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黑猩猩是一種殘暴的動物幾乎是共識,它們會無端毆打其它小動物,它們還有聯合起來毆打銀背大猩猩的案例,甚至還有極其殘暴的同類間戰爭。 不知道多少人聽說過“貢貝黑猩猩戰爭”! 這場戰爭是由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女科學家——珍妮·古道爾在坦桑尼亞西北部貢貝國家公園記錄下的,這場長達4年的黑猩猩戰爭刷新了人們對黑猩猩的認知。
簡單介紹下珍妮·古道爾,她是一位主要研究黑猩猩行為的科學家,在26歲的時候(1960年),她只身前往非洲,進入叢林融入黑猩猩種群中,她給黑猩猩族群和個體命名,與黑猩猩一起生活并觀察黑猩猩的行為,這個工作她足足做了55年。 在珍妮·古道爾之前,黑猩猩的形象其實是非常溫順的、不會捕獵的動物,正是她揭露了黑猩猩的“黑暗面”。 貢貝黑猩猩戰爭的故事開始于在1970年,正好是珍妮·古道爾在非洲觀察黑猩猩的第10個年頭。
這一年珍妮·古道爾和她的同事正在貢貝國家公園觀察一個被她們命名為“卡薩克拉”的黑猩猩族群。 根據她的記錄,這個族群在一個長期首領——“邁克”的帶領下非常的團結。 1970年的時候,首領邁克卸任(相關文獻中并沒有指出它是如何卸任的,但大概率是被推翻的,不過它后面依然生活在族群中并表現得相對和平),這導致族群開始出現了分裂。 這點和人類團體很像,越是團結的群體就越容易在失去族群首領后出現分裂,因為這種團結的群體中所有個體都會高度認同首領,很難繼續認同群體中里新出現的首領。 當邁克卸任后,一只名為“漢弗萊”的雄性成為卡薩克拉族群的新首領,但其中兩只強壯的雄性黑猩猩——“休”和“查理”兄弟明顯不服漢弗萊的統治,它們開始各種“唱反調”。 例如,漢弗萊帶領族群去北面覓食的時候,休和查理就會帶著另外一些成員去南面覓食。 雖然這個時候大家還會回到自己的“營地”,以及一起團結對外,但是時間久之后,分裂在所難免。 最終,在1973年前后,矛盾開始變得不可調和,兩個“派系”發展成為完全獨立的社群。 一個是由新晉首領“菲根”帶領的的族群(漢弗萊也在這個族群中),它的族群中 而休和查理則建立了自己的新族群,它們帶著4頭雄性和3頭雌性,以及它們的后代留在了南部生活。 當珍妮·古道爾觀察到原卡薩克拉族群已經徹底分裂成了兩個時,她給這兩個族群重新命名,菲根帶領的被她命名為“新卡薩克拉”(也叫北部亞群),而休和查理帶領的則被命名為“卡馬哈”(也叫南部亞群)。 雖然,這個時候兩個族群已經各占一塊領地,但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剛剛開始,因為黑猩猩似乎也無法容忍背叛! 起初兩個族群相遇時,它們會彼此宣示武力,但并不會爆發沖突,兩個族群中的一些成員甚至表現出彼此友好——例如年邁的老首領馬克就是相對友好的其中一員。 不過,起初卡馬哈族群是更強勢的一方,休和查理被描述為無所畏懼,而新卡薩克拉族群的黑猩猩則表現出畏懼,并會繞著走。 在大約1974年1月1號前后,珍妮·古道爾發現新卡薩克拉族群中有6頭成年雄性黑猩猩圍在一起,似乎在“密謀”著什么(只有一只名為“撒旦”的成年雄性沒有參加) 到了1974年1月7號,兩個族群爆發了首次沖突,新卡薩克拉族群中此前“密謀”的6只雄性黑猩猩,以及一只名為“吉吉”的雌性一起襲擊了卡哈馬族群的一只亞成年雄性個體“戈迪”,當時這只黑猩猩正在樹上覓食。 戈迪在被襲擊中多次嘗試逃跑,但是都被抓了回來,攻擊者將它摔在地毆打它,直到他一動不動,之后這群黑猩猩歡呼慶祝,一邊叫喊一邊扔拖樹枝,然后撤退了。 戈迪在攻擊者離開之后站了起來,并回到自己的族群,但是不久后死于感染。 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黑猩猩故意試圖殺死同類! 卡馬哈族群的第二個受害者是一只名叫“德”的成年雄性,它的情況和戈迪幾乎一樣,被多只新卡薩克拉族群雄性,以及雌性吉吉襲擊,最終也是回到族群后不久死亡。 第三個受害者是是一只名叫“歌利亞”的年邁雄性黑猩猩,這只黑猩猩在此之前和新卡薩克拉族群表現出友好,但是友好沒有換來好報,它是最慘的一個,新卡薩克拉族群甚至試圖把它的各個器官拔下來。 在歌利亞死后,首領之一休失蹤了,研究人員沒有找到它的遺體,珍妮·古道爾認為它也是被新卡薩克拉族群謀害的。 另一個首領查理是第五個受害者(第四個成年受害者),它的死亡也沒有被記錄到,但是有魚民報告稱聽到了“激烈沖突的聲音”,三天后,查理的尸體在卡哈馬河被發現,被描述為“身上有可怕的傷痕”。 在查理之后,是一只殘疾的成年雄性黑猩猩“威利·沃利”也消失了,再也沒有被找到。 卡哈馬族群最后一只雄性是年輕的“斯尼夫”,它在卡馬哈族群的5只雄性死亡之后存活了一年多,其中有一段時間融入了其它族群,也融入過新卡薩克拉族群。 但是,黑猩猩似乎真的容不得背叛,新卡薩克拉族群沒有接受斯尼夫,而是將其殘忍殺害。 而卡哈馬族群中最初的3只成年雌性黑猩猩,一只被殺,兩只失蹤! 這場黑猩猩戰爭直到1978年才結束,足足持續了4年之久,而結束的方式是以卡哈馬族群團滅,不過也有人認為,黑猩猩的失蹤不一定是死亡,它們可能逃到了其它族群。 這場戰爭到底有多殘忍呢? 珍妮·古道爾在回憶錄《通過一扇窗:我與貢貝黑猩猩的三十年》中是這樣描述的:
其實,黑猩猩的戰爭是非常普遍的,《科學》雜志上一篇研究分析了18個黑猩猩族群,科學家們總共記錄了152起黑猩猩被殺事件,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敵對族群的突襲[1]。 另外,黑猩猩的“黑暗面”遠不只是爆發殘忍對待同類的戰爭,還有許多其它難以想象的方面。 例如,它們會聯合密謀篡位;它們向雌性展示自己的方式也非常殘暴,會拳打腳踢,撕咬恐嚇,以及拔掉雌性的毛發;雄性會殺幼——以便讓雌性重新育兒,雌性也會殺幼——它們不希望其它雌性的孩子分享資源。 有人總結,在非洲的深夜,如果聽到黑猩猩的哀嚎,那有可能就是某只雌性黑猩猩失去了孩子。
|
|