水員潛入了海底。 為潛水員充當母船的是挪威的救援船“海鷹號”。這艘船上的電腦可以根據衛星及海底的信號發射裝置實時計算船的位置,并通過船頭和船尾的噴射器進行調整。無論海上的風向和洋流如何變化,船只都能精確地停留在一個固定的地點,誤差控制在幾米之內。這是一種俄羅斯人沒有掌握的技術。 深水潛水員順利地找到了位于第九艙室上方的逃生口,經過仔細檢查,確認蓋板完好無損。接下來,他要嘗試確認潛艇內是否還有人活著。按照俄羅斯人教給他的方法,潛水員用鐵錘在逃生口旁的一塊鋼板上有規律地敲擊了十六下,每組四下,一共四組。 敲擊聲可以清晰地傳到艙內,如果潛艇里還有幸存者,會用同樣的敲擊作出回應。 ![]() 【潛艇中的氧氣再生板】 敲擊之后,潛水員屏住呼吸,把頭盔貼在“庫爾斯克號”的外殼上,仔細聆聽最細微的聲音,但他什么都沒有聽到。潛水員接著又重復敲擊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但每次的結果都是相同的。 當然,沒有回應并不代表艇內沒有幸存者。幸存者可能處于昏迷狀態,或者太虛弱沒有力氣敲擊墻壁,或者被重物壓住了無法起身。 被困艇員究竟可以生存多久,誰也說不清。俄羅斯方面一開始說艇員最多能生存一個禮拜,但他們也承認這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計。 “庫爾斯克號”是一艘非常大的潛艇,艇內有應急的空氣凈化筒,如果幸存者數量不多,生存十天甚至兩周也是有可能的。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艇內已經沒有幸存者,否則救援行動都不應停止。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